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學;反思;培養(yǎng);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8-0031-01
美術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一門特殊學科,它不只是教給學生理論知識和藝術技法,更是開發(fā)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科。目前,國家倡導素質(zhì)教育,旨在推動和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zhì),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是,在農(nóng)村中學美術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對美術的認識不足,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
目前,國家雖然不斷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學質(zhì)量的衡量仍以應試教育為主線,美術教學在大多數(shù)學校中形同虛設,可有可無。在一定程度上,就教師本身和教育環(huán)境而言,美術教育存在著被輕視的現(xiàn)象,考試科目為主課始終貫穿學校教學的主要過程,而地方教育部門對學校教育成果及質(zhì)量的衡量也以應試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為準則,這樣,美術教學根本得不到重視,教學設施及配備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或者不能及時改進。家長、學生、教師及社會對它的認識不夠??梢哉f,在很多學校,美術教學只是消磨學生的時間或者以自習為主。
二、師資力量單薄,教學形式陳舊
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提高審美水平,進而開發(fā)學生智慧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指導者,其整體專業(yè)素質(zhì)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美術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實踐性活動和認知性活動,只有很好地把美術理論知識和新思維傳達給學生,讓他們理解、把握、形成審美習慣和提高道德情操,才能有良性循環(huán)。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一些學校因教學人員的緊缺而取消了美術課,美術教學基本處于一個癱瘓的狀態(tài),沒有或很少有專業(yè)的教學人員,或者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去兼任。這種現(xiàn)象是普遍的。人的一生,美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審美理想的形成能幫助人們?nèi)ヨb別善惡美丑。所以,美育的缺失,造成人的性格形成是不健全的?,F(xiàn)代社會,美育顯得尤為重要,而一些學校教學中各科專業(yè)人員的緊缺,使中學美術教學更顯得舉步維艱,無法承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教學目的。
三、美術教學設施不健全
一些學校沒有專業(yè)的美術活動室或美術教室,有的只是為應付上級檢查的一個空殼,今天是美術室,明天可能變成儀器室、實驗室……任何一種教學活動都需要花大力氣去投資,包括人力資源和硬件設施,而硬件設施顯得尤為重要,它是任何教育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專業(yè)活動室,很多學生從小就沒有了解美術這門學科,更很難理解它在教學中的作用。
四、功利思想影響了中學美術教育
在應試成績的強壓下,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未來的前途問題,家長及學生個體不得不為成績而全身心投入,以致身心疲憊,無暇顧及其他。個別家長由于孩子學習成績較差,不思索孩子是否具有美術專業(yè)學習的主客觀條件,被迫走上美術學習的“捷徑”,美術帶給孩子整整一個少年時期的只是痛苦,不再是享用和快樂了。
五、教育針對性不強
美術課作為“輔科”,大多數(shù)人認為只是畫畫而已,課堂的隨意性極強。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不能得到分層次提升。這樣,需要去探求知識的部分學生在課堂內(nèi)“吃不飽”,課堂變得毫無意義;不喜歡美術學習的學生如“聽天書”,時斷時續(xù)的教育讓他們學不到什么東西。同時,教學局限在學科之中,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絡,學問在構建過程中很難得到真正的內(nèi)化,學習變得毫無意義。綜上所述,美術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我們應該怎么去做,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第一,徹底轉(zhuǎn)變教育觀念,積極探究新的學習方法。新課改充分表現(xiàn)了課程的時期性、根底性和選擇性,滿足了學生的開展需求。以模塊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通過課堂讓學生自主去探求,教師在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去輔導,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方向。而教師應該多尋求自身的新教學方式,多跟學生互動,解決學生個體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材施教。
第二,改革過去的評價方式。教育需要各層領導的大力扶持,領導決策直接影響著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所以,要樹立以學生的個性化素養(yǎng)、文化素質(zhì)為主,道德情操并重的教育方式。對學校教學質(zhì)量的評定,要多方位、多元化,不應僅限于考試科目的好壞。
第三,部分學生的興趣活動。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當學生對某科學習興趣高漲的時候,學習效率是最高的,美術學習更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把興趣小組活動搞得更好,讓學生從小就有一個認識美術的最好平臺。
第四,加強各環(huán)節(jié)的溝通。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多方面的溝通,爭取得到家長和社會的支持與認可,堅定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社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應按照個人特長和喜歡的學習職業(yè)為途徑,從而營造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
第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給每位美術教師提供最新的美術教育信息,進而提升美術教師的理論程度和素質(zhì)。
綜上所述,農(nóng)村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和艱難的過程,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支持,才能使其走上正軌。
參考文獻:
[1]李立華.淺談美術教育[J].青島教育學院學報,1995(02).
[2]李志華.還原與開放:美術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的若干問題[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8(01).
作者簡介:王志彪(1979-),男,甘肅通渭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美術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