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霖
【摘要】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在挫折面前,很容易被打倒,從而喪失了面對挫折的勇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挫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教育部在《關(guān)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中小學各學科教學活動是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切實加強對各級各類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版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也鮮明地指出:“小學語文課程的最基本特點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小學語文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倍W是學生教育啟蒙的階段,小學教育對他們的一生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人生的道路并不總是一帆風順,機遇和挫折總是會同時降臨。有些人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有的人在挫折面前畏縮不前。從教學的層面解讀語文,語文是“工具”課;從教育的層面審視語文,語文是育人的基礎(chǔ);從學生的層面體察語文,語文是學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質(zhì),提高抗挫能力的關(guān)鍵。作為基礎(chǔ)學科重中之重的小學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特點,為抗挫折教育在語文課中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因此,我們要加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承受挫折的意識,讓他們在挫折面前敢于面對,練就頑強的人生意志。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抗挫折能力教育,使學生健康成長呢?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挫折教育觀,注重課堂挫折教育教學
挫折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挫折的磨礪中激發(fā)潛能,進行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從而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在經(jīng)受挫折后,容易讓一些驕傲自滿的情緒受到打擊,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能力不足之處。當他們在挫折面前,勇于面對,敢于鉆研。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在困難和挫折中獲取的知識才能夠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學生在從小的挫折教育中養(yǎng)成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在今后的社會挫折中能夠熟練地去應對,更好地適應社會。
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上,只注重小學生語文知識的教育,在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方面缺乏針對性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許多意識和習慣都是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面臨挫折,該如何去面對,這是人生不可回避的難題。小學生還處在兒童時期,個人意志和思維還處在成長期。在我國傳統(tǒng)的家庭和學校教育模式中,父母和教師精心呵護著孩子,不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受到任何挫折。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挫折面前容易產(chǎn)生消極、放棄的念頭,不敢去面對挫折。人生的道路處處都有挫折,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在挫折面前選擇逃避,那么長大后如何去面對人生許許多多的挫折,適應這個社會。這是值得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挫折教育觀,在平時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小學生挫折教育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在從小的教育中懂得不向挫折低頭的堅韌意志。
二、立足課堂,樹立學生正確的挫折觀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課本是挫折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教材,在課堂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小學語文教材擁有許多的名人勵志故事,這些名人在經(jīng)受困難和挫折時是如何面對的,在經(jīng)歷挫折和痛苦的磨礪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以這些名人故事作為挫折教育的素材,讓小學生在這些名人身上學會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培養(yǎng)堅韌不拔的品格,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如,在小學語文課文《詹天佑》中,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修筑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時,受到許多國外的嘲笑和歧視。詹天佑沒有畏懼困難,在一片嘲笑聲中毅然接受了任務。在許多的困難和挫折面前,他都是勇敢面對,以堅定的、為國爭光的信念支撐自己,努力克服工程的各種困難,最終京張鐵路提前竣工,贏得全世界的贊譽。京張鐵路是個十分偉大的工程,在當時的清政府還處在帝國主義欺凌的階段下,完成這項工程難度十分巨大,面臨的嘲笑和壓力也是特別大。教師可以通過詹天佑的不懈努力,在困難和嘲笑面前,毅然接受任務的決心和努力修筑京張鐵路的信念這方面進行詳細講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教育學生在挫折面前,不要畏懼,沉靜思考,樹立堅定的信念,找出解決挫折困難的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積累解決困難的經(jīng)驗十分重要,要讓他們明白沒有些挫折是不可以克服的。
三、樹立榜樣,激發(fā)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人和物的形象值得小學生去學習,托物言志也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個重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在小學生個人思想還在啟蒙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典型的形象作為榜樣,讓小學生在榜樣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去面對挫折。如,張海迪身殘志堅,通過自己的不斷自學,精通多國語言,成為一名光榮的人大代表,為人民作出貢獻;愛迪生在發(fā)明燈泡的過程中,為了找到一種合適的燈絲,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試驗,最終取得了成功。這些都是平時教材上的一些名人的勵志案例,他們在困難和挫折中,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在不斷的學習和試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再如,在小學六年級課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文中的柳樹生長在高原上,沒有江南水鄉(xiāng),溫暖春風的吹拂。在這個干旱與寒冷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歷了高原的風霜與雪雨,在一次次摧毀中重生,綻放翠綠的生機。這株柳樹不抱怨命運,敢于和艱苦環(huán)境抗爭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正是小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感受柳樹精神的同時,也要理解柳樹的寓意。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以教材中的典型名人以及事物為榜樣,學習他們不畏艱難,敢于抗爭拼搏的精神,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勇于面對挫折。
四、結(jié)語
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挫折面前,激發(fā)自身的潛力,努力面對挫折,為將來的道路打好人生的基礎(chǔ)。這就要求小學語文加強挫折教育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樹立正確的挫折教育觀,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用適當?shù)姆椒▽W生進行挫折教育,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挫折觀,敢于面對真正的挫折。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