趙娜 李宗霖
課題來源:2014年內蒙古醫(yī)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科研項目。
課題名稱:審美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價值研究(2014YKDXXSZ03)。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思想導向的風向標,歷來以培養(yǎng)受教育者具有健全人格為目標,而審美教育作為現(xiàn)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們人格的培養(yǎng)、價值觀的塑造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從根本上講,審美教育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審美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趙娜(1986-),女,內蒙古醫(yī)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素質教育。
通訊作者:李宗霖(1978-),男,內蒙古醫(yī)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中圖分類號]:G6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2
高校是整個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構建和諧大學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本道德規(guī)范教育,培育大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擁有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在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最終達到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和諧成長。
審美教育又稱美育,是指通過一系列可控的審美活動,包括美的欣賞和美的創(chuàng)造,對人的情性施加積極影響,促成健全人格的建構,變審美活動為自覺的教育過程。簡言之,美育即是以審美活動為中介,積極塑造人格的特點教育活動。
因此,從美育的性質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來看,二者有著密切聯(lián)系,并且二者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相互滲透,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培育全面發(fā)展的人。美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美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聯(lián)系
(一)美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補充,共同促進青少年追求人生意義。
就性質來說,二者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引導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思政教育是規(guī)范性教育(行為規(guī)范),在規(guī)范性教育中使人獲得自覺的道德意識;美育是熏陶、感發(fā),使人在物我同一的體驗中超越“自我”的有限性,從而在精神上進到自由境界。而思政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識的、理性的層面(思想層面、理智層面),作用于中國人所說的“良知”(人作為社會存在而具有的理性、道德),而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層面,包括無意識的層面,就是我們常說的“潛移默化”,它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性格、胸襟等等。二者相互補充,使人去發(fā)展完滿的人性,成為完整的人。
(二)兩者相互配合,共同促進青少年形成完整的人格。
就社會功用而言,思政教育主要著眼于調整和規(guī)范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它要建立和維護一套社會倫理、社會秩序、社會規(guī)范,避免在社會中出現(xiàn)人與人關系的失序、失范、失禮。而美育主要著眼于保持人(個體)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諧與自由,美育使人的情感具有文明的內容,使人的理性與人的感性生命溝通,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協(xié)調發(fā)展,塑造一種健全的人格和完滿的人性。美育通過維護每個人的精神的和諧,來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就如荀子所說,“樂”使人血氣平和,從而達到家庭、社會的和諧與安定?,F(xiàn)代社會對于社會安定的影響,除了政治方面、經(jīng)濟方面的因素之外,社會心理、社會情緒方面的因素越來越顯得突出。所以在現(xiàn)代社會中美育對于維護社會安定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思想家強調“禮樂相濟”,其中,思政教育是“禮”的教育,它的內容是“序”,也就是維護社會秩序、社會規(guī)范;美育是“樂”的教育,它的內容是“和”,也就是調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諧悅樂的狀態(tài),生動活潑,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以及人與整個大自然的和諧,即“大樂與天地同和”。
思政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在于向社會輸送具有完整人格、心智健康、德才兼?zhèn)涞暮细袢瞬拧?/p>
因此,德育與美育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不能只有“禮”沒有“樂”,也不能只有“樂”而沒有“禮” 。
(三)兩者相互滲透,共助青少年擁有寬廣心胸。
就個體而言,思政教育可以使個體具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擁有奉獻精神與不甘于平庸的追求。而一個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大學問,還缺少不了一個寬闊、平和的胸襟。而美育可以使人獲得寬快、悅適的心胸和廣闊的眼界,從而成為一個充滿勃勃生機、明事理、有作為的人。由于審美的超功利性,使得審美活動可以拓寬一個人的胸襟、使人具有遠大的眼光和平和的心境,這一點已經(jīng)得到現(xiàn)代心理學的印證。同時,美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健康的、高雅的、純正的趣味,使他們遠離病態(tài)的、低俗的、惡劣的趣味,歸根到底,是引導他們走向審美的人生,使他們的人生境界得到升華。這點與思政教育的作用相互補充,對促進青少年做好自己的工作、發(fā)展事業(yè)具有重要作用。
二、發(fā)揮美育優(yōu)勢,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發(fā)展
美育是現(xiàn)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引導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完滿、精神的自由、精神的享受,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有著天然的契合性。因而在各級學校及全社會的思想教育中應普遍結合美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多樣化、效果全面化、影響深遠化。
(一)培育審美心胸,使思政教育的方式由“單一”轉為“復合”。
審美心胸,即審美態(tài)度,它不同于實用態(tài)度與科學態(tài)度,是主體從日?,F(xiàn)實生活中脫離出來,保持與實用功利無關的態(tài)度。在概念化和功利化的眼光中,世界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生氣,而一旦有了審美的態(tài)度與心胸,世界便會變的五彩繽紛、富有詩意。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關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關注高校師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如今,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發(fā)展有關的內容,都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圍,包括意志品質、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養(yǎng)、人際關系、精神狀態(tài)等。由于思政教育內容的擴展,其教育形式也應由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形式擴展為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融入審美態(tài)度,加入藝術熏陶、參觀博物館、志愿活動、組織社團等形式,促使教育者與受教者在審美心胸的前提下提升人生格調、完善人格。
(二)培養(yǎng)審美能力,使思政教育的知識由“外化”“轉為”內化“。
美育的直接職能是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即提高審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審美能力的提高直接表現(xiàn)為感性之中有理性、情感之中有判斷的直覺體悟能力的形成和強化,它可以極大地幫助受教者從感性形式中直探其中的底蘊。這便能幫助智力結構的完善,使抽象的理性返回于感性,使知識不致成為枯燥的結論或僵硬的教條。
(三)培養(yǎng)審美趣味,使思政教育的效果由”他律“轉為”自律“。
審美趣味是一個人的審美偏愛、審美標準、審美理想的總和。它制約著一個人的審美行為,決定著一個人的審美指向,并深刻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審美格調與品位。趣味和格調有健康與病態(tài)、高雅與低俗、純正與惡劣的區(qū)別,而美育可以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健康的、高雅的、純正的趣味,使他們遠離病態(tài)的、低俗的、惡劣的趣味,引導他們走向審美的人生,使他們的人生境界得到升華。這種境界無疑可以使思政教育的道德他律轉化為道德自律,由美化心靈而善在其中。
從根本上講,美育的目的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是一致的,都是引導人們去追求人性的完滿,形成完善的人格,使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因此,提升美育的重視力度,寓美于教,對作為高校思想風向標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杰.美學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12.
[2]李海燕.試論美育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