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平
摘 要:從學生的教育背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所用的方法兩方面探討有效教學的相關策略與方法,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自信;積極性;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3-0039-01
一、學生的教育背景
(1)許多人可能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雖然很清楚學習有機會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但是在學校呆一段時間后,就會對學習有所倦怠。而回到家里幫父母干些活,勞動兩天,不必有父母好好學習的嘮叨,也不必有老師的諄諄告誡,到了學校學習的動力就又恢復了。(2)校長曾經(jīng)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讓一個農(nóng)牧民的子女考上大學,就意味著這個家庭脫貧了。”這句話道出了在西藏作為教育者的沉甸甸責任。(3)帶完高三再循環(huán)到高一教學,往往會有這樣的想法,一定要從高一開始在教學上多下功夫,三年后讓所帶班級的學生取得好的成績。
二、學生情況簡介
(1)大都來自拉薩市七縣一區(qū),到拉薩市來上學,很多課上表現(xiàn)很羞澀,有的很自卑,課上表現(xiàn)積極的只有有限的幾個學生。(2)大多是住校生,生活大多三點一線很單調(diào),表現(xiàn)在寫作上寫作內(nèi)容很單調(diào)。(3)漢語對藏族學生來說,作為第二語言,只有在課上使用,課下學生間相互交流用藏語。漢語運用少,漢語文閱讀理解及作文中語言不夠豐富,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差。
三、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所用的方法
要想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1)舉身邊的鮮活事例,用現(xiàn)實中人的生活來教育學生。不要以為花時間教育學生只是班主任的專利,漢語課堂同樣需要。通過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講大道理更有說服力,學生也更易于接受,課堂教學效果也更好。如過年回家,遇上堂姐,覺得她的事例很有代表性,所以就在課堂上選擇適宜的氛圍、適宜的時機向?qū)W生們講述:堂姐曾是縣面粉廠的職工,十幾年前下崗了,好強的她為了自己交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保,曾在服裝廠縫過扣子,又到市里勞務市場經(jīng)過培訓,給人當過保姆,伺候過老人??孔约旱恼\實勞動賺錢本無可厚非,但是,有一次雇主及她的朋友,幽幽地問你家有幾口人,為什么出來當保姆之類的話,明顯帶有鄙夷的神情。當時堂姐很不快,回答說我家其實沒窮到那地步,我只不過想通過自己的勞動交養(yǎng)老保險,再補貼點家用罷了。講到這兒我趁機啟發(fā)學生們,堂姐生活在縣城,家境還好,出去打工尚且如此,何況大家大多數(shù)是農(nóng)牧民的子女,許多家庭情況還不如她好,你想一下出去打工會是什么境遇?,F(xiàn)實中的很多情況不是說你通過你的努力來賺錢就可以,你靠體力來賺錢本就很辛苦,但還會遭到許多世俗的白眼,這個時候除了賺錢,你還需要尊嚴,還需要尊重,所以你要想以后生活得好一些,必須現(xiàn)在提升你的價值。我又舉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總結(jié)的一句話來告誡學生們:“你沒有文化出去打工,最臟最累的活兒絕對是你的,而且掙得也不多,有時還被人看不起?!保?)精選勵志的文章來激勵學生。如課下精選吃墨水的故事、高爾基救書、侯寶林抄書等勵志的文章用PPT投影,或在講課文前、或在講完課文后播放,既使課堂不那么沉悶,又能給學生經(jīng)常加加油,避免他們學習的懈怠。同時經(jīng)常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聽課的效果也很好。(3)注意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資料擴充。如講第4課《櫻桃的滋味》時,因該文與父愛有關,所以為學生找了金翔的《父愛在我的名字里》的文章,該文以情動人,讓學生再一次受到了父愛的教育,為學生寫父愛的作文提供了范例。(4)教學中穿插視頻、電影等。教學中穿插視頻、電影等,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又深受學生歡迎,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夏天時,學生上下午的課,容易打瞌睡,所以先用一個小視頻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進行授課,這樣往往會提高教學的效率。如筷子兄弟的歌曲《父親》,深受學生們的歡迎;王剛講故事中的“最美乞丐”,讓學生們更加熱愛生活;“校園里的打工女王”,讓學生們體會生活的不易;《十二歲的報答》,讓學生們從心底為這個十二歲的小男子漢點贊,從而還告誡他們要珍惜父母健在的幸福生活,懂得報答他們的恩情等。(5)及時表揚鼓勵學生,傳遞正能量。把學生看作一個個優(yōu)秀的個體,平等公正,甚至寬容地對待他們。對于一上課就睡覺的學生,如偶有一次他上課沒睡且專心聽講,就應抓住時機,當即表揚。這樣你和上課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在心理上就會沒有隔閡,他們反而更尊重你。寬松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如有一次同組的一位教師來聽課,在講一道選擇題的時候,一位學生很積極地回答問題,結(jié)果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分析的是對的,其余三項全錯,這位同行大搖其頭,說這是什么學生,差成這樣,還敢回答問題。但我卻不這樣看,只要學生有這份自信,基礎差點沒關系,他只要有這份積極參與之心,經(jīng)過三年的學習,高中的知識他一定會掌握好的。事實也是這樣,期末考試該班在高一的十五個班中成績排名第一,雖然他們的基礎并不好。高中學生,首先是社會中的人,有些道理雖表面看來與教學無關,但運用好了,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些內(nèi)容表面看與上課內(nèi)容無關,但運用得好,會讓學生對你的課有所期待,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
四、結(jié)束語
總之,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有效教學的途徑之一。以上只是初步探索,雖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不夠系統(tǒng)和完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朱紹禹.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周海超.高中語文合作學習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