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恒雷
她是一位極富善心的作家。一次,她被邀請到一所聾啞學校做講座。
師生們在禮堂隆重歡迎她的到來。校長用手語介紹了她,臺下立即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她舉起手,示意大家安靜,于是師生們停止了鼓掌。她卻沒有開口說話,而是飛快地用手語向大家比劃著。這讓在場的許多人頗為驚詫(chà),因為大家平時都是聽她侃侃而談的,從未聽說她還會手語。一時間,所有人靜靜地望著她。不一會兒,聾啞學校的所有師生都頗為動容,連校長都眼含淚花。
作家“講”完,全場無人鼓掌,所有人的心靈都是靜默的。師生們此時望向作家的眼光,已不僅僅是最初的敬佩了——因為她剛才“說”了這樣一番話:“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生活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里,那么今天,我們就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請不要奇怪我也會手語,因為我媽媽也是個聾啞人,我對你們所處的世界感同身受,雖然那里無比靜默,卻蘊含著我們對你們最真誠的愛與祝福!媽媽為了培養(yǎng)我,付出了她所有的青春,現(xiàn)在我是她的驕傲,她是我的驕傲!而我也相信,你們的父母也對你們給予了無限希望,將來你們一定也可以成才,成為你們父母的驕傲!感謝孩子們,讓我經(jīng)歷了這樣一次溫馨的心靈之旅,讓我們感念父母的恩重如山。請讓我們的心靈再靜默一會兒,請大家都不要發(fā)出聲音!”
她的演講不過十來分鐘,但卻是一場讓人備感酣暢的心靈洗禮。這一段時間的靜默雖然無聲無息,但我們分明看到了一顆顆昂揚的心在跳動。
(選自《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