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代
【關鍵詞】閱讀文化 閱讀理念 閱讀制度 閱讀環(huán)境 閱讀行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04-02
對于閱讀的好處,人們可以一口氣說出很多:閱讀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閱讀可以獲取廣博的知識,閱讀可以提高人的學習能力,閱讀可以改變?nèi)说臍赓|,閱讀可以改變?nèi)说拿\,閱讀可以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今中國人的年人均閱讀量不夠5本書,國人匱乏的閱讀量向我們敲響警鐘——增加國人閱讀量刻不容緩。為什么中國人不喜歡讀書?筆者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當代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閱讀文化。學校是建構閱讀文化的重要陣地之一。怎樣建立學校的閱讀文化呢?文化結構由內(nèi)到外分為精神層面、制度層面、行為層面和物質層面。筆者將從這四個層面談談相關思考與做法。
一、確立閱讀理念
在實踐過程中,學校教研組撰寫了《閱讀宣言》,界定了有關閱讀的概念,確立了閱讀的價值和力量,闡述了新的閱讀主張,澄清了各種錯誤或模糊的閱讀觀念,提出了閱讀文化構建的思路和途徑。如:“我們相信,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溢的城市必定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我們相信,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的最重要途徑”;“我們提倡自主自由的閱讀”;“我們提倡日積月累式的閱讀”;“只要我們喜歡閱讀,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我們讀書的身影”;等等?!堕喿x宣言》作為學校閱讀文化構建總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像一盞明燈指引學校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
為了使新的閱讀理念深入人心,學校購買了《閱讀的力量》《朗讀手冊》《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晨讀十分鐘》等有關閱讀研究的中外名著供本校教師學習,促進教師樹立新的閱讀觀念,掌握有效的閱讀推廣策略;學校還收集、整理了著名教育家、閱讀研究專家關于閱讀的名言,并對名言進行解讀和點評。學校教研組每周對教師進行一次問題培訓,解答本校教師在閱讀文化構建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和困惑。同時,學校開展了《我的閱讀故事》撰寫活動,師生交流在閱讀中發(fā)生的小故事,以故事為載體闡述新的閱讀理念。此外,學校還組織了以“在閱讀中成長”為主題的全校性演講比賽,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高師生對閱讀的認識,激發(fā)大家對閱讀的興趣。
確立閱讀理念是一場“攻堅戰(zhàn)”,學校將閱讀理論結合本校實際,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確立學校良好的閱讀理念。
二、制定閱讀制度
閱讀理念畢竟是虛的東西,學校必須化“虛”為“實”,將理念變成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和一整套可操作的規(guī)范細則,才能更好地指導閱讀行為。閱讀活動的制度,教研組主要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來制定。
(一)建立閱讀管理機構。學校成立了閱讀指導委員會和班級閱讀指導小組,作為學校閱讀管理機構,負責學校閱讀活動的規(guī)劃、組織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相應的《學校閱讀指導委員會工作職責》和《班級閱讀指導小組工作職責》。
(二)制定閱讀活動制度。制度是活動得以持續(xù)進行的保障,為此,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閱讀活動。一是學校出臺了《閱讀挑戰(zhàn)行動計劃》,鼓勵海量閱讀,進行閱讀量的自我挑戰(zhàn),要求每個學生每天至少閱讀課外書30分鐘,每人每月爭取閱讀5本課外書,并填寫“五彩閱讀記錄卡”。二是出臺了《自主閱讀課的管理規(guī)定》,每周全校統(tǒng)一安排一節(jié)課作為自主閱讀課,在課堂上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前15分鐘是聽讀,后20分鐘是持續(xù)默讀。三是出臺了《課外閱讀作業(yè)布置的規(guī)定》,要求學生每天的家庭課外閱讀不少于30分鐘,并填寫“課外閱讀作業(yè)記錄卡”。同時要求教師不布置或少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騰出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
(三)制定閱讀評價制度。好的評價制定是促進閱讀文化形成的“催化劑”,為此,學校出臺了《閱讀活動優(yōu)秀評選辦法》,定期評選“閱讀之星”“閱讀之王”優(yōu)秀閱讀評級和優(yōu)秀閱讀指導老師,規(guī)定只要學生當月閱讀5本以上課外書,即被評為“閱讀之星”,連續(xù)5個月被評為“閱讀之星”的,即被評為“閱讀之王”。同時還出臺了《班級閱讀文化評分細則》,依托班級閱讀文化來打造學校閱讀文化。
三、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通過閱讀文化的布置,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合適的外部閱讀環(huán)境。
首先是物理環(huán)境的布置。我們把學校標志性文化屏風墻設計成一本書的造型;在校園內(nèi)顯眼位置張貼了《學校閱讀宣言》和《學校閱讀挑戰(zhàn)行動計劃》;在教學樓的柱子上張掛了二十幾幅閱讀名人名言掛匾;制作“閱讀是最美的風景”為主題的精美圖片展覽;每月定期舉行“閱讀之星”閱讀成果展出。此外,充實學校的圖書室,配備班級圖書柜,完善圖書借閱制度,在黑板下方張貼每個班級的學生閱讀成果記錄表。在學校自主閱讀課上,由學校廣播統(tǒng)一發(fā)出指令,播放甜美安靜的閱讀背景音樂。
其次是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學校內(nèi)的閱讀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主要是成立讀書興趣小組,舉行讀書交流會,舉行讀書演講比賽等。對于家庭里的閱讀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學校注意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印發(fā)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家長每天在家里督促和指導孩子閱讀課外書,保證孩子有充裕的課外閱讀時間和安靜的環(huán)境;家長在核實孩子閱讀情況后在“學生家庭閱讀作業(yè)記錄卡”上簽名;盡可能多地給孩子購買課外書;與孩子約定,根據(jù)學生完成讀書量的情況給予不同形式的獎勵;孩子生日時,提倡送課外書給孩子作為生日禮物;在家里與孩子一起比賽閱讀,或者讀書給孩子聽;經(jīng)常帶孩子逛書店,或與孩子討論、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及收獲等。
四、落實閱讀行為
在構建學校閱讀文化中,最終要落實到閱讀行為上來,最后的落腳點是學生的“讀”。閱讀文化中,無論是閱讀理念的建立,還是閱讀制度的制定;無論是閱讀環(huán)境的布置,還是閱讀氛圍的營造,都是為了閱讀行為的開展。也就是說,在文化層次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都是為行為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沒有“讀”的行為,絕對不能宣稱已經(jīng)建立了閱讀文化。
怎樣讓學生真正“讀”起來?光有理念、制度和環(huán)境還不夠,必須將“讀”落到行為上。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熱愛閱讀的學生,以他們?yōu)榘駱樱瑤痈嗟膶W生閱讀。要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少數(shù)學生就是“火星”,是一丁兒點一丁點兒的“火苗”,教師要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這些“火星”,懷著呵護的心去慢慢地“吹”,把這些“火星”或“火苗”吹大,最后變成“燎原之勢”。同時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時間閱讀:利用課前10分鐘閱讀,利用睡前半個小時閱讀,利用等候的時間閱讀……抓緊時間閱讀的行為習慣一經(jīng)形成,便成為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和自主行為,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當閱讀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時,這便成為了學校最美的“風景”。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