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權
〔關鍵詞〕 小學語文;朗讀;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3—0046—01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讀一本書如果認真、仔細地多讀,書里的含義就自然而然地領悟到了。由此可見,學生只有通過真情實感的朗讀,才可以體會出主人公復雜多變的內(nèi)心世界和至高無上的道德情操。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以讀為主,不但可以實現(xiàn)輕松教學,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一、識字解析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一般按照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先后順序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先讓學生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初讀課文,標出生字新詞,整體感知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中,要大膽提問、用心感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表現(xiàn)能力。之后,學生應速讀全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表達中心的語句。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適當點撥、引導、激勵,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并依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奇的特點,提出一些與中心語句有關的話題與學生互動,激發(fā)學生自學課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種自主的學習使學生悟出了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變得愛讀、愛問、愛答、愛動腦等,由“怕學”變得“愛學”。
二、把握文章思想脈動
朗讀課文是一種咬音吐字、表情達意的言語藝術,如同音樂和繪畫藝術一樣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朗讀訓練到位,不僅能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色彩和內(nèi)在思想有所感悟,而且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普通話表達水平。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思想感情、語言藝術的感受,進一步培養(yǎng)語感,使學生領會作者的意圖。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的“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 ?!笨傊匾曢_口朗讀,告別“啞巴語文”,要讓學生學會享受朗讀,用心吟誦,讓自己的心與“文心”相共鳴,接受規(guī)范語言、優(yōu)美語言的感染熏陶,以形成良好的語感,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途徑,也是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中之重。
三、總結積累優(yōu)美詞句
好的文章就如一壺清茶,回味無窮。熟讀課文,可以增強對課文內(nèi)容、思想感情、語言藝術的感受,進一步培養(yǎng)語感,領會作者的意圖,理解課文真諦,并從中深受啟發(fā),指導行為。以讀為主自古以來就是代代相傳的好方法,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一盤美味的佳肴,只有細細品嘗才能領略到其中的色香味俱全,獲取營養(yǎng);一篇佳作,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方能領略到其美妙之處。正所謂三分文章七分閱讀。記憶性文章需要讀,領略性文章需要讀,鑒賞性文章需要讀,寫作性文章也需要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其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朗讀,背誦核心語句,積累精華語言,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乃至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都很有益處。
四、促進教學順利開展
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發(fā)揮他們的個性,使課堂教學氣氛非?;钴S,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想象力更為豐富。朗讀能使學生自覺投入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產(chǎn)生濃厚的寫作興趣,真正實現(xiàn)與素質(zhì)教育的接軌。所以,教師應從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接觸更多、更新的教學觀念,形成開放性思維,積累語言知識等。這樣才能使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和規(guī)劃教學任務,有更多發(fā)揮展示能力的機會,順應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達到“以讀促教”的目的。
總之,在實踐教學中實施“以讀為主”,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優(yōu)良途徑。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想,樹立新型的教學價值觀,真正做到“以讀為主”。堅持以“讀”為突破口,是新時代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推進素質(zhì)教育教學的根本途徑和方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