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騠威
(南寧市良慶區(qū)南曉初級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研究
馬騠威
(南寧市良慶區(qū)南曉初級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審美教育是對初中語文教學更高層次的要求,審美教育又稱美感教育,它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藝術審美,也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德智體美勞無法取代的一種教育內容。將審美教育與語文教育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形成綜合發(fā)展的全面人才。語文做為我國的母語,在其當中的審美教育就越發(fā)重要。本文就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具體研究進行分析與思考,并且提出相應的研究策略。
初中 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在人類的教育發(fā)展過程當中,語文教育始終都與審美教育密切相連。并且新課程改革實行之后,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更應該充分的利用起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將其與審美教育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為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人格,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情操,形成審美意識和獨特的審美感受。
(一)促進語文教學的智能化發(fā)展
語文教學包含的內容有很多,不只是字詞句段篇的區(qū)分,更是對于閱讀、審美、寫作等一系列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可以說,初中語文教育很多教學內容與審美教育有著精密的聯(lián)系,比如詩詞鑒賞、名著閱讀、詩歌朗誦等,初中語文教學過程同樣包含著審美教育。這個過程包括認識美、感受美、理解美和感悟美,所以這一過程當中不僅僅包含整體的審美過程,更是對學生認識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綜合訓練,可以促進各方面素質培養(yǎng)的提升,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講授,這對于促進語文教學的智能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
語文教育教育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離不開情感的滲透和融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將其與審美結合起來。一方面審美教育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美的獨特感受,還可以更為有效的增強語文教學的形象性,進而豐富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和情感,形成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以審美教育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就不僅僅是將文本中死知識向學生講解,是讓學生對文本內容以欣賞的眼光進行學生,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交流與溝通能力。
(三)教材內容缺乏審美元素
面對著應試教育的壓力,我國的課本教材設置也相對偏重于知識的記憶。新課程改革之后,我國的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還是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教材內容的單一枯燥以及教材的應試性,并沒有得到突破性的改變,導致了教材缺乏審美元素的融入。許多的課文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是相對而言缺乏藝術鑒賞力,不具備可研究的審美要求,所以往往導致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非常機械,因此也很難理解教學內容的本質,高效的完成初中語文教學要求。
(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學當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初中語文教學同樣如此,閱讀所占有的比例也相對較高。新課程改革之后,我國的教材較從前而言也有了一定的變化,有許多的文章和課文都是文情并茂,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引起學生情感的波瀾,形成獨特的審美體驗。這其中包括文言文、現(xiàn)代文,都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例如張若虛的大作《春江花月夜》絕對是值得賞析的一篇課文,在閱讀這首詩的時候,對賬整齊、平仄押韻完美的句子完全將學生的思緒帶入其中,學生感受到了“春江潮水連海平”的開闊,也感受到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壯闊。這種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不僅僅具有考核的價值和意義,對于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和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非常的有幫助。在這樣的文章當中不斷的閱讀,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塑造和培養(yǎng)。
(二)在寫作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寫作是與閱讀同等重要的一項語文教學活動,初中語文教學當中,除了要讓學生在閱讀當中尋求必要的審美體驗,寫作往往也是學生發(fā)現(xiàn)美、尋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源泉。世界上存在著各種的善與美,美好的事物需要學生不斷的去發(fā)現(xiàn),也需要學生通過筆去記錄。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人努力改造自然的奮斗過程,感受到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切美好。所以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有許多可以發(fā)現(xiàn)的素材,都可以被應用和借鑒到寫作當中,這對于學生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的態(tài)度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于學生的初中語文學習也會有所影響,最主要的是更好的落實了審美教育在其中的意義。
(三)學會品味語文語言當中的形式美
我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最初的文字,還是后來的詩詞歌賦,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祭奠當中,語言文化形成的一種形式美始終都是我國語文學習和漢語言學習的重中之重。語文作為我國的母語,對于學生的教育意義非同一般。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可以理解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對于初中語文教材當中一些語言的形式美也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例如有一些習題就明確要求學生對于某一個句子進行鑒賞,這就需要從形式的角度來進行研究。比如詩詞的韻律,平仄,對賬,都是進行語言形式分析的重點。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分析,形成對于語文語言形式的一種獨特認知,在往后的分析和審美研究當中,直接形成獨特的審美體驗。
(四)針對作品內容進行審美分析
我國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有許多的作品,內容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例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僅體現(xiàn)出了百草園的一片美景,更是具有一定的人文主義情感在其中,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體驗也是學生進行文章內容分析的必要方向。所以初中語文教學也應該針對教材當中有意義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這樣對于學生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一直都是貫穿其中的。新課程改革之后我國開始更加注重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的訓練,更主要的是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與塑造。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情感的迸發(fā),引起情感的共鳴。同時還可以對于課文當中的一些美好事物進行分析,掌握獨特的審美感受,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提高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也有很多的幫助。
[1]趙明.中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奚圣偉.對于現(xiàn)代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問題分析及應對[J].中國校外教育,2012,(07).
[3]唐騁帆.“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探析[J].柳州師專學報,2008,(02).
[4]張?zhí)鞁?初中語文教學進行審美教育的探索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