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紅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程和教材被確立以后,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要落實優(yōu)化課程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歸根到底就是要看是否充分調動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素質教育 ?因勢利導 ?懸念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49-02
課程和教材被確立以后,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要落實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歸根到底就是要看是否充分調動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如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這一問題,如何收到良好的效果,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設置興奮的載體,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創(chuàng)新精神是從創(chuàng)造思維開始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渠道。而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通過濃厚的學習興趣完成的。因此,要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
贊可夫曾說過:“興趣是學習知識的能源,是發(fā)展智力的原動力?!币虼私處熢诮虒W中要報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善于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設置多個興奮的載體,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二、重視口語訓練,運用課前說練,培養(yǎng)學生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習語文要聽,說,讀、寫四者并重。因此為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至關重要。比如教師可在教學中開展課首三分鐘說練,達到了預想目的,學生也會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
在具體教學中,可由淺入深進行三個階段的訓練,第一(初一)學生說話內容要簡單,做到語句通順。第二階段(初二)要求學生即席講話,做到中心明確,語句通順。第三階段(初三)要求學生圍繞某一中心進行闡述。做到觀點鮮明,闡述明白,論證有力。
三、登臺表演,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也是一門表演藝術。教師在講析課文,傳授知識時,根據課文中的相關內容,安排學生登臺表演,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小說《孔乙己》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登臺表演:“孔乙己已排出九文大錢”,這一細節(jié)來形象地表現孔乙己拮據而又窮酸迂腐的本相,使學生從中悟出了作者的措詞之妙,以此來誘發(fā)學生形象思維的樂趣。
四、巧設懸念,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在授課之前,教師可先設置一系列的疑問讓學生產生懸念,充分利用學生急于想得到結果的好奇心,使學生對下面所講內容能認真地聽。比如教《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擁有八十萬大軍而劉備和孫權才有三萬聯軍,可是曹操的軍隊為什么會被打得落花流水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設懸念疑問,以懸念疑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五、多設疑、多提問、多鼓勵、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有疑而問,釋疑而獲。教師授課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客的知識結構,內容層次,由點到面,層層設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觀察,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對不同意見進行爭辯時,應盡量增加良性刺激,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對于獨辟蹊徑,想像豐富,觀點新穎的要及時表揚鼓勵,激勵學生讀書思考;對同學之間能解答的問題,把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獲取課內外知識,提高自身解答問題的能力。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六、講方式、教方法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比如對課文的學習,可采用以下幾種寓學于讀的方式:
1.初讀。利用工具書掃除宇詞障礙,初步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
2.再讀。了解文章寫作順序.層次,畫出中心句,找出描寫優(yōu)美語句及富有哲理譬句名言。
3.細讀。獨立完成淺層次的目標,找出問題并試作解答。
4.精讀。師生共同完成疑難問題,找出問題的答案。
5.品讀??傮w升華,使學生把初讀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古語說得好:授之一魚,僅供一日之餐,投之一漁,可終生享用。學生撐握了學習方法,學習的興趣也便油然而生。
七、適當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適當開展有關語文學科的各項活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一個極其有效的方法。比如組織學生開演講會,辯論會、經驗交流會,這猶如一股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從而引起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
另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完成。
興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動中的意義是巨大的。因此作為一名跨世紀人才培養(yǎng)者的人民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先進科學文化,而且還要藝術地操作教學過程,培養(yǎng)個性特征鮮明的主體——學生,并激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并將之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末,從而能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神圣任務——人民的教育事業(yè)。
參考文獻:
[1]《芻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朱良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318頁
[2]《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胡梅,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324頁
[3]《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王體東,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4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