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娟
[摘 要]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豐富課堂互動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品德與社會課堂煥發(fā)生命力和光彩。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 課堂互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6-067
新課改后,品德與社會教師更加注重課堂互動。通過課堂互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從而獲取知識。在課堂互動過程中,教師從傳授者變成引導者,學生從被動者變成主動者,一改以往教學局面。但從目前來看,課堂互動教學收效甚微,出現(xiàn)如下問題:互動課堂學生看似都能主動參與,但未能進行深入探討;課堂“熱鬧”“靈動”,但由于管控不到位顯得混亂等。針對此,品德與社會教師在進行課堂互動時,應注意預設與生成;注意適時掌控課堂;注意利用各種活動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等。
一、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fā)互動興趣
“學起于思”,因此,品德與社會教師可以以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互動興趣。學生在進入問題情境后,會主動探討與互動,形成良好教學局面。同時,教師需要認清,問題情境不是自發(fā)的,而是需要自身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創(chuàng)設,并且同時創(chuàng)設問和答的情境。以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死不離》這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主要是學習英雄精神,教會學生傳遞至真至純的愛。首先,我播放關于汶川地震的視頻文件;其次,展現(xiàn)汶川地震前和地震后的圖片,同時播放背景音樂《生死不離》,讓學生進入情境,帶動情緒;最后,等學生觀看視頻和圖片后,我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產生互動興趣:“同學們,當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全國人民都主動幫助這些受災難的人民。在這個過程中,涌現(xiàn)出很多感人的故事?,F(xiàn)在請你們說說你知道的有關汶川的感人的故事,并說說這個故事哪里最感動你?你想對這些無私奉獻者說些什么?”利用問題情境,學生開始產生互動欲望,積極與同桌交流起來。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利用視頻和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震撼學生的心靈,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不知不覺融入情境,從而引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互動,產生正面的情感體驗,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豐富課堂互動方式,成就無限精彩
課堂互動形式不是單一的,只有豐富多彩的課堂互動方式,才能更好成就無限精彩。課堂互動方式可以是師生對話式互動,增進師生感情;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學習,促進生生交流;同時還可以是學生圍繞主題、模擬場景,進行探討互動,營造課堂生機。無論哪一種方式的課堂互動,都應以學生為本,凸顯學生在互動中的地位。
1.設計主題,搭建互動平臺
在課堂互動中,品德與社會教師可以設計主題,給學生搭建互動的平臺,讓學生根據(jù)主題進行交流、探討,形成觀點。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組織主題討論時,品德與社會教師應注重引導,適時干預,保證學生圍繞主題進行互動探討,以免偏離主題方向,導致互動課堂效果不明顯。以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綠色小衛(wèi)士》這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感知身邊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象及其對我們生活的危害,從而引發(fā)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因此,在引出課題后,我讓學生圍繞“熱愛環(huán)境,從我做起”進行主題互動探討。為了讓主題互動取得更好的效果,我提醒學生從自身出發(fā),如不亂扔垃圾,保護環(huán)境;以班級為單位,出示環(huán)境保護主題墻報等,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主動探討。同時,品德與社會教師也可以讓班級學生以組為單位,設計獨特、具有創(chuàng)意的環(huán)保標語,以引起更多的人關注環(huán)境保護,并加入行動當中。如以學習《我們的民風民俗》這一課為例,可以設計“我所知道的民風民俗”主題互動活動,讓學生進行大膽探討互動。當然,在設計主題時,教師應考慮所設計的主題是否具有實際意義,是否具有啟發(fā)性,而不是空洞的互動探討。
2.模擬場景,進行有效互動
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場景模擬,實現(xiàn)有效互動。小學生年齡小,模仿能力強,喜歡進行各種模擬活動。通過模擬場景,學生體驗加深了,思維也會得到更深、更廣的發(fā)展。同時,進行場景模擬,可以讓課堂互動起來,為課堂注入互動元素,營造生機。如以學習《家鄉(xiāng)的變化》這一課為例。當學生了解了一些家鄉(xiāng)變化之后,為了強化學生對家鄉(xiāng)變化的理解,我讓學生進行場景模擬。內容如下:學生分組進行合作,一名是小記者(負責采訪當?shù)厝耍?,一名是當?shù)厝耍ㄊ茉L者,負責闡述家鄉(xiāng)的變化,如交通、房屋建設、公共設施等),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采訪內容)。學生的角色可以自由定位,在小組模擬完后,教師再讓學生到講臺進行模擬表演。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加深了對家鄉(xiāng)的理解;通過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變化更加鮮明。
三、進行課堂互動評價,提升教學實效
課堂互動教學中,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品德與社會教師應利用評價的教育功能,提升教學實效?;谛W生年齡較小,評價應以表揚為主,滿足學生的認可心理。如以《家鄉(xiāng)的變化》這一課的評價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模擬技巧、對話內容、是否帶入情感等方面進行評價。如一位學生為了凸顯自己采訪者的身份,利用廢紙制作了一個小話筒,認真模擬采訪。對這樣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教師可以加以贊揚。當學生的認可心理得到滿足后,會以更為主動的姿態(tài)學習品德與社會知識,從而提升互動課堂教學實效。
總之,品德與社會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互動,成就無限精彩。在互動過程中,教師以引導者身份參與課堂,促進課堂互動教學的展開。同時,品德與社會教師還應思考互動活動與教材內容的關聯(lián)性,互動內容是否能調動學生參與等,以真正利用課堂互動,帶動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知識。
(特約編輯 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