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娜
網球運動是一項非常熱門的體育項目,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心理暗示法是以心理學理論為依據(jù),通過語言、行為、表情等進行心理暗示的教學方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心理暗示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體育興趣,改善學生的動作技能,提高高校網球教學質量。因而,應當深入研究心理暗示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運用,以更好地推進高校網球教學改革。本文首先對網球教學中心理暗示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網球教學中開展心理暗示的前提和方法進行了探究,以期能夠通過心理暗示的積極作用提高高校網球教學質量。
心理暗示是一種心理反應現(xiàn)象,是指借助某種手段或周邊環(huán)境向個體發(fā)出某種信息,使個體在無對抗、無批判、無抵制的情況下不自覺地接受某種思想、觀點、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的心理過程。在高校網球教學中,心理暗示會產生零效應、正效應、負效應三種不同的效果。零效應是指心理暗示并未對受暗示者產生任何心理影響。在高校網球教學中,有部分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較強,不會輕易接受他人的意見,他們對教師的心理暗示往往會保持既不接受也不拒絕的態(tài)度,仍舊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網球訓練。正效應是指教師的言語暗示或學生的自我暗示對學生有著積極的心理作用,在師生之間產生了共振效應與驅動效應。比如,網球教學以技術訓練、戰(zhàn)術運用、專項素質訓練等為主要內容,可以通過心理暗示改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網球運動興趣。負效應是指心理暗示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后果,暗示效果朝著相反方向發(fā)展。在網球教學中,教師的動作或語言、天氣情況、場地、課堂氛圍等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比如,教師的嘆氣、搖頭、不耐煩,語言消極的批評,學生的不自信行為等可能使學生產生厭煩、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導致學生的技術錯誤或動作失敗。[1]
在高校網球教學中,心理暗示訓練可以對學生進行感知、意識、模擬等訓練,使學生的中樞神經處于適度緊張狀態(tài),有助于學生排除心理、技術等方面的干擾。同時,心理暗示訓練有助于學生緩解心理緊張,幫助學生克服心理緊張造成的動作不協(xié)調、肌肉僵硬等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能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此外,在高校網球教學中,心理暗示教學法更符合動作技能的規(guī)律,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能,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一)教師的權威效應。權威是指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贏得他人尊敬、獲得他人信任感的行為和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權威是實施心理暗示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心理暗示效果的重要保證。在高校網球教學中,教師是心理暗示的實施者,教師的權威性直接決定著心理暗示的效果。因而,教師應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人格魅力和專業(yè)技能,提高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地位。當教師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時,就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崇拜感,從而可以提高心理暗示的有效性。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寬松、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教育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心理暗示是一種正面的積極誘導,暗示者與被暗示者的心理和情感互動是實施心理暗示的關鍵因素。因而,在網球教學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和心理交流,不斷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差異,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親其師而信其道”。[2]
(三)恰當?shù)慕虒W時機。采用心理暗示法時,選擇恰當?shù)慕虒W時機。在高校網球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恰當?shù)臅r機使用心理暗示,比如,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技術動作難度大、學生情緒低落等時期使用心理暗示法,這樣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開展心理素質訓練。心理暗示訓練是以自信心和注意力、想象力為基礎的心理練習,它是這三者的有機結合。自信是其他心理活動的基礎,自信建立于扎實的技術和基本功之上,熟練、準確的技術動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我潛能。注意力決定著心理選擇對象,它是感覺、直覺、思維、想象、記憶等心理活動的共同特征,良好的注意力能使人們的知覺清晰、思維敏捷、動作到位,通過心理暗示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改善技術訓練效果。想象是人們在腦海中進行模擬練習,想象能夠幫助學生增加練習時間,克服練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和恐懼。因而,在高校網球練習中,應以自信心、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訓練為重要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控制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暗示能力。[3]
(二)在發(fā)球技術中進行心理暗示。在網球發(fā)球時,球員可以不受對手控制或干擾,自由選擇發(fā)球方法和角度,如果球員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心態(tài),就可以收到良好的發(fā)球效果。[4]調查表明,進行心理暗示后,網球運動員的發(fā)球成功率明顯高于平時的發(fā)球質量。因而,在網球發(fā)球訓練中,可以通過心理暗示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抗干擾能力,使學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波動,提高發(fā)球的質量和成功率。在練習網球發(fā)球技術時,教師應詳細講解發(fā)球的動作細節(jié)、注意事項等,然后讓學生模仿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眼神、語言、動作等方式鼓勵學生,使學生放松心情,產生自信心,能夠流暢、連貫地做出各種發(fā)球動作。[5]
(三)截擊技術中進行心理暗示。網球截擊是指球員對對手打過來的球進行攔網搶擊、空中接球或上網迎擊球。在日常訓練中,教師應通過心理暗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敢于迎面而上,能夠果斷出手。例如,在擊球時可以讓學生用“放松”、“垂直”、“低重心”等語言進行自我暗示,這樣有助于學生少犯錯誤。對于動作緊張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擊球時默念“放松”或做深呼吸,這些自我暗示可以讓學生放松心情,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各種技術動作。[6]
在高校網球教學中,心理暗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推進網球教學改革,提高網球教學質量。因而,我們應深入探討心理暗示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運用,以進一步提高網球教學的有效性。
[1]崔思棟等.體育專業(yè)學生暗示套語與暗示訓練效果的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7
[2]李艷霞.網球運動中發(fā)球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2,2
[3]郭炳德.念動訓練與心理暗示相結合運用于高校網球訓練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1
[4]潘麗娜.心理暗示激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09,35
[5]王學鋒,王學軍.心理暗示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3
[6]劉宇錚.淺談在網球接發(fā)球教學中的心理暗示訓練[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