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穩(wěn)
摘 要:從以地方自然資源為依據,選擇美術校本課程內容;與中考接軌,為中考服務,選擇美術校本教材內容兩方面進行研究,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中學;美術教育;校本教程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6-0037-01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學校教研工作的重心和核心,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當前,農村中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我在美術教學中以地方自然資源為依據,與中考接軌,為中考服務,選擇校本課程內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地方自然資源為依據,選擇美術校本課程內容
在以地方資源為依據的藝術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去喚醒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藝術的方式表現他們的內心情感,在愉快且充滿想象的藝術教學中,用自己的眼睛來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美,用自己的意愿來創(chuàng)造美,實現個性優(yōu)化和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fā)展。根據當地(通渭縣李店鄉(xiāng))的自然資源,開設了柳編美術課程。具體的方法是: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一名學生作為組長,由組長將任務一一分配給每位學生,從選料到確定造型,再到動手制作,組長都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遇到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最后由教師加以總結、點評。同學們的柳編工藝品有果盤、花籃等,形態(tài)各異,爭艷斗奇,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李店中學地處苦水河邊,利用這一特點,結合美術課本上的綜合實踐課——“策劃一次出游活動”,進行沙雕練習。課前,我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寫出策劃書,繪出旅游路線圖,繪制旅游標志、旗幟。同學們熱情高漲,在河灘上大膽塑造了很多形象,有動物、人物、卡通形象……另外,同學們還在河邊撿到各種形態(tài)的鵝卵石,回來后經過藝術歸類,根據造型和花紋同神話故事相結合,大膽想象,巧妙構思,所做的作業(yè)栩栩如生,在學校藝術展出活動中受到了學校領導的贊揚,并搬上縣、市兩級電視臺,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帶上水粉、水彩等工具和速寫本,去畫日出、山川河流、春耕秋收,這都是讓學生高興的事情。學生們滿懷激情地畫出了一幅又一幅自己心中的畫卷,看著這些畫,我激動不已。這些校本教程用地方資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時也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二、與中考接軌,為中考服務,選擇美術校本教材內容
新課程設計擺脫了舊的教學模式,不再是單純的某一學科的教學,而是在教學內容上綜合了文學、舞蹈、數學、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從發(fā)現美、表現美到創(chuàng)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而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教學過程活潑、內容豐富,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中體現出藝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和愉悅性,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感。2007年語文中考試題中出現了關于標志的內容,很多考生對此茫然不解,不知道從何做起。因此,我想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接軌,為中考服務。例如,將標志、石膏幾何形體的素描、色彩搭配等方面選為教材內容。對此,我對學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標志練習。具體做法是:讓學生搜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見到的各種標志,課堂上我將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標志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并教他們如何去設計、討論、掌握設計標志的方法。學生們?yōu)閷W校的春季運動會、籃球賽、書畫展出、家長會、法制報告會等設計了會標,為學校設計了校標,這些活動,收到了意不到的效果。通過石膏幾何體的寫生訓練,學生們對幾何體有了立體的概念,并能隨手勾畫出一幅優(yōu)美的立體圖形,對數學課中幾何問題的分析、解決有了很大的幫助。通過色彩搭配一課的練習,學生們了解了黃色和綠色相調和后會形成草綠色,紅色和藍色相調和后會形成紫羅蘭色,紅色和黃色相調和后會形成橘黃色,這對數學中概率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設置,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既能學到與自身生活有關且有用的知識,又能增加學生學習文化課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結束語
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設置,滿足了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所不能滿足的那部分學生實際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通過該課程,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學生了解家鄉(xiāng)、認識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培養(yǎng)了學生掌握、參與社會調查的方法,資料的收集和分析與處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研究的方法,使學生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獲得親身參與的積極體驗,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初步養(yǎng)成了合作、分享、樂于探究、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人文素養(yǎng)和生活品味。
參考文獻:
[1]侯廉貴.小學美術校本課程與鄉(xiāng)土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楊穎.玩轉特色,玩出精彩——整合校本資源,開發(fā)美術課程[J].中國農村教育,2012(05).
[3]鄭丹峰.立足學校實際 開發(fā)美術校本課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