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交流活動應追求平等性、和諧性、獨特性、包容性,這樣才能使對話活動走向有效,真正增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感情,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及對話能力的提高。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話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的實施是建立在感悟、理解、對話和實踐的基礎之上的。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以雙向語言交流為手段、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開展對話活動。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活動應追求民主性、平等性、和諧性、包容性,這樣才能使對話活動走向有效,真正增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及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追求對話活動的平等性與和諧性
閱讀課堂中的對話應追求平等性、和諧性,生生之間以平等的身份在課堂上進行溝通與交流。他們通過平等的交流,分享自己對文本的感悟,解決閱讀中產(chǎn)生的疑惑,提升自己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學生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也應該是自然而然、無拘無束的。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應是他們學習的“合作者”,而不是高高在上、霸占話語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譬如,教學《故鄉(xiāng)》這篇小說,筆者引導學生圍繞小說的主人公是“我”還是閏土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是“我”,因為“我”的活動貫穿全篇,所有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都是通過“我”的活動來表現(xiàn)出來的;有的學生說是閏土,因為閏土是小說描寫的中心人物,是主題思想的表現(xiàn)者,通過他表現(xiàn)了當時中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破產(chǎn)和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而筆者針對學生的回答也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我也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閏土,判斷小說的主人公不能簡單看出場的次數(shù)和有關(guān)描寫篇幅的多少,而要看其是否在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矛盾沖突中占有中心地位。閏土在小說中處于中心地位,所以他應當是主人公??梢姡陂喿x教學中,教師不能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直接告訴學生,或照本宣科地講授教參上的觀點,而應該在學生產(chǎn)生困惑之時引導他們?nèi)ビ眯乃伎?,拓展思維角度,并進行有效交流,使學生思想碰撞中提升感悟能力,增長閱讀智慧。
二、追求對話活動的個性化與獨特性
閱讀教學離不開師生或生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對話、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溝通思想、融合觀點、形成共識,進而發(fā)揮文本閱讀的教育功能。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學生一步一步走進文本,通過有效的對話逐漸實現(xiàn)對文本的初步理解和深刻感悟。由于在生活閱歷、知識背景、閱讀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應追求對話活動的個性化與獨特性,要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引導學生在融洽的對話情境中進行觀點交融與思想碰撞。
在對話交流過程中,教師的引領作用尤為重要,不可或缺,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交流對話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或幾個具有核心意義的問題或話題,引領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對話交流。有價值的問題或話題好比一個“支架”,支撐著對話活動的開展。為此,教師應認真研讀文本,挖掘語文教育元素,把握重、難點,設計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閱讀。二是在對話、交流活動中教師要發(fā)揮“導演”與“向?qū)А钡淖饔茫瑸閷υ捇顒拥拈_展把握好一個方向,避免學生在交流中“偏離軌道”,游離于文本之外,天馬行空、亂談一氣。教師要有效地創(chuàng)設對話氛圍,激活學生思維,調(diào)控學生思維方向,使之緊緊圍繞文本內(nèi)容和形式來有序推進,并能夠在對話過程中,以敏銳的眼光洞察學生的各種表現(xiàn),及時掌握學情,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話中的思維火花或疑惑,以鼓勵、點撥、示范等方式,解疑答惑,推進學生的思維碰撞走向深刻。
三、追求對話活動的融洽性與生成性
新課程倡導通過對話活動促成富有個性化的理解,使師生或生生之間不同的理解與思想產(chǎn)生碰撞,讓學生在吸收他人觀點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理解或受到新的啟發(fā),產(chǎn)生新的感悟。所以,對話活動要追求融洽性與生成性。師生或生生之間以平等的地位,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溝通。比如,教學《故鄉(xiāng)》一文,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定向自讀——討論質(zhì)疑——交流答疑——聯(lián)系遷移——歸納總結(jié)。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提出了一些問題,如,小說的主人公是“我”還是閏土?造成童年閏土和中年閏土在外貌、性格方面差異的根源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讓閏土變得麻木,讓楊二嫂變得刻?。康鹊?。筆者對問題進行了梳理,并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而后小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為了表述自己的感悟與見解,讓同伴口服心服,有的同學還說明了自己思考的方法和過程。這樣,生生之間針對文本內(nèi)涵進行了交流,進一步深化了認識。
四、追求對話活動的合作性與包容性
當前,徐州市教育局推出了“學講計劃”教學改革方案。而這一方案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方式。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活動更多情況下是在生生之間開展的,所以教師要將小組學習策略運用于對話教學。為提高小組合作中生生之間的對話質(zhì)量,教師必須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貫徹落實“學講計劃”思想,為學生的對話、交流搭建平臺。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自主先學”,進行組內(nèi)交流,讓其真正能夠“學進去、講出來”,保證每位組員都擁有話語權(quán),都有發(fā)表自己言論的機會,都有糾正他人觀點、完善自己見解的機會??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促使學生捕捉到來自同伴的信息與思想,促進小組對話走向深刻,達到取長補短,批判、否定或完善自我的目的。
此外,在閱讀對話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看似荒誕不經(jīng)、實則充滿想象力的想法,應持包容態(tài)度。教師不應概念化、模式化地解讀文本,而應指導學生在充分感悟、體驗的基礎上,把握文本的內(nèi)涵,欣賞表現(xiàn)形式。在師生對話交流中,教師不應讓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參上預定的答案,或以自己對文本的解讀來框定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教師對不合乎“標準”的回答不能輕易地予以否定,一棍子打死,這樣會熄滅學生發(fā)言交流的熱情,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萌芽無情摧折。
總之,對話交流活動應追求平等性、和諧性、獨特性、包容性,這樣才能真正增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感情,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及對話能力的提高,并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產(chǎn)生深遠影響。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