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華
河南商丘市傳染病醫(yī)院 商丘 476100
?
傳染科護士職業(yè)暴露的風險及預防分析
宋愛華
河南商丘市傳染病醫(yī)院商丘476100
【摘要】目的調查傳染科護士職業(yè)暴露的風險因素,針對風險因素提出預防職業(yè)暴露的措施,以減少院內感染可能性。方法選取2010-05—2015-09間醫(yī)院護士120名作為研究對象,了解護士的基本資料,統一發(fā)放職業(yè)暴露風險問卷,統計各風險因素百分比,針對風險因素提出預防措施。結果本組共收回120份有效問卷,傳染科護士常見職業(yè)暴露因素有物理性因素(80.00%)、社會心理因素(44.17%)、生物性因素(68.33%)和化學因素(62.50%)。結論針對傳染科護士職業(yè)暴露物理性、社會心理、生物性及化學等因素應加強隔離,減少護士與傳染病患者密切接觸機會,提高護士專業(yè)技能和心理素質,規(guī)范護理操作。
【關鍵詞】傳染科;職業(yè)暴露;護士;危險因素
近年來衛(wèi)生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使醫(yī)療職業(yè)安全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傳染科護士與各方面危險因素接觸的機會增加,若護士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則容易形成職業(yè)性暴露,感染疾病,不僅危害護士自身健康,而且可成為傳播媒介和傳染源,不利于院內感染的控制[1]。本文以我院傳染科120名護士為研究對象,調查其職業(yè)暴露風險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05—2015-09間我院就職或實習的12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113人,男7人;年齡21~43歲,平均29.34歲。主管護師、護師、護士分別為32人,33人,55人;中專及以下學歷共28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共92人;工作年限<5a 72人,5~10a 23人,>10a 25人。
1.2方法使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經統一培訓后,問卷調查員統一向傳染科護士發(fā)放問卷,問卷內容包括物理性危險因素(患者暴力傷害護士、銳器刺傷、噪音影響、紫外線輻射、工作繁重),化學性危險因素(藥液接觸皮膚后吸收、消毒劑接觸),社會心理因素(患者死亡形成的心理刺激、工作量等引起身心倦怠、職業(yè)偏見),生物性危險因素(病原體因素)。共發(fā)放120份問卷并全部收回(100.00%)。統計各危險因素發(fā)生率,根據危險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1.3觀察指標觀察社會心理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學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在傳染科護士職業(yè)暴露風險因素中的百分比。
2結果
傳染科120例護士常見職業(yè)暴露風險因素經統計分為物理性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生物性因素和化學因素,分別為96例(80.00%)、53例(44.17%)、82例(68.33%)、75例(62.50%);物理性因素百分比最高,但各因素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物理性因素中針頭刺傷89例(92.71%);被刺后及時處理77例(80.21%);操作時帶手套79例(82.29%);高危操作時穿隔離衣77例(82.29%);分泌物噴濺時戴眼罩18例(18.75%);操作完畢后洗手96例(100%)。
3討論
傳染科護士面臨諸多職業(yè)暴露風險因素,需加強預防措施,避免護士職業(yè)暴露引起傳染[2]本次觀察發(fā)現物理性危險因素、化學性危險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為傳染科護士職業(yè)暴露的常見風險因素。
物理性因素:在治療室、病房消毒時常使用紫外線,個別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的護士認為短時間接觸紫外線無需自我保護措施,導致皮膚、眼睛損傷;患者行為異常導致護士受暴力傷害;護理工作繁重,搬運、彎腰等用力不當導致骨骼、肌肉損傷;工作中銳器刺傷導致體液、血壓傳播疾病?;瘜W性因素:配置藥物中揮發(fā)在空氣的藥物微粒進入呼吸道,接觸青霉素可至過敏性休克等;護士經常接觸戊二醛、過氧乙酸、甲醛等化學消毒劑對呼吸道、皮膚等造成傷害[3]。生物性因素:傳染科病原體較多,保括支原體、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經血液或呼吸道傳播[4]。社會心理因素:院內護士編制不足、親友不理解、工作繁雜等使護士普遍感到壓力重,身心俱憊。
預防職業(yè)暴露措施:(1)提高護士自我保護意識,調整心態(tài),在消毒、配置藥物、接觸病患時均要嚴格保護自己,做好無菌措施;通過體質鍛煉、合理飲食、勞逸結合增強護士體質,減少感染機會。(2)提高專業(yè)技能,減少操作不當引起的銳器傷害,避免肌膚直接接觸化學藥物;(3)加強藥物管理,及時分類、處理醫(yī)療廢棄物,固定專用診療器械,使用后的物品進行消毒、清潔、再消毒處理[5];(4)安全使用銳器。傳染科護士應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流程,在工作量大或危重病人搶救時能做到有條不紊、沉著冷靜,避免各種因素引起的銳器刺傷。(5)加強呼吸道防護。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尤其在呼吸道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有條件的可使用空氣凈化消毒機。同時傳染科門診護士接觸病人時均應戴口罩。(6) 重視洗手。傳染科門診護士應嚴格掌握消毒隔離制度,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洗手和無菌技術是阻斷醫(yī)護人員經操作導致傳播性疾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6]。因此在護理操作前后進行有效洗手有明顯減少交叉感染的概率。(7) 重視預防接種。對一些經過免疫注射可以降低血源性、呼吸道傳染的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應進行預防接種。(8)職業(yè)暴露后嚴格按照職業(yè)暴露處理流程進行處理,及時到感染管理科完成職業(yè)暴露登記。
參考文獻4
[1]姜南,張學麗,徐亞菊,等.呼吸科護士的職業(yè)暴露與防護[J].吉林醫(yī)學,2012,33(20):4454-4455.
[2]馬允利,彭秀珍.傳染科護士壓力的因素分析及干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1(9):297-297,298.
[3]何艷凜,劉慶利,張榮澤,等.肝膽外科護士職業(yè)暴露的危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2):2623-2624.
[4]宋海燕,陳艷,張杰,等.采血護士職業(yè)暴露的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6):263-264.
[5]閨玉娟,渠武帥.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原因分析與應對措施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26(11):84-85.
[6]楊華明,易濱.現代醫(yī)院感染[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7-174.
(收稿2015-10-07)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77-8991(2015)06-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