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貴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xiàn)在心理、生理、能力等各方面。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這種差異越來越明顯,最終產生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這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障礙,也成了新課程英語教學中研究的主要課題。做好學困生的轉化,便成了教師肩負的重任。如何轉化學困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呢?幾年來,筆者對這個問題不斷地進行思索、分析、總結,采取了以下一些補救措施。
一、了解情況,找準病根,對癥下藥
我所在的學校是所農村中學,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缺乏自信、學習興趣低等問題。這些問題是由社會、家庭、學生自身等各種因素造成的。如果僅是教師單方面進行教學,而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很困難的。相應地,教師也就難免對學生缺乏信心,教育熱情不足,教學效果也就難以提高。如此一來,學生更學不好,教師也因此更無信心,教與學便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為此,教師除了學習教材教法之外,還應該加強心理學的學習,以便及時給學生以心靈上的援助、干預、治療,使其朝著心理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而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應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充分發(fā)揮其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質教育得以有效實施。
二、尋找學困生的“閃光點”,激發(fā)其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用無數的實踐證明:只要引導學生做他們最喜歡的事情,也就找到了全面發(fā)展的突破口。事實正是如此。不論學生落后到什么程度,他們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為此,要改變現(xiàn)狀,最重要的便是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教師應調整好自身的心態(tài),具備冷靜地認識現(xiàn)實、客觀公正地分析對待事實的能力
面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不能灰心,不能將學生看扁了,而要以一種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有些教師往往將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視為學困生,在教學上忽視他們,使他們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傷害,希望一次次破滅,冷漠的環(huán)境使他們變得更加抑郁。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性格、習慣、興趣、愛好、特長、潛能和心理狀態(tài)、家庭情況等做出客觀公正的評估,這樣才能避免偏頗,給學生以尊重和關愛。
2.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正確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自信
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學生需要教師積極的評價,因為越年輕的人,引人注意的愿望就越強烈。教師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心。評價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課堂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正確、恰當,特別是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多給予鼓勵性語言和掌聲。如回答正確,給予積極肯定:“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Congratulations!”如果回答錯誤,不要一棍子打死,完全否定他們的答案,更不要責罵,而應真誠地、面帶微笑地說:“Though your answer is not right, 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 Thank you all the same.”
(2)作業(yè)評價。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關心和在意給自己的作業(yè)評價,因為一個分數、一句評語都表現(xiàn)了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作業(yè)評價是學生與教師溝通交流的一塊園地,也是學生之間相互比較的根據和相互競爭的動力。細致的批改、積極的評價不僅反映一個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也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
三、增強學習意志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1.提高學困生學習積極性,鍛煉他們頑強的學習意志力
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當他們信心百倍地鼓起勇氣開始認真學習后,一旦成績不理想,情緒就會低落甚至會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本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尤其是對學困生來說,他們接受困難和挫折的情感或體驗比優(yōu)生多得多,要克服消極情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必須依靠意志力。因此,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教師應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的精神與學習的毅力。在這方面,一要著眼于鼓勵,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失敗,經得起挫折的磨練;二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遠大的志向,增強其耐挫折的能力;三要注意認真研究每個學困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其意志力。
2.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疲勞。但學困生在學習中往往有很多不良的習慣:先玩耍后做作業(yè)、不認真復習而盲目地寫作業(yè)、邊學邊玩,以及文具、課本、練習冊隨處亂放,這樣不但有損身心健康,也會造成學習困難。要改變這一點,教師就要注意通過其學習活動的指導,從一點一滴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以此促進學習的進步。
綜上所述,要完成新課程的教學任務,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就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參考文獻:
[1]閔衛(wèi)國,傅淳.教育心理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張向葵,關文信.學習策略的理論與操作[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
[3]齊欣,趙田峰.中國教育調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