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行梅
【摘 要】就目前高職學生普遍薄弱的英語知識基礎與堪憂的英語課堂學習現(xiàn)狀,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要突破有效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職英語 改革 有效課堂教學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對于教學過程來說,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guī)律,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有效地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不管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多么認真,付出的勞動多么辛苦,如果學生并未從教學中學到東西、獲得進步,那么這樣的教學也只能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并激勵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能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含義可以概括為明確的教學目標、清晰的授課,充分的教學準備、科學而合理的教學組織,教師富有教學熱情,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及學生英語語言技能進步。
二、實施高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不僅數(shù)量大,而且在質量、層次和種類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整體社會環(huán)境、學習動機、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的共同制約。我國的高職英語教育明顯滯后于形勢的要求。
最近幾年國務院和教育部陸續(xù)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改革的文件,并指出高職英語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明確了“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的英語教學指導理念。
隨著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高職院校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地擴大。因此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知識水平呈下降的趨勢,尤其是英語基礎較差,英語綜合水平不高。大部分學生不能堅持集中精力聽講,無法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絕大多數(shù)高職高專院校都在大力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但還是未能有效逆轉課堂的“低頭族”“耳塞族”與“睡覺族”。 因而在實施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時開展有效英語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三、如何開展高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是教師的舞臺。如何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使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學得充實、愉快,并有所獲呢?
1.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加強英語語言技能與學生能力的訓練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在課堂上教師單純地教授課本知識,而忽視對學生英語興趣的引導。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保障,因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建英語學習環(huán)境,比如課堂中盡量多地使用英語口語,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練習英語口語等。其次教師要加強對英語知識系統(tǒng)的總結,并聯(lián)系生活和工作實際設計適宜的語言技能訓練項目,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牢固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為將來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提供良好的鋪墊。
2.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xiàn)高職英語教學的現(xiàn)代化
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把教科書中的內容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視頻;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還可鼓勵學生根據(jù)英語閱讀素材利用手機攝像功能自拍英語微視頻等訓練項目,這樣豐富多彩的英語課件和視頻不僅生動地講解了英語知識,實現(xiàn)了教學的現(xiàn)代化,還最大限度激發(fā)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3.將一個單位的教學內容依據(jù)實際工作場景進行序化
依據(jù)行為體系教學理論,將教學內容按照實際如何行為的順序進行重新排序。拿職場面試英語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在傳統(tǒng)學科體系下會按照:面試流程介紹——面試禮節(jié)知識——面試心理調節(jié)——傳統(tǒng)面試問題——答題套路——面試活動——老師點評這一知識陳述主線來組織,教學任務結束后,學生沒有在體驗后獲取經(jīng)驗,對知識的陳述記憶模糊,教學效果不理想。行為體系下的教學內容順序顛覆了傳統(tǒng)順序,采用學生為主線,老師為輔助的方式:學生觀看面試視頻——學生討論總結面試著裝與禮節(jié)——學生提煉答題技巧與語言特點——學生分組模擬——學生實操——成果匯報即面試訓練項目測試,(面試測試時,全程錄像) ——學生老師共同參與評價——信息反饋與問題整改,教學任務結束后,學生獲取了體驗后的經(jīng)驗,對于存在的問題認識較深,知識記憶比較牢固,行為體系下的教學內容組織充分考慮到了現(xiàn)在高職學生形象思維強,能較快獲取經(jīng)驗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對陳述性知識相對排斥的特點而設計的。實踐證明行為體系下教學內容的序化其教學效果相對于學科體系下教學內容的編排要強得多。
4.豐富非語言教學
首先,物體的直觀感受比語言的描述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如果教師需要講解的內容涉及一個物體,教師能夠把這個物體帶到課堂里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親自感受。這就能夠讓他們更加了解所講的物體,提高學習興趣。
其次,對于受到限制而不能夠帶到課堂的物體,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方式,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特別是中西方節(jié)日的介紹說明、歷史文物的介紹、人物背景的展示。這些非語言教學都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5. 采用更有激勵性和比較開放的評價方式
高職英語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教學是否盡可能做到了有效教學,評價內容應多元化,教師應該在高職新生第一節(jié)英語課上就詳細地告知本課程的考核標準,考核不是為了設置障礙,讓大多數(shù)學生不合格,而是作為一種激勵機制。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形成性評價表格,學生出勤的情況、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和每次參與課堂討論的次數(shù),課堂發(fā)言的情況和次數(shù),都會詳細記錄并有對應的平時成績記載。期末總評時,卷面成績占50%,考勤占10%,作業(yè)占20%,課堂討論、小組活動和課堂陳述等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占20%,另有額外加5分,作為對學習有進步和在課堂上表現(xiàn)確實突出優(yōu)秀的學生的額外獎勵。這對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高職英語教育要適應社會發(fā)展對職業(yè)英語教育的要求,就需要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積極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含義初探[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5).
[2]崔允.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