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娜
【摘要】審美教育當屬音樂教育的內容,所謂審美實則是人類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實踐。古箏作為民族器樂之一,以較強表現(xiàn)力著稱,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美學意義。本文將從古箏教學著手,探討古箏教學中關于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及方法策略。
【關鍵詞】古箏;教學;審美教育
現(xiàn)代教育中審美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少院校已將審美教育作為新的教學目標,通過不同的審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古箏教學也是如此,它將審美教育作為教學目標之一,結合古箏的具體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審美觀。在古箏的教學過程中,對音樂文化內涵的教學內容與審美教育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意義
審美教育的關鍵是首先了解和認識到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意義。首先可以讓學生認識美、感知美,進而讓學生學會如何鑒賞美,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美。
首先,引導學生認識美。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意義重大。演奏古箏本身便是教育學生如何認識美好事物的方式方法。古箏本身旋律優(yōu)美,在學習彈奏古箏的時候便是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而鑒賞古箏樂曲時,又能深刻領會古箏所帶來的優(yōu)美意境,欣賞古箏帶來的優(yōu)雅旋律,也能夠引導人們去認識美。
其次,教會學生鑒賞美。在古箏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演奏和聆聽古箏樂曲的同時,便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鑒賞美。古箏樂曲的審美認識是與其技巧并重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好事物在古箏學習中至關重要。
就現(xiàn)階段的古箏教學來說,古箏教學應當順應社會形式的發(fā)展,教師有義務教會學生鑒賞美好事物的能力,應當從教學理念上樹立起對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理念,加強學生鑒賞美好事物的能力,不斷陶冶情操,提高古箏教學的審美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古箏樂曲,全面發(fā)展鑒賞美好事物的能力。
第三,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美。
演奏古箏時,應當對古箏樂曲傾注感情,審美教育也是對演奏者的一種更深層次的要求。只有演奏者對樂曲發(fā)自內心的體會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時,所演奏和創(chuàng)造的才是美好的事物。這是對學生提出更高層次演奏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在古箏教學中,應當讓學生了解演奏的過程正是創(chuàng)造美好事物的過程,應當給人們一種視聽的美好享受,讓聆聽的人們身心愉悅。課堂教學中,適度要將古箏演奏的內容上升到精神層面,將音樂的體驗升華至情感體驗,這就需要學生掌握創(chuàng)造美的技能,不僅演奏出古箏樂曲,更要將情感傾注于聽眾內心深處。由此可見,在古箏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意義重大。
二、古箏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
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加強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至關重要,筆者總結了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如下: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無疑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在古箏教學中也不例外,因此,要想實施審美教育,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審美教育不容忽視,它對開展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箏教師不僅要將樂曲演奏技巧教給學生,更要將審美教育一并灌輸給學生。這時就應當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從演奏古箏樂曲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古箏的積極性,調動起學生的熱情。教師通過演奏示范,指導演奏技巧,實現(xiàn)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激發(fā)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古箏的美好之處,幫助學生感受古箏藝術。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
欣賞能力是每一個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力,特別是對于學習古箏藝術的學生來說,懂得欣賞是演奏古箏的第一步。在古箏的教學中,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作為教學任務之一,這也是審美教育的核心內容。面對古箏的經典作品,應當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其作品的精髓。通過反復聆聽,重點講授,幫助學生體味其中的優(yōu)美之處,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促進學生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
(三)理解相關文化的內涵
古箏教學不能停留在學會演奏即可的層面,還應當讓學生了解其中的深層次內涵。真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學生了解了古箏樂曲背后的故事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才能結合知識層面的內容,傾注于古箏樂曲更多的情感,使今后的演奏更具表現(xiàn)力。
(四)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
學生要增加實踐機會,通過聆聽、演奏等形式豐富對音樂的領會能力,擴大視野,豐富音樂表現(xiàn)力,進而對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打下堅實基礎。這就需要學生不斷加強審美體驗,通過多看、多聽、多實踐,增強自信,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關于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實現(xiàn)的,這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在古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清楚的看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切實擔負起主導作用,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欣賞樂曲、理解樂曲,進而演奏樂曲,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探索出實施審美教育的新型策略,有效促進古箏藝術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利颯.古箏教學基本原則芻議[J].藝術教育,2008(04).
[2]閆怡君.淺談高師古箏教學[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8(11).
[3]王瑩.論古箏教學中“教與學”的辯證關系[J].音樂生活,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