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雋嬪
談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謝雋嬪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困難的原因,并據(jù)此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點撥英語閱讀語篇解題技巧,使學生在高考英語試題中順利解答閱讀理解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原因分析;策略技巧;能力培養(yǎng)
高中英語考試大綱指出,“閱讀理解主要考查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和技巧的水平,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近幾年的高考英語閱讀題全面考查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只有具備閱讀速度快、理解能力強的基本素質,才能順利解答高考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分析學生閱讀困難的原因,并研究相應的教學策略,特別是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和答題技巧,并有針對性、系統(tǒng)地進行閱讀強化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詞匯量不足
2015年福建省考試說明列出的詞匯是3400詞,這還不包括數(shù)詞、月份、星期、主要國家名稱等。而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學生到高中畢業(yè)時腦海中的詞匯量還遠遠無法滿足中等難度閱讀文章的需要。
(二)閱讀速度過慢
由于閱讀速度太慢,很多學生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
(三)處理閱讀信息的能力不夠
常聽到一些學生抱怨,文章好像也能看懂,但做題的錯誤率卻很高,很多答案都是亂猜的。究其原因,有效信息沒有準確定位,無效信息不懂舍棄;深層次理解中,學生概括歸納、邏輯推理與判斷的技巧沒有掌握。
(一)擴充詞匯量
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高效記憶單詞的方法。美國語言學家In M.Cele-Murica提出的“劃分音節(jié)的模塊記憶法”值得推廣。如:volunteer的模塊記憶圖vo-lun-teer,beneficial記為be-ne-fi-cial。這樣學生很容易做到聽音能寫、會讀就能寫的程度。
其次,對于考綱要求的重點詞匯,教師應有計劃地創(chuàng)設語境,或通過網(wǎng)絡途徑搜索相關的閱讀資源,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這些重點詞匯。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構詞法、詞性轉化,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呂道利2004)。
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建立個人詞匯庫,摘抄、整理詞形相近的易混詞,如:cover—uncover—discover—recover;through—thought—though;feel—
felt—felt與fall—fell—fallen等。對于閱讀中高頻率出現(xiàn)的生詞,要鼓勵學生查詞典并錄入個人詞匯庫,一兩次可能記不清,但若該詞在不同的場合反復出現(xiàn),熟悉程度就會一次次加深,自然而然就能記住,這樣生詞不再是生詞,學生的詞匯量就在無形中擴大了。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1.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
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唇讀、喉讀、心讀、指讀、回視重讀等不良習慣,避免眼光只停留在某個詞或某個句子上,導致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進而影響閱讀速度(Allen,V.F. 1983)。
2.學會抓關鍵詞、核心詞
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抓住關鍵詞、核心詞,按意群閱讀,從一個句子快速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事實上,閱讀速度越快,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的能力就越強。
(三)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1.講究閱讀策略
總體上,“先看題目,后讀文章”,盡量記住問題,掃讀全文,了解主旨大意,跳讀無關信息,看到題目的相關信息時用筆畫出并寫上相關題號,然后繼續(xù)閱讀。整篇快速讀完后,再對照問題細讀相關信息,進行歸納、分析、推理、判斷,最后選出答案。
2.掌握各題型解題技巧,破解閱讀理解題干擾選項的迷惑性“伎倆”
(1)主旨大意題
它可以針對某一段落或整個語篇設題,要求概括歸納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理解文章的關鍵,尋找主題句是答題的關鍵。英文講究主題句和主題段的使用,因此通讀全文時,要關注每段的首尾句以及整篇文章的第一段,它們往往是段落的主題句或篇章的中心段。應特別關注“信息詞和短語”,如“however,therefore,in brief”等后面的句子,因為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大意往往在其后。
(2)最佳標題選擇
這考查的是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與高度概括的能力。文章標題有時遠非我們想象的簡單,閱讀經(jīng)歷的不足會使學生對“立意新穎、表達別致、含蓄雋永”的標題理解有困難。要關注英文標題的醒目性(能吸引讀者眼球)、概括性(忌以偏概全)、針對性(忌過于寬泛)、簡潔性(言簡意賅)等四大特點。例:“The Power of Tears”比“Why We Cry”更吸引眼球。
【解題技巧】
①“逆向思維法”??忌袝r可以反思——“如果我是作者,我會在各選項相應標題的文章中寫什么?”
②關注文章中多次重復的詞句。例如:I Have a Dream這個標題就是在馬丁·路德·金發(fā)表的不朽演講中多次重復的一句話。
③關注具有一定立意高度的用詞。例如:必修4 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和必修4 Unit 3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分別用pioneer(先驅者)和master(大師)這種評價性的詞作為人物傳記的文章標題,說明該人物的創(chuàng)新與功績。
④關注含修辭手法和美感的標題。地道的英文標題講究仿擬、引用、設問、一語雙關、押韻、對偶、引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唐穎、曲晶2004)。
例如:人教版教材選修8 Unit 2 Clon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設問)引發(fā)讀者思考充滿人倫爭議的克隆技術“路向何方”。選修8 Unit 4 Was Leonardo da Vinci Just a Painter?引發(fā)讀者關注畫家達·芬奇的其他愛好與天分。再如,仿照We Are What We Read的著名文章標題,產(chǎn)生了高中英語教材Healthy Eating話題的文章標題We Are What We Eat;必修1 Unit 4 A Night,the Earth didn’t Sleep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3)詞義猜測題
通過構詞法、語法(定語從句)、定義、同位語、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因果關系、對比關系、語境和上下文、常識經(jīng)驗等確定該詞的準確詞義。文章中能提供線索的信號詞或詞組有:like,as,be similar to,but,however,or,and,for example,such as,that is(to say),means,in other words,破折號等(黃聚寶2009)。
如:【NMET 2012重慶】57題,根據(jù)畫線詞前的hopeless,pitiful,dying詞及文章描述的弟弟生病的事實,可以推測定語從句中的ominious詞義是fearful。
(4)推理判斷題
這是難度系數(shù)較高的閱讀理解試題,常以infer,imply,suggest,conclude,indicate,learn,know,intend,mean,purpose,attitude等詞提問。它要求考生“透過字里行間,去領悟作者的弦外之音,包括作者的態(tài)度、傾向、寫作意圖;文章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事件的前因后果,故事的結局與寓意等”(黃聚寶2009)。
【解題技巧】
①擴大或縮小信息范圍:把原信息中限定范圍的定語從句或某些詞匯去掉,改變原文的信息范圍;或采用與原文相似的句型結構和大部分相似的詞匯,但在某些地方換了幾個詞匯;或者用any,all,only,every,none等絕對化的詞改變原文的信息范圍。
如,【NMET 2008福建】66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using your NatWest Credit Card?干擾項C:You can use the card in any shop across the world,用any詞,又去掉起限定范圍作用的定語從句that display the Maestrocard or Visa logo,信息范圍被擴大了。
②“張冠李戴”,或用大家生活中的常識經(jīng)驗等作為干擾選項信息。
如:【2006全國卷I】67題,干擾項C:English cources are necessary for foreign students,這是被普遍接受的常識經(jīng)驗,但在文章中找不到相關信息依據(jù),是“無中生有”的錯誤選項,忽略了忠實于原文的閱讀原則。
③用文章原句或句子原意作為推理題的干擾選項。
如,必修2 Unit 3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text?
A. The computer h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 The computer changes greatly over the years.
C. The computer was not connected by a network until in the early 1960s.
D. Now the computer can only be used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答案B,而干擾項A使用了文章中的原意或原句;干擾項D使用了絕對化的詞only。
所以,進行推理判斷時,結合自己的常識判斷是必要的,但絕不可以用常識代替文章的信息,不可用自己的態(tài)度、觀點、經(jīng)驗去理解文章的內涵。而是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推斷,去理解文字的內涵及外延。有些結論隱含在文字背后,有些則外延于文章之外,但一切都應忠實于原文,做到判斷有據(jù),推理合乎邏輯。
例如【NMET 2012福建】58題: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A. the donator is a rich old man
B. the donation will continue to come
C. the donation comes from the newspaper
D. the donator will soon be found out
答案C,根據(jù)文章最后一句:However,he has told his reporters not to look for the city’s hero,for fear that discovery may stop the donations.可知捐款人身份仍然不明,因此推斷捐贈行為仍將繼續(xù),這是隱藏在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
總之,推理判斷題常因干擾項的巧妙設置而使答案難以敲定。這時請務必記住兩點:第一,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推斷,切忌加入自己的主觀片面的想法與想象;第二,如果選項很相似難以判斷,切記,文章中出現(xiàn)過的原意和原句肯定不是答案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只要有針對性地分析學生閱讀理解困難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解題策略與技巧,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英語閱讀習慣,精泛結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閱讀能力的提高就不是一句空話。
引用文獻
黃聚寶.2009.高考英語閱讀試題的命制“微技”[J].英語考試研究,(4):48-50.
呂道利.2004.英語詞匯教學研究[J].外語研究,(2):64-66.
唐穎,曲晶.2004.英語修辭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Allen,V.F.1983.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信息:351100,福建莆田,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