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與危險因素研究
鄧淑凱
(湖北省蘄春縣人民醫(yī)院 藥劑科, 湖北 蘄春, 435300)
關鍵詞:高血壓; 并發(fā)癥; 高齡高血壓; 藥物治療; 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慢性病,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重,該病發(fā)病率亦呈上升趨勢[1]。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機制及預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截至目前,尚無一種根治手段,仍然是依靠長期口服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如治療不及時則可能會發(fā)生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3]。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資料,探析高齡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及藥物治療現(xiàn)狀與,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內科及神經內科住院的128例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其中女58例(45.3%),男70例(54.7%),年齡80~89歲,中位年齡(82.2±4.1)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達35年,平均病程(15.2±9.1)年。高血壓病程10年以下68例, 10~20年38例,20年以上22例。高血壓病1級19例,2級38例,3級71例。臨床診斷標準及分級標準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定標準》[4]。入選標準:臨床觀察資料采集齊全;年齡80歲以上。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重度貧血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影響脈壓的疾病;繼發(fā)性、急進型高血壓。
入院時詳細詢問患者一般情況,包括吸煙、飲酒情況,高血壓病程,服用降壓藥物情況,患者臥床休息15 min后,由專職醫(yī)務人員進行血壓測定,間隔2 min后再測1次,取平均值作為血壓值。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注入分離/促凝劑生化管(黃頭管),采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肝腎功能等生化指標。
2結果
隨著高血壓病程的延長,患者出現(xiàn)腦血管疾病及冠心病等并發(fā)癥的概率也升高,高血壓病程在20年以上的高齡高血壓患者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高于病程10~20年的患者(P<0.05),而病程10~20年的高齡高血壓患者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高于病程10年以下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比較不同高血壓病程的高齡高血壓患者冠心病發(fā)病率則無明顯差異 (P>0.05),隨著病程的延長,同時合并腦血管疾病及冠心病2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高血壓2、3級患者并發(fā)腦血管疾病或冠心病,或同時合并2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高血壓1級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高血壓2級與3級的患者比較,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高齡高血壓患者中合并有其他危險因素者共98例(76.6%)。其中血脂異常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血糖異常,然后依次尿酸增高、吸煙、飲酒。見表3。
表1 不同高血壓病程的高齡高血壓患者并發(fā)癥情況[n(%)]
與病程10年或以下患者比較,*P<0.05;
與病程10~20年患者比較, #P<0.05。
3討論
高血壓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并存多個危險因素,這增加了高齡高血壓患者患心血管病的危險率[5]。因此,找出高齡高血壓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早發(fā)現(xiàn)、早診治是高齡高血壓防治的重點。血脂異常與糖代謝異常是高齡高血壓患者最為多見的兩種危險因素[6]。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幾項危險因素中合并糖代謝異常與血脂異常這兩項的高齡高血壓患者較多,與上述文獻報道一致。而糖代謝異常與血脂異常在研究高齡高血壓危險因素中所占比例較高,這可能和該人群生活方式、膳食結構及生理狀態(tài)有關[7]。多數(shù)高齡高血壓患者生理功能減退,代謝能力下降,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人膽固醇與膳食脂肪也攝入增多,從而致使該人群糖代謝異常與血脂異常比例增大[8]。因此更應重視對該人群血脂異常、糖代謝異常進行全面評估,制定高齡人個體化的優(yōu)化治療方案,這對于高齡患者降壓治療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9]。
表2 高齡高血壓患者1級、2級、3級并發(fā)癥情況[n(%)]
與高血壓病1級患者比較,*P<0.05。
表3 高齡高血壓患者中合并有其他危險因素情況[n(%)]
與男性患者比較,*P<0.05。
多病狀態(tài)是老年患者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是由于高齡患者因全身各個系統(tǒng)的生理結構與功能均存在老化,防御功能、代償能力也不斷降低,往往一個系統(tǒng)發(fā)生疾病,其他系統(tǒng)隨之發(fā)生異常[10]。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程20年以上的患者較病程10年以下的患者心腦血管病患病率高。3級高齡高血壓病患者與1級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率比較有顯著差異。由于高齡高血壓患者合并多種危險因素及并發(fā)癥,臨床特征也更復雜,治療更棘手,治療時建議聯(lián)合應用兩種及以上降壓藥物[11]。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降壓治療過程中,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小劑量聯(lián)合應用,可明顯增加降壓療效,相互抵消或明顯減輕不良反應,還可延長降壓作用時間,加強對靶器官的保護[12]。β-受體阻滯劑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與降壓作用,能減少心肌耗氧量,不僅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患者,而且對合并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后高血壓亦適用。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高齡高血壓患者臨床主要選用藥物是ACEI、ARB、B受體阻滯劑及CCB, 其中CCB藥物應用率最高,這可能與其價格較低、老年高血壓患者多表現(xiàn)為收縮壓升高、舒張壓正常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有關。
參考文獻
[1]Kawada T, Otsuka T. Sleep duration and hypertens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sex and obesity[J]. Am J Hypertens, 2013, 26(11): 1362.
[2]Gangwisch JE. Response to “Sleep duration and hypertens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gender and obesity”[J]. Am J Hypertens, 2013, 26(11): 1363.
[3]Zhang S, Ding Z, Liu H,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ental stress an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preeclampsia: a meta-analysis[J]. Obstet Gynecol Surv, 2013, 68(12): 825.
[4]Krzysztoszek J, Koligat D, Ratajczak P et al. Economic aspects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in Poland[J]. Arch Med Sci, 2014, 10(3): 607.
[5]Zaporowska-Stachowiak I, Hoffmann K, Bryl W, et al. Aliskiren - an alternative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or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in the therapy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Arch Med Sci, 2014, 10(4): 830.
[6]張青麗, 郝茹. 老年高血壓用藥治療的臨床要點[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2): 2378.
[7]Pall D, Szanto A, Farsang C.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J]. Blood Press, 2013,22(6):399.
[8]Bertocchini A, Falappa P, Grimaldi C,et al. In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systems in children with noncirrhotic pre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 anatomy and clinical relevance[J]. J Pediatr Surg, 2014, 49(8): 1268.
[9]李玉琴, 李娜, 陳軼楠. 老年高血壓降壓藥物的合理選擇[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21): 4848.
[10]Yokokawa H, Goto A, Sanada H,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ontrol to target blood pressures and 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among Japanese hypertensive patients: longitudinal data analysis from Fukushima Research of Hypertension (FRESH)[J]. Obes Res Clin Pract, 2014, 8(4): e364.
[11]Canbakan B. Rational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drug therapy-monotherapy, combination, or fixed-dose combination[J]. Kidney Int Suppl (2011), 2013, 3(4): 349.
[12]Ozkahya M. Pharmacological and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dialysis patients[J]. Kidney Int Suppl (2011), 2013, 3(4): 380.
收稿日期:2015-03-02
中圖分類號:R 5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15-167-02
DOI:10.7619/jcmp.20151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