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萍
教師是學校的珍寶,是校園的第一資本。一個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笆陿淠荆倌陿淙恕?,小學教師在孩子接受基礎教育的階段擔負著雙重的職責,不僅要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成長給予關懷,而且要精心教學,不斷提高專業(yè)教學水平。小學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之路離不開學校領導者的支持、引導與管理。人是管理的主要因素,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學管理是教學積極運轉的關鍵部門,學校管理者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教師管理不但須借助邏輯和推理,而且要借助直覺和熱情。管理也是服務,“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管理者若能愛護教師、關懷教師、尊重教師,則人心歸之。筆者結合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以人本管理理念為指導,通過喚起活力、深挖潛力、激勵先進,營造“以人為本”的校園環(huán)境,引領教師在專業(yè)成長之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
一、明確學校的組織目標,尋找目標價值的融合點
在人本管理的理念中,組織內部的個體一旦對組織目標、組織文化產生了責任感、義務感、歸屬感、認同感,就會加強對組織本身和自身工作的積極情感和正面態(tài)度。在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滿足中,組織內的個體更容易堅定工作目標,承擔工作職責,充分挖掘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工作積極性。教師作為學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建立對學校的義務感、歸屬感和認同感,加強作為學校主人公的責任感、榮譽感,才能鞠躬盡瘁,不計較名利得失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事業(yè)中。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管理學家麥克雷戈把這種因認同感而產生的活力喚起,稱之為“倚同作用”;小學教師隊伍“倚同作用”的發(fā)揮需要學校管理者的精心培養(yǎng)和誘導。
學校管理者要根據校史校情、特色底蘊以前瞻性的眼光制訂學校未來一段時間的發(fā)展規(guī)劃,為教師提供能激發(fā)士氣、喚醒活力的學校組織目標。當教師能夠清楚地看到或預想到自己工作在組織內部、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實際價值時,其內在動力就會被明確的目標喚醒。提出學校組織目標后,領導班子還要進行解讀并分部門幫助教師確立與學??傮w目標一致的個體目標,使教師感到在學校工作有前途、有奔頭。明確而具體的組織目標是由大目標細分成不同小組織(學科組、年級組)、不同階段、不同課題研究組的小目標而組成的目標系統(tǒng)。目標的吸引力越大,教師的行動就越加努力。
當教師個人目標組合不可避免地與學校大目標和組織小目標偏離甚至不一致的時候,學校管理者要靠科學的思想政治工作來調節(jié)。要按照信息反饋的要求,從實際出發(fā),樹立典型人物、表彰先進、鞭策落后等方式,調整教師不合理的需要結構,及時地調整個體與整體的目標價值偏差,尋找目標價值的融合點。
二、開展新課標校本研訓,深挖教師專業(yè)潛力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教師管理重點在于怎么樣通過管理來挖掘每位教師的潛力,即強調“以教師的發(fā)展為本”,強調“教師的自我發(fā)展”,強調“挖掘教師的潛能”。隨著我國2011年二次課改的不斷推進,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師“自主學習發(fā)展”成長模式越來越深入人心,爭做“學習人”展現出極大的活力。正如我國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的標志性體現。”開展新課標校本研訓,深挖教師的專業(yè)潛力,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校本培訓的開展要立足于學校的現存問題和教師的切實需求,綜合考慮社會的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的需要、學校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需要。培訓中要特別依靠專業(yè)精良、技能卓著的優(yōu)秀教師的帶動,還要特別關注課程與教學實效的變化,及時補充知識,提高課程與教學技能。在個體價值的滿足、教師潛力的挖掘、學校長遠發(fā)展以及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等多個方面尋找理想的結合點,并以教師的需要為引導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性,以教師為校本培訓的中心,轉變教師的角色觀念。
同一所學校的教師在知識、經驗、能力、性格上存在差異性,對校本培訓的需求也具有層次性。從總體上看,根據專業(yè)發(fā)展程度的不同,教師可以分為新手型、勝任型、熟手型、專業(yè)型以及研究型教師。因此學校在組織開展校本培訓之前須了解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差異,通過訪談、調查等手段充分了解受訓對象因什么而迷茫、困惑,內心真正期望、重視的是什么以及目前教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從而提高教師的參與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校本研訓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這要求培訓不能囿于傳統(tǒng)的、機械化的專家授課,更不能局限在模式化的理論知識或解決策略的學習,而要主動嘗試運用新穎、互動、有趣、多樣化的培訓方式與途徑,促進培訓成果向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轉化,切實解決教師、學校面臨的具體問題。
專題培訓式。專題培訓式是我國中小學學校常用的教師培訓、授課模式,適應范圍較廣,一般以專家學者為引導者,適合向教師傳授最新的教育知識、系統(tǒng)化的理論、值得借鑒的經驗與成果、新型的教學技術、先進的教學理念等。
自學——反思式。自學——反思式的教育方法適宜于教師自主性的、梯級遞進式的專業(yè)成長學習,是校本研訓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形式。教師對培訓內容的吸收、轉化、創(chuàng)新都需要在不斷的反思與調整中獲得。
示范——模仿式。示范——模仿式培訓是充分挖掘、利用校內資源,促進教師協(xié)同互動學習的有效途徑。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課堂實際情境,令教師設身處地地觀察、感受優(yōu)秀教師、名教師、專家型教師的課堂教學,從而借鑒、內化其先進教學經驗和方法方式,提高新教師、普通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
利用校外資源的培訓方式。在充分挖掘校內可利用資源的基礎上,也要促進校內外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如校際合作、區(qū)域共享、社區(qū)教育輔助、網絡論壇互動交流、教學案例視頻分享、微博參與評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