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瑞肖
石家莊市裕華區(qū)賈村學校
淺談《品德與生活》的活動化教學
駱瑞肖
石家莊市裕華區(qū)賈村學校
小學《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德育課程尤其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并注重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反映兒童的需要,幫助兒童參與社會,學會做人,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熱愛生活,促進兒童思想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所以,小學《品德與生活》課教學必須設計學生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感悟、發(fā)展道德能力。把德育課程教學中學生認知獲得偏重于“從學科知識教學的邏輯中去獲得”轉變?yōu)椤白寖和ㄟ^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活動體驗來獲得認知發(fā)展”,采用兒童樂于接受的活動方式,幫助兒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1.開展活動化教學是品德培養(yǎng)回歸生活的需要。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在德育課程中,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和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例如:《我家大團圓》一課中講到過年。過年是每個孩子感到十分高興和快樂的事,一說到過年,孩子們個個爭先恐后地發(fā)言。過年可以穿新衣;過年可以得壓歲錢;過年可以吃好多想吃的東西;過年是一個多么好的日子??!
2.開展活動化教學是實現小學德育課程目標的需要。
小學德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因此,在教學中用活動把課程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系,從活動中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
1.欣賞活動。
這是一種以兒童的視覺、聽覺體驗,感受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活動。例如:用一首歡快、喜慶的歌曲《咚咚嗆》把學生帶到過年的節(jié)日氣氛中。課堂上一下子就熱鬧起來,讓孩子們置身于過年的真實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過年時一幕幕熱鬧的情景。
2.游戲活動。
這是在教學中所采取的帶有“玩”的色彩而又與學習內容配合的活動方式。游戲是兒童有效的學習方式,對培養(yǎng)兒童的情感,讓兒童體驗生活的樂趣,學習科學知識是很有用的。課堂上,在學習過年飲食習俗時,我采用了猜謎語(所有的謎語均是上課教師自己編。)的游戲,讓一年級的學生借助剛學會的拼音識字,讀懂謎語,猜出謎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過年飲食的特殊含義。
3.操作活動。
這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向自己可親可愛的人的美好心意。課堂上,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賀年卡、制作精美的書簽、繪制漂亮的圖畫,表達內心的祝愿。
在德育課程教學中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是德育課程教學活動化的基本特點。
在實驗中,我們認為開展活動化教學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準備類活動途徑。
主要是資料收集,現場調查、參觀訪問等。例如:實驗教師在上《我是誰?》一課時,也讓學生們課前到社會上(公共汽車上、商店、公園、醫(yī)院、電影院等)調查,了解不同行業(yè)、不同職業(yè)、不同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場所也要扮演好自己角色,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學生通過在教師或家長的組織與指導下,從圖書、報紙、電視、網絡等途徑收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利用、交流,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水平。其次,通過組織兒童進行實地觀察,使兒童對所關注的問題能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觀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2.課堂活動途徑(這是活動化教學的主體部分)
通過安排兒童在課堂學習中進行討論、操作、實踐、欣賞、練習、講解、講故事、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做游戲等不同類型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例如:《我們迎新年》一課,孩子們自己動手剪窗花和拉花、吹氣球、做燈籠、準備節(jié)目等,用自己的雙手來裝扮教室,喜迎新年,真正體現了活動的效果。
3.課后延伸活動途徑。
主要是課后自主訓練,小課題研究,心得感悟,課后實踐,公益活動及其他社會活動等。對學生的教育過程,尤其是情感的教育與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思品課只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要把《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和少先隊活動,家庭教育,社區(qū)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對明白的道理,掌握的觀點有一個體驗、實踐和再認識的過程。
如家庭親情這樣的課,我選擇了“我愛我家”這樣一個主題活動。做這樣一些前期準備的工作,給每個學生發(fā)一份“家庭調查表”了解孩子的家庭和情感情況,給每一位家長發(fā)了《致家長一封信》,還給很多家長打了電話,通過這樣來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當我們把這些工作都做完后,我們發(fā)現了,孩子們課堂上的交流變得豐富了,由于家長的參與,孩子們通過另一個角度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很多孩子都被這濃濃的親情感動了。但這種“親情活動”還沒有結束,還可以設計“親情卡”、“護蛋行動”、“今天我當家”、“寫給爸爸媽媽的信”等活動,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對“親情”的感受和體驗會是豐厚的,他們的人格在活動體驗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大發(fā)展。
經驗來源于探索,成功來源于實踐?;顒咏虒W的天地還很寬廣,我們涉足的領地還非常的狹窄。但是我們已經站在了這樣一個無限延伸的舞臺上,那么就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手牽著手,向更加深遠的方向旋轉、邁進,演繹出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活動教學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