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利
所謂“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是移植洋思“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啟發(fā)而來。體育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自主性學習、嘗試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或過程后,適時進行施“教”,讓學生及時接受最需要和最有價值的信息和指導。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整合加工,使學生對運動技術、心理等方面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驗,最終達到“會學、會玩、學會、玩好”的目標。
那么,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呢?結合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想通過下面兩個案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案例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體操課中的應用。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比較復雜,有田徑、體操、球類等等,不可能長期用一種穩(wěn)定的教學模式,我根據(jù)“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基本原則,依據(jù)體育教學各項任務、特點,靈活安排好教學程序。
例如,在進行肩肘倒立的教學時,首先,教師讓學生在墊子上任選動作練習,把過去學過的技巧動作,個人認為做得最好、最漂亮的動作展示給同伴看,學生有的做了前(后)滾翻;有的做了縱叉;還有的做了背弓成橋;個別還做了前(側)手翻。目的是檢驗學生對已學動作的掌握情況,由于注重學生自主和自律,在任選動作練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這樣就比過去做規(guī)定統(tǒng)一做一個前(后)滾翻,那種方法好得多。其次,學生自學,教師用激勵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從而引出學生想不想學習新的動作——肩肘倒立,學生“想”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教師把準備好的學習卡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要學的知識和技術。包括:學習目標、肩肘倒立的兩種做法圖解,以及所要解決的問題:(1)兩種肩肘倒立的區(qū)別在哪?(2)分析手臂、肩、腿的作用。(3)怎樣才能倒立得穩(wěn)?讓學生先自學,自己選擇做法進行嘗試性練習,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去思考,學生互幫互學、團結合作,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結合實踐體驗解決了問題。有的學生說:“兩種倒立的區(qū)別在于一種重心低、穩(wěn)定角大,做起來比較容易。另一種重心高、穩(wěn)定角小、較難做?!庇械膶W生說:“手臂、肩起支撐作用的,腿是掌握平衡的?!边€有的學生說:“要想立得穩(wěn)就像建樓房,地基要打得牢固?!睂W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時教師適當?shù)攸c撥和指導,可以使學生知道動作的重點、難點,更快更有效地掌握了肩肘倒立動作。最后,當堂訓練,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學生結合本課所學內容進行整合、創(chuàng)編組合動作。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團結協(xié)作、開動腦筋。在音樂伴奏下學生自編自創(chuàng)出單人、雙人、多人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表演性的動作組合,學生實現(xiàn)了自我展示??吹綄W生那優(yōu)美的動作、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積極認真的情緒,確實使人十分高興,這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學法與教法的有機結合,適應了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需要。
【案例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球類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體育教學中怎樣來教會學生打球往往是個難點,因為其動作技術要求比較難,不容易學會,所以,如果沒有游戲,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時,那種內驅力、積極性就會受到限制,本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根據(jù)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和學生對排球技術的渴望來進行教學。
上課伊始,師:“大家想不想進行排球比賽?”生:“想?!睅煟骸半S便怎樣打都可以?!睂W生分組比賽5分鐘。師:“你們覺得比賽打起來有什么困難和想法?!鄙骸肮獯虿粚W技術不行?!睅煟骸昂茫∥覀兙蛠韺W習排球最重要的技術——上手傳球。”教師出示上手傳球的動作圖解,以學生興趣活動為主體的“學著做”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技術的掌握情況,自選擇練習方式:自拋自傳、兩人拋傳、多人拋傳或對傳等。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實用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技術的學習。
教師通過巡回指導、參與練習、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常見的錯誤有:擊球點過高或過低、舉手跑或舉手不放、傳球手形不正確等問題。及時集合解決、糾正錯誤,請不同的學生來示范,讓學生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教師再講解與示范,引導模仿練習(默記口訣)強調重點、難點。讓學生明確有好的技術,才有好的傳球效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通過反復地練習動作,看來掌握得很好。如果傳球繼續(xù)傳下去,沒完沒了,實際這一堂課也不可能學會或學好,教師及時轉入以游戲為主的活動方式,通過隔網競賽進行實踐運用。把傳球技術動作教學有機穿插到比賽游戲過程中,要求學生配合好,不讓球落地,盡可能地運用傳球技術,發(fā)揮團隊精神,怎樣把球打好。第二次進入游戲,學生玩得非常高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習積極性,確立讓學生在玩中學的指導思想。只有在“玩球”中學生才可能愛上排球,同時,指導他們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術,我想到了一定的時間,學生學會打球就不成問題了。新的體育與健康教材,特別強調會打球,也就是說,通過打球來鍛煉學生的身體,達到四個領域的目標。
由此可見,在這種“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中,學生非常自然地意識到學習需要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別人強加的,學習過程是自己實踐的,不是他人包辦代替的,學習目標的完成也是自己嘗試探究的結果,不是機械地重復和模仿的結果。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完完全全地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是充滿興趣的探索性創(chuàng)造活動。
“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教材,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創(chuàng)新出不同的教學模式,來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鍛煉的主動性,真正實現(xiàn)“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車延高.認真研究成長規(guī)律大力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J].求是,2004(24).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