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菊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接收、處理信息,認識、挖掘問題,增強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思維、道德和審美等方面以及語文素養(yǎng)都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目前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新課改的不斷實施,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學過程更加精彩,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通過師生間的不斷溝通互動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課堂在有限的時間發(fā)揮出無限的作用和效益。不僅要達到教學目標,還要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收益,雖然新課改的實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師生間缺少溝通
現(xiàn)今課堂的語文教學,師生間的溝通一般還停留在表面,一般的溝通形式都是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單項交流對問題的探討不夠深入與全面,教師比較在意的是學生的回答與自己的想法是否相符,而不在意學生的回答是否新穎,并且忽視學生表達中體現(xiàn)出的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所以,往往把學生許多前衛(wèi)創(chuàng)新的想法都扼殺在搖籃里了。
2.不注重實踐方式的運用
許多教師在教學方式和過程中依舊存在語文實踐活動不足的問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容易出現(xiàn)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采取過度的放任政策,教師只是負責把問題丟給學生,而對于學生怎樣討論,運用什么方式進行討論,教師則一概不聞不問,二是教師課堂紀律太過嚴格,學生學習氣氛過于緊張,壓力比較大,缺少師生、生生間合作討論學習的氣氛,因此所謂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就只存在于形式,不但沒有實質性的效果,還有可能影響到學習質量。
3.缺乏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
聽,說,讀,寫是學習語言的四項基本技能,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面,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朗讀指導或根本沒有此過程,沒有讓學生把感情和學習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由此也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實效性的對策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力,是探索知識的源泉,這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是集中的時間短,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完全由興趣決定,因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促進語文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愛玩、好動的特點,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加上設計一些新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帶動的生動、有活力。使學生學習時課前好奇,課中認真,課后意猶未盡。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不能決定整個課程的成功,所以教師要懂得將多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最理想的教學。
例如:在講解《草原》一課時,抓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在課前可以準備有關課文內容的圖片或是視頻, 內容分草原風光、喜迎遠客、主客聯(lián)歡三部分。讓學生課前就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同時畫面上草原的壯闊、美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深深的把學生吸引住,自然就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閱讀的集中力,然后按照課前所呈現(xiàn)的風景內容依次的進行課文講解,不僅充分的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習效果,讓學生學得認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整理、分析、加工所需信息,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要注意適度,不是使用的越多教學效果就越好,一切應以學習為教學的中心、一切以學生為重、一切服務于學生,避免重形式,輕內在的狀況發(fā)生,以至于教學結束后,課堂氣氛確實很好,但是學生卻沒有學到實質性的知識,或是沒有掌握到學習的重點,學習過程很輕松但是結果并不理想。
2.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掌握閱讀的關鍵就是語言的運用,要緊抓文本語言,讀的有感情、有品位、有想法、有方式,總得來說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應以教材為主,指導學生深入文本內容,發(fā)現(xiàn)、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教材所選擇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盡心挑選的,主要體現(xiàn)了兩方面的的人文內涵:一是文章語言、詞語、句子的華麗、優(yōu)美,二是文章內容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如愛國、愛家、愛社會等。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心理、情感上的交流,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去分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和情境。只有從文本基礎出發(fā),逐步進行深入研究,學生才能對文章內容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見解,也更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文本是學習閱讀的基礎,只有從基礎抓起,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語文課也不會脫離學習的中心。
3.貼近實際生活,加深文本理解
知識源于生活,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語文知識的拓展,也是對生活更深一步的探究,語文知識是對實際生活的提煉和挖掘。所以語文教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讓學生把學習語文和了解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與體會文字所表達出的感情、情境,增加閱讀效果。
在學生打好閱讀基礎后,為了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可以適當?shù)膶⑸钜虢虒W。例如:在講解《荷花》一課時,在講到荷花“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綠色的大圓盤時”,為了讓學生對挨挨擠擠理解的更深,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相似的例子,比如:早晚高峰期公交車上、旅游旺季的各個景點、夏天盛開的花朵等等。根據(jù)生活中的現(xiàn)實例子學生能更深刻的理解課文所呈現(xiàn)的情境。這種把文本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再僅僅拘于表面。
三、結語
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有重要位置,要想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關鍵要把讀和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斷鍛煉學生知識、情感、思維、人格的發(fā)展,總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實效性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通過師生間不斷地實踐,總結,從而積累出更科學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創(chuàng)新出更先進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劉香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4):139-155.
[2]陳賽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
[3]姚媛.淺談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6(1):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