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權號
四川省南部縣人民法院,四川 南部637300
沉默權制度探微
楊權號
四川省南部縣人民法院,四川 南部637300
沉默權制度的實施是遏制刑訊逼供,保障人權的重要舉措,也是引入無罪推定原則的必然選擇。同時,沉默權制度的建立,利于實現(xiàn)證據(jù)制度的科學化、合理化,更是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應積極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
沉默權;價值根基;構建
沉默權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國家公權力機關專門詢問人的發(fā)問依法可以保持沉默或者拒絕回答,并不會因此而受到法律相關懲罰的一項權利,是為了維護犯罪嫌疑人的權利而設置的,較為核心的體現(xiàn)了無罪推定原則。沉默權最早產(chǎn)生于英國,在17世紀的約翰.李爾本出版的具有煽動性的書刊案中,對于沉默權制度的確立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在大陸法系國家中,較之于英美法系其訴訟程序雖有較大的不同,但受系列的國際性公約的約束和影響,因此對沉默權也有相似的規(guī)定。從國家權力機關的角度來看,沉默權的提出和逐漸走向成熟,是對其權力的限制,也是依法執(zhí)政和為民執(zhí)政的必然要求;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這是對其合法權益的保護。
(一)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
人的健康、自由和生命是最重要的基本人權。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如果沒有沉默權,那么,必然導致偵查人員盡一切可能取得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可能導致刑訊逼供,勢必侵害人的自由和生命權。[1]沉默權制度在法律層面上賦予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以沉默權為核心代表的系列訴訟權利,法律要求控方承擔舉證的責任,也就是為了確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得到切實的保障。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貫穿于人類社會的始終,并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得到體現(xiàn)。而在刑事司法活動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自我歸罪,在符合或至少對其的利益沒有損害的情況下才成為可能。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能做的只是盡可能地做出自己罪輕、罪無的辯解,不可能主動地坦白以尋罪刑,自我歸罪顯然有悖于人的本性。[2]賦予其沉默權是尊重人的本性,是反對自我歸罪的特權規(guī)則,這一規(guī)則是人性化的表現(xiàn)?!保?]沉默權制度符合保障人權的需要,符合人性的內在要求,使得其被許多國家承認。
(二)具體的體現(xiàn)了無罪推定原則
無罪推定原則已被現(xiàn)代法治國家普遍承認和確立,是一項重要刑事訴訟原則,也是被國際公約所確認的基本人權措施;同時亦是被聯(lián)合國在刑事司法領域所制定和推行的最低標準之一。因為沉默權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引申和實踐,那么先對無罪推定原則的存在基礎進行大概分析。無罪推定的意義首先體現(xiàn)在社會成本上。[4]有罪推定可能會導致放縱犯罪,冤枉無辜,過于依賴口供等。而且從社會成本方面來講,無罪推定的成本也低于有罪推定。
(三)利于實現(xiàn)證據(jù)制度的科學化、合理化
承認沉默權的程序本身并不把破案的希望寄托于獲取認罪口供上面,而是通過尋找更加客觀、更加理性的證據(jù)來破案?;诖?,加之追求對人權保障的效果,在相關程序中確立沉默權,均禁止并在出現(xiàn)時予以制裁違背供述人意志取證的方式,以維護合理證據(jù)制度的實現(xiàn),使得各種證據(jù)的效力得到更加客觀、全面的確認,借以實現(xiàn)證據(jù)制度的科學化、合理化。
(一)是遏制刑訊逼供,保障人權的需要
我國法律一直是禁止刑訊逼供的,但在實際中卻是禁而不止。若確立沉默權制度,則可以使偵查人員的口供意識淡化,對口供破案的依賴性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弱,從而有利于取證的全面化、科學化。從國外的很多實踐可以看出,很大部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選擇放棄行使沉默權的。沉默權的賦予,也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其供述的真實性和可取性。只有在不受外在壓力的影響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選擇自愿供述,這樣的口供才能夠具有一定的可信力。在這種情況下,口供當庭翻供的可能性才能大幅度的降低,這樣便于訴訟的順利進行,及時結案。當“如實供述”的義務得到取締后,被訊問者對抗刑訊逼供就有了法定理由。而訊問者在訊問前也必將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才作出具體的訊問行為,從而使被追訴者在訴訟中的合法權益得以保障。
(二)是實現(xiàn)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首先,我國已于1998年10月簽署了《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力國際公約》,成為其締約國之一,而沉默權在該公約明確的得到了規(guī)定。其次,我國還已加入的《聯(lián)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guī)則》中第7條規(guī)定,少年刑事被告人在訴論的各個階段應享有“保持沉默的權利”。這是我國就沉默權系列問題參與的具體的相關國際法規(guī)范,積極遵守執(zhí)行成為了必要,如果在我國中的相關法律中以及實際司法活動中長期對沉默權持否定態(tài)度,則不利于實現(xiàn)與國際接軌。
(三)是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沉默權的實施有助于防止官方權力的濫用,維持程序的公信力。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本質是用法律來切實有效地保護公民的權利。而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所提倡“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的觀念,導致了冤假錯案的產(chǎn)生。如賦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權,嚴格“只要證據(jù)不足,就立即放人”的科學刑事司法制度,錯案率的大幅度降低就成為可能。這樣法律的權威才會得到更大提升,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一)要更深程度的轉變訴訟觀念,使沉默權制度的思想基礎得到奠定
通過建立一系列的宣傳以及培訓機制,引導轉變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法官的觀念,使之辦案的思維和方式更加的科學合理。各個部門要針對該部門人員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本部門人員的培訓計劃,特別是要做好中老年辦案人員的培訓,幫助其轉變辦案思想。杜絕使用刑訊逼供等一切依靠嫌疑人供述定案的辦案手段。
(二)科學設計沉默權的適用范圍
我們不能想當然的把外國關于沉默權的一系列規(guī)定照搬照抄,必須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來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制度。這就要求我們首先為沉默權的適用設計一個合理的范圍,即是沉默權存在于我國的司法之中,但是應有條件、分情況的適用,反對任何案件都適用沉默權。例如,在對犯罪事實清楚的案件,就不能想當然的適用沉默權。在涉及重大社會穩(wěn)定且證據(jù)難以收集的案件中就可以不適用沉默權,從而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更好的統(tǒng)一。
(三)明確沉默權適用的例外情形
任何一項制度都不能完美,沉默權制度的缺陷也在所難免。如在沉默權規(guī)則之下,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愿供述而是始終沉默,不配合調查,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指控和定罪的效率低下,不能更好的打擊犯罪保護善良,尤其是在沉默權被濫用的情況下,所造成的效率損失更是十分嚴重。比如在一些恐怖主義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和毒品犯罪案件中,沉默權的行使會幫助罪犯逃避法律的制裁,導致更大的不公正情形產(chǎn)生。因此,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完善相關配套制度
首先是證據(jù)規(guī)則的建立,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使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健全,保證有作證義務的證人能夠出庭作證,建立相應的證人保護和作證補償制度。對依法負有作證義務的人拒不出庭或拒絕作證的情況,法院有權以罰款、拘留甚至判刑等系列方法強制其作證;對因作證而受到工資等損失的情形,依法應給予其適當?shù)难a助;因作證而可能受到相關人員打擊報復的,公、檢、法機關確有義務為其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證人本人或其近親屬因證人作證而已經(jīng)受到報復致使傷殘的,國家有義務為其提供一切物質和精神上的補償,并堅決打擊該種報復行為,樹立法律的威嚴。其次是充實辯護制度。如充實“法律援助制度”,逐步使審判階段的指定辯護適用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從而使被告人在沒有外部壓力,并在律師或者其他辯護人的幫助下相對比較自由的決定是否在審判過程中保持沉默或對某些問題拒絕回答。
[1]戎百全.論沉默權及其法價值[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3 (1):54.
[2]宋英輝.不必自我歸罪原則與如實供述義務[J].法學研究,1998 (5):145.
[3]劉金友.證據(jù)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15.
[4]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77.
D925.2
A
2095-4379-(2015)13-0214-02
楊權號,男,四川省南部縣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