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立江+++薛英杰+++徐策
摘 要:籃球的傳切配合是進攻隊員之間利用傳球和切入技術組成的配合,本文設計了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由簡單到復雜的練習手段,由游戲“球擊龍尾”導入,結合四角傳接球中由一球到多球的變化,利用籃圈成四角的傳接球,由消極-積極防守增加難度的練習方法,便于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運用,最后讓學生分組循環(huán)進行半場比賽,可特殊規(guī)定得分的比值不同,強調學習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籃球技術教學;傳切配合;練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5-0067-02
籃球的傳切配合是進攻隊員之間利用傳球和切入技術組成的簡單配合,學生易于學習和掌握。筆者設計了一堂籃球傳切配合教學課,練習內容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由易到難,逐層深入,做法如下。
一、“球擊龍尾”——課題導入
準備:在籃球場或平整場地畫一個直徑8~10米的圓,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攻防兩組。進攻組站圈上,防守組在圈內從第二名同學起依次抱住前面同伴腰部形成“龍”。
做法:游戲時,攻方隊員站在圈上,通過快速傳球的方式尋求機會,擊打圈內的“龍”尾(圖1)。
規(guī)則:
1.游戲中只能用球擊打腰部以下,絕對禁止擊打頭部。
2.在規(guī)定時段內,根據防守隊所剩人數多少判定勝負。
3.攻方進圈擊打無效,如違反規(guī)定擊中防守組隊員腰部以上,防守組將獲得一個生命權。攻方只有擊中“龍尾”才有效,被擊中的“龍尾”自動加入到攻方,游戲繼續(xù)進行。
4.學生熟練掌握后,為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攻方可以用兩球進行進攻。
效益:游戲中攻方必須靠同伴間快速傳、接球的協調配合,效率才能高。守方要想不被擊中,則要靠默契配合,才能有效躲避攻方的進攻。所以,在活動中學生必須集中注意力,快速做出判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視野和快速反應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游戲中強調傳球的速度和時機,這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中的傳切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輔助練習——逐層深入
練習一:四角兩球(或多球)傳接球
準備:全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分立在半場的四個場角平分線上,站在對角的兩隊排頭持球。
做法:教師示范、講解練習方法后,發(fā)令開始。無球隊的兩個排頭隊員同時開始沿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弧線跑動接傳球,并傳往對側,傳球后跑到傳球隊的排尾,剛才傳球的排頭學生按上述要求行動。練習一段時間后,可逐漸增加球數,形成“車輪滾滾”模式。筆者課上最多加到了四球同傳,效果很好(圖2)。
規(guī)則:1.在傳接球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按正確的手型、方法進行,傳球時傳向同伴的胸部部位,不得出現拋、砸的動作。
2.游戲開始時,兩名學生的跑動方向必須一致,即統一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
3.開始時可以采用走或慢跑的方式降低練習難度,學生熟練后,再依次加球增加難度。
效益:在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在傳接球的過程中,同時出現兩球或多個球,這就要求學生必須集中注意力,時刻注視來球的線路、方向,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還必須出手快,切入及時。這個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傳接球和移動切入的能力,對學生團結合作、集中注意力也有較大幫助。
練習二:三角傳接球上籃
準備:每半場分三隊用一球,如圖3落位。
圖3
做法:中間①隊排頭持球發(fā)起練習,傳球給右側②隊后切入接回傳球上籃或跳投,然后跑至②隊排尾;剛才傳球的同學要積極跟進并搶下籃板球,然后傳給③隊的排頭,接③回傳球后,再傳給中圈①隊的新排頭,并跑至③隊排尾;③隊的排頭傳完球后跟進接①的傳球再傳給②,練習循環(huán)繼續(xù)。此練習和四角傳接球做法類似(圖4)。
規(guī)則:
1.要用規(guī)定的傳球方式完成練習。
2.傳球給哪一隊,就排在哪一隊的隊尾。
3.投籃、上籃技術要符合規(guī)則要求。
效益:這個練習能夠讓學生感受傳切進攻的實戰(zhàn)模擬情景,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傳切的時機和應用。
三、增加難度——水到渠成
在進行了以上練習的鋪墊積累后,學生會對傳切配合有了一定的掌握,熟練后可反方向練習,也可采用設置障礙、增加防守人的方式來提高練習難度和趣味性。
1.反方向無防守下的傳切配合
做法:讓學生在無防守狀態(tài)下反方向進行練習。
效益:此練習可使學生體驗球場左側的傳切發(fā)動和練習左側投籃、上籃的技術。
2.消極防守下的傳切配合
做法:每隊前安排一個消極防守,讓學生體驗擺脫防守,尋求傳切的配合時機。
效益:此練習可提升學生在干擾狀況下的傳切水平,加上教師的指導、示范、演示、鼓勵,在這種情境下學到的內容將會在今后的運用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3.積極防守下的傳切配合
做法:消極防守后,教師可安排專人或輪換方式用積極防守的形式干擾傳切配合的練習。積極防守的隊員要盡力破壞與干擾傳球和切入的路線,爭取創(chuàng)設實戰(zhàn)場景(提示:防守隊員不要犯規(guī))。
效益:由于預設是有規(guī)律的跑動,防守人的注意力會集中到預設的模式當中,學生會不自主地先堵住進攻者的跑動路線,給進攻者帶來難度,為了流暢的完成傳接球配合這一環(huán)節(jié),在練習中,教師形象逼真的假動做示范、演示或能力強的學生演示,會讓學生頓生敬意,產生此地無聲勝有聲的感覺,會刺激學生模仿、創(chuàng)新的欲望。
四、分組比賽——檢驗成果
練習內容:三對三或四對四對抗比賽(實力盡量均等)。
做法:練習前,學生依實力相等或接近的原則分成3或4人一隊,每隊選出一名隊長。練習時,每兩隊學生利用半個籃球場地,進行比分或定時的對抗賽,依次類推,兩兩進行PK,在完成一輪后,可進行挑戰(zhàn)賽,各小隊可自由選擇其他組中對手進行挑戰(zhàn)。
注意事項:在比賽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斗志,強調運用傳切配合技術動作投籃得到的分數,要高于其他形式下投籃得分(例如運用傳切配合投籃得分為4分,其他方式得分為2分),最后看哪隊得分多。讓得分差距大的隊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體會,找出需要解決的共性和個性的問題,便于教師因材施教,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