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浩
【摘 要】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課堂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積極思維、啟動創(chuàng)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我們的調(diào)查表明,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還存在諸多弊端,需要加以研究和改進。課堂提問雖然只是語文教學中一個看似微小的話題,卻能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 ?課堂提問 技巧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于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恰當?shù)靥釂?,對于準確了解教育對象、開發(fā)學生智力、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等都有積極作用。
一、課堂提問重精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huán)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如何才能使提問“精煉”呢?我想教師只有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認識結(jié)構(gòu),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精心設計和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在實踐中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
二、課堂提問重度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提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階梯式”或“分層式”的問題,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難易應各個不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課堂提問重情
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得輕松、愉快。提問既要重視知識點的落實,達到教學目的,又要注意提問的藝術性、情感性,從而實現(xiàn)情趣教學。所謂情趣教學,即激發(fā)情趣、興趣盎然地教與學,目的是讓老師有感情地教、學生有感情地學。教師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趣味因素,不可三言兩語,輕描淡寫地走過場。對于一個典故,你可以就此講一個故事,學生都喜歡故事,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比空洞的字詞講解有意思得多。對于文學常識,教師最好用自己的語言來講授,融進自己的理解、感受,不要用記憶性的思維來回憶。如同講故事一樣,這樣就有意思得多。對于一些文學常識可以展開縱向或者橫向的思維,不要因講授知識而執(zhí)意于此。
四、課堂提問重效
有效提問指向的答案空間要大——關注多元反應,鼓勵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個體閱讀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會有不同,因此閱讀中的答案空間也應該是大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一旦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就會出現(xiàn)更新更好的答案。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在真實、巧妙、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的訓練??梢哉f,有效教學提問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發(fā)散學生思維空間,擺脫單一的對話式問答。否則,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給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提問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師的提問有較大的包容空間,學生的思緒才會放射出個性的耀眼光彩。
五、課堂提問重評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手段本身,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課程進行及時的消化,認真復習。提問的效果則又優(yōu)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回答對的,其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就得到了肯定和強化;回答不對的,就能及時調(diào)整改變有欠缺的認識結(jié)構(gòu)。在整個提問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應公開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好的教學評價,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diào)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在有些教師的課堂評價中,對學生的稱贊表揚不絕于耳,無論是答了幾個問題的,還是回答了幾句話的,教師都幾乎無一例外地蹺起大拇指,稱“真好”“真棒”;或者興師動眾,一次次地要求全班學生掌聲鼓勵。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更為可怕的是,一些教師死守事先寫好的教案,當學生的回答進入“教案的套路”后,教師抑制不住滿心歡喜,又是夸獎,又是板書;反之則含糊其辭,不置可否。這些簡單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明顯存在著贊賞多于引導、結(jié)果多于過程、封閉多于開放、模糊多于確定等諸多弊端,對學生有害無益。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有很多技巧,無時無刻不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息息相關。它既是推進教學進程的一種手段,也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座橋梁。作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上提到的幾個技巧,認真思考“問什么”和“怎么問”,讓課堂提問成為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成功進行互動學習的最好體現(xiàn)。這需要我們多深入學生中間觀察、了解、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把課教好,把學生培養(yǎng)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