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育觀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小學數(shù)學課堂呼喚開放性教學,反對“一言堂”“齊步走”的封閉式教學。
一、理念開放,發(fā)展個性
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倡導教學民主,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形成互尊、互補、互利的平等觀念,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動機,使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一年級學生在認識長方形時,教師讓學生用小棒擺出長方形,比一比,哪個小組擺放的方法最多。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一部分學生用6根小棒擺出最基本的長方形圖案,也有的學生把其中一根小棒平均分后擺出長方形,喜歡思考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只要把正方形其中的一根小棒往里移,會變成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又如,有一道涉及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商店里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原教材要求先求出商店里共有多少個皮球,再求剩下多少個皮球。這樣的要求帶有指令性,答案具有唯一性,學生的思維易受局限。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售貨員,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球?”然后要求學生用學具操作來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得到了以下不同的解法:①6+18=24(個),24-20=4(個);②20-18=2(個),6-2=4(個);③2O-6=14(個),18-14=4(個);④6-5=1(個),18-15=3(個),1+3=4(個);⑤6-4=2(個),18-16=2(個),2+2=4(個)……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能夠依據(jù)自己的操作說出解題思路。對于這些不同的答案,教師應一一給予肯定,以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主動地投入到再學習中去。
二、內(nèi)容開放,關注體驗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存在一些不足,如可供學生感知的材料不夠豐富,部分內(nèi)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一些定理、法則、公式的發(fā)現(xiàn)探究過程過于簡單、單一等等。因此,教師要選擇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學習材料充實教學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
1.選擇具有開放性的學習材料。例如,習題“從甲地到乙地,有輪船、火車、飛機三種交通工具可供選擇,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種交通工具?”有的學生選擇飛機,因為這樣速度更快;有的學生認為如果沒有時間限制,自己更愿意選擇輪船,因為想看看大海;也有的學生選擇火車,因為火車更安全。這樣的學習材料不僅注重了學生數(shù)學意識的養(yǎng)成,也有助于改變追求唯一標準答案的思維習慣。因此,教師應選擇能留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從中學會選擇信息,解決數(shù)學問題。
2.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主要是變過去由教師準備學習資料為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去收集學習材料,讓學生在收集過程中感知學習材料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增強生活體驗。如教學《克和千克》之前,我讓學生跟家長了解什么是克和千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克和千克等,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去市場購物,從中體驗質量單位在人們?nèi)粘I钪械淖饔谩?/p>
三、活動開放,挖掘潛能
開放的課堂教學要摒棄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互動中鼓勵師生即興創(chuàng)造,也可以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以“設計新紙箱”為例,為了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能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參與到設計方案中來,自由自在地進行設計,我給學生布置了如下學習任務:“在你們的書桌上放著幾袋小方塊,大家在設計時可以利用這些小方塊,也可以不用。”于是學生們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學生用小方塊搭、拼,有的拿著筆在紙上畫示意圖,還有的學生將24分解成三個整數(shù)相乘的形式,由此確定紙箱的長、寬、高……又如,在學習“分類”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請3位男同學和3位女同學到講臺前,其他各小組的同學討論怎樣對他們進行分類?!比绱私虒W,學生的活動是自主開放、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的潛能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和展示。
四、練習開放,訓練思維
開放性的練習題既可以是條件的開放、問題的開放、思路的開放,也可以是結論的開放。例如,在行程問題練習課中可設計這樣的習題:“小東和小亮兩家住在同一條街上,兩家相距600米,小亮家在這條街的東邊,小東家在這條街的西邊,他們每天晚上6時同時出來散步,小東每分鐘行走80米,小亮每分鐘行走70米,經(jīng)過5分鐘后,兩人相距多少米?”這樣的題目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熱情。學生通過認真讀題、細心分析,很容易發(fā)現(xiàn)每天晚上6時這個條件是多余的,而他們散步行走的方向是個隱蔽的條件,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確定他們散步行走的方向可能是相向而行,可能是背向而行,也可能是同向而行。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答案:①(80+70)×5-600;②(80+70)×5+600;③600-80×5+70×5;④600-70×5+80×5。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萌芽時期,教師有意識地設計此類綜合開放題,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總之,讓數(shù)學教學開放起來是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必要途徑。開放性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離不開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開放,離不開教學內(nèi)容、教學時空、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開放。同時,加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它要求教師既要“放得開”,又能“收得起”,其中一些課堂教學策略還有待于我們繼續(xù)探索。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