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梅
【摘要】古詩詞是我們華夏民族的瑰寶,是中華燦爛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由于古詩詞在文學上的地位之高,在語文教學上自然也是重點,然而,教學重點一定會伴隨著教學難點,古詩詞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讓它充滿著魅力,但是,由于教學的方法有問題,導致古詩詞變得韻味全無,學生也更像是在應付學習,根本無心品讀體會,感受不到詩詞的魅力[1]。本文詳細闡述了古詩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分析了古詩詞教學難點的原因,并且根據(jù)問題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難點;難點解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是我們華夏民族傳統(tǒng)文化長河中一顆燦爛的星,閃耀的星光仿佛向世界人民宣告,我們的文字是最美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這不僅是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為了我們的精神文明得到滿足的重要一課。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目的
(一)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和鑒賞可以激發(fā)學生去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現(xiàn)在的學生都喜歡追星,而當學生崇拜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使用各種方法去了解挖掘這個人的資料,同樣的,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去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會想要了解當時作者是以一個什么社會背景以怎樣的心態(tài)去寫的這篇詩詞,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詩詞的學習,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2]。
(二)培養(yǎng)鑒賞能力,陶冶情操
學生通過古詩詞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鑒賞能力和欣賞水平。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中形成了無數(shù)的文學體裁,而詩詞憑借其獨特的個性和魅力獨占鰲頭。詩幾乎成為了美的代名詞,我們甚至會用詩情畫意來形容一件事物有意境有美感。因此,學生通過對詩詞的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陶冶情操。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誤區(qū)
(一)學習過于機械化,缺少感悟
我們對于教育的重視不斷加強,教育部也不止一次強調要進行素質教育。然而,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應試教育的魔爪仍然死死地抓在我們和學生們的肩膀上。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每天思考的是如何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學生也是終日埋頭在無盡的題海中苦不堪言,這導致古詩詞的教學也變得機械化,教師無限制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包括詩句的中心思想甚至精細到詩句中的每一個字,而學生只負責在下面瘋狂的記筆記。下課之后再要求背誦全文就萬事大吉。這種應付考試的教育方式讓古詩詞缺少了原本的美感和魅力,同時教師過多講解讓學生沒有時間去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思考,這樣不利于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不理解古詩詞含義,為了背誦而背誦
上述內容中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時候總是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盲目地記筆記,是不足以深刻了解古詩詞的含義的,學生沒有自己對于古詩詞的感悟,就被盲目地要求背誦。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減少學生浪費的時間,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對詩句感悟不深,不懂詩句含義,就盲目地背誦,反而會浪費學生的時間,這種強制性的記憶方式不僅會增加學生背誦時候的負擔和時間,而且這樣即便是背誦下來也不會記得很牢靠。這樣的做法很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初中語文古詩詞策略
(一)增加教學方法,活躍教學氛圍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缺乏興趣會讓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這樣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因此,一定要增加或者改進教學方法,活躍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我在講八年級下冊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首先用PPT制作了一小段動畫來描述杜甫面對自己那被秋風吹破的茅屋時萬般無奈的情景,以此來加強對詩詞的渲染,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杜甫崇高的憂國憂民思想。
(二)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
一定要加強學生與課堂的聯(lián)系,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思考能力。比如九年級上冊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我會讓我的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從這篇課文中的哪句話體現(xiàn)出了作者蘇軾的哪方面?zhèn)€性,并且總結蘇軾到晚年性格的轉變[3]。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教師們一定要注意不能否定學生的觀點,如果有問題可以補充,但是否定只會讓學生今后更少的思考。
(三)朗讀全文,了解詩詞的含義
背誦幾乎是每篇古詩文都被要求的,但是教師千萬要注意不能操之過急,很多教師在上完一節(jié)課甚至提前預習的時候就要求學生去背誦,然而,這個時候的學生對詩句的含義和表達思想還沒有很深入了解,勉強背誦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且這種背誦方式是沒有意義的。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全面了解詩句的表達思想,并進行多次朗讀,這樣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
四、總結
古詩詞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的一塊精粹。然而,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古詩詞在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下顯得岌岌可危,隨著社會的進步,快餐文化充斥著我們周圍,古詩詞正在悄然離去。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一定要不遺余力地保護中國古老文化,將古詩詞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使命。
參考文獻
[1]溫定華.初中古詩詞教學應重視誦讀和改寫[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0).
[2]趙玲愛.讓古詩詞鮮活起來[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5).
[3]朱文玉.學考結合相得益彰——試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古詩詞教與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7(32).
(編輯: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