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蕓+朱佳煒
摘 要:教學實踐表明,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密不可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和文化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對交際產生影響。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角度,探討因文化差異造成的英漢語言之間的差異,指出英語學習者應正確理解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關鍵詞: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差異
英語是一門學科,還是一種交際工具,它的任務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在實際中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且,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如果語言不同那肯定是會影響交際的,而現(xiàn)實是,很多情況下,交際失敗并不是由語言引起的。以英語為例,有不少英語學習者聽、說、讀、寫的技能都不錯或者說是非常好,但卻不能用英語有效地去和他人溝通交際。對于這樣的學習者,與其說他們的交際存在語言障礙,不如說是存在與交際對方有文化障礙。只有了解、理解和尊重文化差異,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我們才能跟世界其他地區(qū)的人們有效地進行交際。
一、文化差異和語言差異
1.對比中英語言文化差異,激活英語教材
中英語言文化差異大量存在。比如,中國人和英國人面對“贊賞”,就有迥然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人受到別人贊賞時一般會很謙虛,并習慣說:“過獎,過獎”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禮貌;而英國人會很高興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 am glad to hear that.”這在英語單項選擇題時常會以情景對話的題型出現(xiàn),所以,在教學“Thank you very much.”這一句型時,我會盡量多地介紹它的使用場合。英國人與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的習慣也截然相反,英國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并會當面打開禮物加以稱贊,所以,在教學gift這一單詞時,我會有意識地告訴學生這一跨文化差異。通過比較中英文化的差異,可以使學生學到生動的文化知識。而且,通過文化比較,可以讓學生逐漸減少受中文母語影響造成的語言誤用。
2.英漢文化空缺導致詞匯空缺
所謂空缺,是指有些表達方式只有中國有而英文里并沒有詞匯可以表達出來。如“Mr.Potato Head”中文中直譯為“土豆頭先生”,如果不知道它是美國的一種深入人心的流行玩具,那英語學習者勢必不能理解這一詞的意思。這種詞語使用上的空缺現(xiàn)象在英漢語言中非常普遍,而其在英語和漢語的諺語、成語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文化差異尤為突出。如,漢語中的諺語“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激勵人們堅持鍛煉身體。英語中沒有“三伏”和“三九”的對應詞,如果你對外國人說three fu 和 three nine,相信聽的人會莫名其妙。此時譯成英語要對其意義加以解釋,例如,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
3.結合英語傳統(tǒng),激活英語教材
英語傳統(tǒng)在英語教學的作用不可忽視。在教授“星期”時,我先告訴學生“Monday”和“Sunday”分別表示中文的“星期一”和“星期天”,隨后我再有意識地提問學生:“你們知道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是那一天嗎?最后一天呢?”如果學生不了解英語文化,那肯定就會答錯。所以,我在講解星期的時候會告知他們一些西方的文化和習俗,例如,英國人傳統(tǒng)上都會在“Sunday”這天去教堂禱告,祈求一星期的好運,就像我們在“春節(jié)”時都會祝愿人們新的一年行好運一樣。經過這樣的解釋,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Sunday”才是星期的第一天,避免了因中英文化的不同而產生的混淆和誤用。通過在課堂上引入這樣一些文化故事,不僅使教材變得鮮活起來,還激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熟練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1.利用課內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
大多數(shù)的教室布置是對稱結構,給人一種嚴肅和莊重的氣氛。前后各有一塊黑板,前后墻對應掛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勵學生勤奮刻苦,勇攀高峰。而英語國家教室的布置則追求與眾不同、別出心裁。而在引智培訓中也從外教那里學到了如何布置教室,于是我借鑒經驗,對教室進行特色化布置:有的是手工英語手抄報展覽,有的是實物布置。布置完后,我再讓學生互相參觀各班的教室。當學生對這些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時,他們對英語和英語文化的興趣也就越濃厚。
2.利用課外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延續(xù),相對于有限的課堂學習,課外學習卻是無限的。于是,我就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張貼一些有趣的英文小故事,宣傳欄里張貼學生自己制作的英文小謎語,課前或課間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在校園里感受到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促進它們的課余英語學習。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文化態(tài)度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中西方文化由于各自人類文明進程不同。因而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英語學習者在深刻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礎上具備對異國文化的觀察、理解和反映能力應被視為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基于正確的文化態(tài)度,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察覺到與本族文化有明顯差異并可能發(fā)生文化沖突的異國文化特征,才能理性地理解與本族文化有明顯差異的異國文化特征,才能在交際中真正理解對方的所作所為,解決文化沖突,實現(xiàn)有效交際。
語言既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又是文化的載體。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他們明白中英文化的異同,才能確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黃清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作者簡介:朱蕓,女,1985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蔡官學校,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朱佳煒,男,1983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靖江城南新區(qū)中學,研究方向:數(shù)學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