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庭
【摘 要】隨著新課標理念的推廣,閱讀教學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成為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謹遵課程理論指導,結合小學生年齡心理特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閱讀教學策略,以期提高自身閱讀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能夠實現(xiàn)學生語文作品閱讀能力的提升及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
序言
農村的學生受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約束,能夠接觸課外書籍的機會較少,大部分書源都來自校藏圖書館。學生缺乏開拓視野的途徑,閱讀量很少,漸漸對語文閱讀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由此,教師應借助可利用資源,找準切入點,從點滴引導與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新課標推行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難點
(一)教學倚重形式主義,忽略實效難有共鳴
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國農村小學在校園環(huán)境、軟硬件設施及教學質量、師資水平等內外部條件上都遜色于城鎮(zhèn)教育。加上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個體素質參差不齊,大多農村教師教學模式仍舊沿用傳統(tǒng)模式,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學到哪里,難以產生興趣,也有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故而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鮮有主動學習意識存在。除此之外,閱讀教學的初衷也應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知與分析能力。如今講授僅是片面地概括段落大意,或將文章拆解成若干小結分別講解,都將使文章整體感頓失,難以產生共鳴。
(二)教師自始主導課堂,思考缺位效率偏低
囿于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與學生的基礎差異,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且教學方式多沿用新課改前的教學方法和思路。例如,課堂教學局限于教室之內,教學多死究文本,未能從教材拓展出去;還有部分教師對課文的講解仍是從字、詞、句出發(fā),再到段落劃分、篇章概括等,未能跳出傳統(tǒng)思維局限,以致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也不利于開闊視野,培養(yǎng)求知意識。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因經驗薄淺而無法有序管控課堂紀律,或是對閱讀教學花費過多時間解析文章,忽略課堂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性,整堂課下來完全是教師“一人獨講、滿堂皆聽”,雖有穿插問答環(huán)節(jié),但并沒有留出足夠空余時間讓學生思考,顯得與新課標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理念相悖,有礙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積淀閱讀方法——共促交流互動
教師與學生間的閱讀交流則主要以閱讀方法的溝通、指導為內容,比如速度法、批注法、精讀法等常用閱讀法。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所以每個人的閱讀方法也各有差異,通過頻密地互動交流能夠交互心得,取長補短,不僅有助閱讀,生生關系也能更為和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絕非一日之功可以成就的,需要教師悉心地指導與學生自身的反復實踐,在長期閱讀交流中慢慢積累。當然,實現(xiàn)交流的前提還得有賴于教師的引導與組織,讓學生結合個人閱讀過程講述心得體會,各自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二)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引發(fā)閱讀興趣
據(jù)調查,我國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普遍缺失家庭關心和教育輔導,所以他們中多數(shù)人性格叛逆,不愛讀書,不善溝通。由此,開展閱讀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比如,教師事先收集與主題“父母的愛”相關的文章在班級傳閱,并引導學生分享對“父母的愛”的理解,后在學生回憶各自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時,發(fā)起追問:“同學們的父母是怎么愛自己的?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愛好嗎?”由此展開更多的交流與溝通,在這樣溫馨的情境之中,學生們更為容易進入到對父母的感恩和回憶中,愛和感動聚集于胸,課堂氛圍瞬間就被調動。
(三)巧設課堂提問——拓展閱讀思維
巧妙的問題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心,萌生求知欲,還能使想象力得以充分發(fā)揮。至于如何設計問題的內容,教師應事先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問題的難易度,緊扣閱讀教材特點來設置有針對性的細節(jié)問題或是開放式問題,讓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散思維,跳出固有局限。通過層層巧妙的提問設計,課文的脈絡能夠清晰地呈現(xiàn),作者的寫作思路也能有所顯露,在此情境下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對接下來深化教學大有助益。
(四)豐富課后實踐——打開閱讀視域
農村兒童與自然的接觸更加緊密,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和自然生活已融入了他們的世界之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握住這一優(yōu)勢,使教學貼近學生所熟知的生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喜歡語文課程。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認為生活中處處有教育元素,教育不能脫離了生活。農村孩子對大自然有著一定的了解,在學習與自然界相關的課文時,教師可先讓孩子們在大樹旁、土堆邊、墻角里尋找各類有如昆蟲、樹葉、落花等與大自然相關的物體予以觀察,再將這類觀察融入對課文的學習,很多時候都能夠為學生理解課文帶來直觀體會,提高閱讀效率。
結語
新課標倡導小學語文所適用教學不應局限于簡單生詞、詞匯的講授記憶,而是要以學生未來發(fā)展為導向,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來實施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與技能,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參考文獻】
[1]張娥,黃清濤.讓閱讀開啟學生的心智[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