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清
摘 要:目前新課程已在我國廣泛開展,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大力宣傳小語新課程,并將其實踐好。本文就對如何打造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72-01
一、小學語文教師應有新課改的新觀念
當前,面對語文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必要的創(chuàng)新理念,課程改革是難以實現(xiàn)的。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由于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的智力、思維、接受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適應經濟、網絡、科技時代要求,更新觀念。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于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組織和實施自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傳授語文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問題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尊敬師長和長輩教育,實現(xiàn)整體素質教育、培養(yǎng)完整人的教育。
同時還要改變對學生的傳統(tǒng)意識,要遵循教育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潛在性和獨立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并使他們各自的特長都充分得到發(fā)揮。因此,新課程體系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首要的是觀念的更新。要做到觀念更新,重要的是要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學習探究問題的基本策略,學習做人的起碼道理,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要使自己由一名教師向學者型、研究型教師過渡。
1、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各種問題,組織全體學生勇于挑戰(zhàn)課本、挑戰(zhàn)教師、挑戰(zhàn)權威,實現(xiàn)生命的自我超越。網絡和經濟時代,由于人們觀念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十分模糊不清,師長之間也應學有相長,共同進步與提高。因此,那種師道尊嚴的老面孔應該及早“下課”,應與學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談心、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2、應成為學者型的教師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起語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課程的實施將為小學語文教師向研究型轉變提供積極的學習機會。
3、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開放性
一個只會把語文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經落伍。學校越來越廣泛地同社區(qū)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內在聯(lián)系,學校教育應與社區(qū)生活、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終身教育。新課程特別強調學校與社區(qū)的互助,重視挖掘社區(qū)教育資源,也為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終身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探究學法
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啟發(fā)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伙伴,其次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改革原有學習方式的前提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提問、討論、讀書、作業(yè)的時間。學生讀懂的問題,教師不需要講解;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書領悟,讓學生試講;學生有問題可隨時發(fā)問,有不同見解要隨時發(fā)表;學生實在弄不懂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播、評、導或精湛的講解。
四、教師要“強強聯(lián)合”
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學習,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課改的實施對于絕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幾乎很難獨立一人較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善于了解其他學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學科看做孤立的整體;要改變彼此孤立的局面,學會與其他教師合作,與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教師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齊心協(xié)力培養(yǎng)學生,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互相促進。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重要的是要了解相鄰學科的思想、內涵和科學方思維方法,要將其他學科的思想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到學生中去,實現(xiàn)人的綜合教育。
五、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
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自己應該教給學生什么,要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切實落到實處,將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自己擔負的職責。這也是教師進行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我們要為此而努力。
對于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從我做起,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掌握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育人基本原則,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以一個學者型、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者的姿態(tài)投身于新課改的浪潮中,培養(yǎng)出具有綜合素質的、有較高思想道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