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紅革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外科 617068
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治療胰頭部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觀察
畢紅革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外科617068
摘要目的:觀察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治療胰頭部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將36例胰頭部良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其中對照組采用經(jīng)典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PD)治療,觀察組則采用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DPPHR)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差異;以及兩組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引流管置留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高血糖和手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感染和術后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保證腫瘤徹底切除的前提下,選擇創(chuàng)傷小、保留消化道的DPPHR術能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胰頭部良性腫瘤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并發(fā)癥
由于胰頭部占位性病變的臨床多樣性和復雜性,目前胰頭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切除范圍包括胰頭、遠端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膽囊和膽總管。但是對于良性和低度惡化的腫瘤是否需合并切除十二指腸仍存在爭議,傳統(tǒng)觀念認為仍需合并切除,但全切術破壞了患者消化道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DPPHR)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已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接受[1,2]。然而臨床上鮮有DPPHR治療胰頭部良性腫瘤的報道,現(xiàn)將我院采用DPPHR治療胰頭部良性腫瘤的臨床經(jīng)驗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收集2011年4月-2014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胰頭部良性腫瘤病例,所有患者術前經(jīng)影像學(CT或MRI)和生化檢查考慮為良性腫瘤,部分患者就診時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伴或不伴腹脹。排除癌變病例,共計納入36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其中對照組,男11例,女7例;年齡(46.38±12.56)歲;其中漿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5例,其他腫瘤2例。觀察組,男10例,女8例;年齡(47.65±12.12)歲;其中漿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2例,其他腫瘤4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間性別、年齡及腫瘤分型等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術前常規(guī)禁食12h,取平臥位,全麻。對照組患者采用經(jīng)典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選用雙側肋緣下斜切口,探查胰腺病變的范圍與性質、腫塊大小、硬度、活動性及與周圍臟器粘連程度,充分游離和顯露胰腺和十二指腸,切除后再將胰、膽和胃與空腸重建,于胰腸、膽腸吻合口周圍放置引流管。
觀察組患者采用改良式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經(jīng)雙側肋緣下斜切口,探查病情顯露十二指腸和胰頭部后,沿十二指腸外側剪開后腹膜,分離靜脈和黏膜組織,切斷胰頸,將胰頭部牽向左側,分離頭側胰腺斷端縫合,沿胰腺后筋膜和十二指腸系膜,切除膽總管遠端和十二指腸內緣間的胰腺組織,切除鉤突。于Treiz韌帶下方15cm處切斷空腸,遠側斷端于遠端胰腺行端端套入式吻合,在吻合口放置引流管。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
1.2.2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差異。統(tǒng)計兩組患者胰漏、感染、術后出血及術后高血糖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
1.3統(tǒng)計學處理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其他數(shù)據(jù)均為計數(shù)資料,進行卡方檢驗,軟件包為SPSS17.0,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引流管置留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n=18)
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高血糖和手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感染和術后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胰腺是具有內外分泌功能的器官,胰腺腫瘤發(fā)生率高,大部分是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良性或低度惡性胰腺腫瘤被檢出。由于胰頭解剖位置較特殊,因此任何類型的胰頭部占位性病變均會引起膽胰管匯合部的壓迫和梗阻,因此早先時候對于胰頭部的占位性病變,無論其為良性還是惡性均采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3]。近年來隨著手術和營養(yǎng)支持技術的發(fā)展,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得到了廣泛開展,其手術死亡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然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仍為創(chuàng)傷極大的高危手術,由于手術切除范圍過大,對患者術后的消化功能和糖代謝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降低。因此對于良性的胰頭部腫瘤,一般建議實施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能保留患者的部分胰腺組織和十二指腸,從而保證了機體血糖的自動調節(jié)功能,保護了消化道的連續(xù)性,能有效降低術后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小[4,5]。
本文結果顯示,對于胰頭部良性腫瘤患者,采用DPPHR治療與PD術治療相比,能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患者恢復較快。筆者在術中參照文獻進行了縱向胰管空腸的吻合,有利于減輕膽總管的壓力,緩解患者術后疼痛[6]。另外筆者還發(fā)現(xiàn)除胰漏外,觀察組患者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其中術后高血糖和手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DPPHR術與PD術相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保證腫瘤徹底切除的前提下,選擇創(chuàng)傷小、保留消化道的DPPHR術能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楊學明. 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治療胰頭部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
[2]田雨霖.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5):399-404.
[3]周建平,張勇,董明,等.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近全切除術治療胰頭部良性腫瘤〔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1,20(3):222.
[4]Lee SE,Jang JY,Hwang DW,etal.Clinical efficacy of organ-preserving pancreatectomy for benign or low-grade malignant potential lesion〔J〕.J Korean Med Sci,2010,25(1):97-103.
[5]王幼黎,路樹強,高舉.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治療胰頭良性腫瘤1例〔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22(3):258-259.
[6]劉嘉哲,黃新余,王洪成,等.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與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慢性胰腺炎的比較研究〔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2,17(5):477-481.
(編輯落落)
收稿日期2014-06-25
中圖分類號:R73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2-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