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棋 言勇 楊琳
摘 ?要: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已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它不僅豐富了信息資源,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深深地制約著人們的行為和心理。獨立學院在校大學生是學生網民中較大的群體,網絡對他們的影響日益擴大,因此,本研究試圖從獨立學院大學生上網需求和動機來分析他們網絡成癮內在原因,基于此,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獨立學院;網絡成癮;大學生;教育工作者;對策
近幾年,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在校期間留級觀察、處分警告、退學休學等學籍的處理中,有近86%的大學生因過度使用電腦而導致自主學習能力下降,而因沉迷網絡導致缺課缺考、不及格、重修等現象逐年上升。因此,大學生網絡成癮已成為當今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家必須面對的一個新課題,也為網絡時代的獨立學院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特點分析
獨立學院生源存在“三高一低”的現象,即城鎮(zhèn)生源多、家庭條件優(yōu)越者居多,獨生子女多,入學成績低的特點[1]。這些學生有高考發(fā)揮失常,有對自己要求不嚴,約束力較差從而形成了散漫、懶惰、任性的特點,也有在父母壓力下很不情愿地進入獨立學院學習的,和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相比,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狀況表現出以下特點:
(一)理論基礎不牢,學習方法欠缺,自覺性較差。獨立學院被確定為三批本科的段次上,錄取線普遍低于校本部分數線,學生之間的分數差懸殊。部分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基礎薄弱,偏科現象嚴重,學習興趣不濃。同時,也欠缺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遲到、早退、無故缺課等現象時有發(fā)生,還有學生干脆不上課,整天沉迷網絡,甚至夜不歸宿。學習上的不思進取是獨立學院學生管理中最棘手的問題。
(二)缺乏自我約束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當代大學生普遍自我約束力較差,獨立學院的學生更為突出。由于城鎮(zhèn)學生偏多,很多學生在中學階段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基本生活都是家長包辦。嚴重的依賴思想導致學生進大學后產生了各種不適應性,生活自理能力差,不適應學院教育管理的嚴格要求。
(三)心理問題明顯,對學生學習生活影響較大。獨立學院學生表現欲望強、自我評價高,渴望成功的同時又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應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高考的失常影響了這些學生較強的自尊心,又因為降分錄取到獨立學院,這部分學生往往心理脆弱,有自卑感。進入大學后,又要獨自面對學習壓力、人際壓力、就業(yè)壓力等問題,學生的各種不適應性導致心理問題明顯。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分析
心理學認為,動機是直接支配著人行為的動因,是引發(fā)和維持個體行為的一種心理傾向,而需要是人行為的原始動力,是動機產生的基礎,需要總是反映著有機體內部環(huán)境或外部生活條件的某種要求,是反映客觀需求的一種主觀狀態(tài)[2]。如此推斷,大學生上網的行為動機也是建立在某種需要的基礎上。
(一)情感表達的需求。大學生正處于情感體驗的高峰時期,網絡這種生活方式為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情空間,有利于他們不良情緒的宣泄。如:大學生活的不適應性讓這些大學生覺得理想與現實不相符,當自我現實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心理上處于失衡狀態(tài),并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目光投向網絡所提供的虛擬世界,他們利用網絡的隱蔽性和匿名性進行人際交往,大膽地將真我展現出來。學生們在網絡上不僅能收獲友誼,還能化解現實中的各種矛盾,這可以讓學生們深藏在潛意識中的不被正常的社會意識所承認的各種愿望和需求得到滿足。
(二)網上娛樂的需求。網上娛樂是大學生閑暇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網絡為他們提供了一系列娛樂休閑,如淘寶購物、QQ音樂、在線電影、網絡文學、聯網游戲等。獨立學院大學生善于利用網絡手段廣泛收集與自己感興趣的各類信息,然而現實的大學生活,很多學生面臨著即有幸福體驗又有傷心、痛苦、郁悶的回憶。如;人際受挫、情場失意等。獨立學院的學生自尊心強、極好面子,為了回避身邊人的嘲笑和歧視,不愿向同齡好友和知心人傾訴。相反,更傾向于通過網上娛樂方式獲得心理的安全感和快感。那使他們快樂的物質是什么呢?大腦產生的內啡肽。只有當人處于一種劇痛、高潮或是成功完成某一件事的時候,大腦才會分泌這個東西。網絡游戲就是讓學生們完成一個個設計好的小任務而不斷取得小成就,從而獲得不同程度滿足感和快感。這也是目前網絡游戲成為獨立學院大學生的鐘愛和嗜好的主要原因。
(三)彈性制學習的需求。學習是伴隨大學生活始終的一項活動,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部分都有較好的家庭環(huán)境,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接觸社會、接觸新型學習工具的機會更多,更善于利用各種渠道尤其是利用網絡手段廣泛收集與自己發(fā)展有關的各類信息,知識更新快。網絡讓他們隨時隨地進行交流、討論,實現資源共享。而網絡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網絡的開放性形成了大量數據、檔案資料、程序、教學軟件、興趣討論組、新聞等即時學習資源。然而,獨立學院的多數學生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是周末白天睡覺,晚上通宵達旦學習,網絡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他們個人作息時間安排學習進度,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也符合獨立學院學生易接受新鮮事物,注重信息搜集,知識更新快的特點。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
(一)以校園網建設為落腳點掌握思政教育的主動權。如何在網上贏得大學生的注意力和歸屬感是目前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首要條件。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在校園網建設方面把大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和凝聚起來,從而構建出網絡空間里師生間真正有效的互動平臺。學生之所以被網絡吸引,是因為很多想法不能在現實交往中滿足,或是擔心自己的言行舉止讓身邊同學、老師不滿意,因此常常采取心理防御機制。校園網平臺的建設要給學生一個暢所欲言、情感宣泄的空間,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宣泄出來。其次,在校園網結構設計方面,可以考慮分層教育模式,做到目標明確,從而形成結構合理的網上教育陣地群。在建設功能時,要考慮本院學生特點和心理需求,突出服務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yè)問題、心理疏導和娛樂的功能,以優(yōu)質服務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和參與,在不斷增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影響力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學院在網絡上的主導地位。
(二)通過優(yōu)化制度規(guī)范學生上網行為。網絡的普及使大部分教育者在如何加強網絡管理工作上費勁心思,從而通過制定一系列條列規(guī)范學生行為。如:不得在規(guī)定的學習、自習和休息時間內利用計算機從事任何影響他人休息的活動等。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在教育工作者加強力度下寢制止的前提下,過度使用網絡并影響學習、寢室休息等現象仍頻繁發(fā)生。學生制度雖有成文規(guī)定,但獎罰并不分明。制度可以明確規(guī)定學生上網時間,學生違反網絡管理辦法累計到一定次數后,學生應接受相應處罰,并跟平時表現、入黨推優(yōu)、評獎評優(yōu)等考評掛鉤。同時,對于能及時發(fā)現寢室同學有網絡成癮苗頭,能積極配合老師管理,并能起到督促和監(jiān)管作用的同學給予一定獎勵,從而激勵更多同學自愿加入這個監(jiān)督隊伍來??傊?,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僅能為學院實現其目標,也可以讓學生管理工作達到最優(yōu),從而使學院利益和學生利益達一致。
(三)打造一支既懂心理指導藝術又懂網絡技術的教師隊伍開展科學研究。 網絡文化已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到目前為止,獨立學院教育工作者還較少關注“什么動機促使學生迷戀網絡??”“網絡能滿足他們什么需求”的問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許多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心理學知識,開展工作時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對待性格內向、敏感的特質學生,有少數教育工作者不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學生特點和消極情緒,反而對學生的行為加以負面強化,導致學生陷入自卑、消極的情緒中,從而把網絡做為滿足自己交流需要的新途徑。比起現實生活,他們認為網絡更容易情感宣泄,獲得前所未有的自尊感、滿足感和成就感。其次,面對獨立學院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的特點,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對網絡新媒體的特點做深入研究和分析,也要跟學生保持與時俱進的步伐,熟練掌握好各種新潮軟件,如微信、微博。在保持高度敏感的情況下及時關注學生思想的新情況、新特點。因此,培養(yǎng)一支即懂心理藝術又懂網絡技術的干部隊伍顯得尤為緊迫。這支隊伍不僅要學會藝術地指導學生的成長煩惱和心理問題,也要熟練自如地駕馭好網絡。只有做到預防為主、及時干預,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網絡上拉回來。
(四)完善大學生網絡成癮預警與干預機制。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大部分是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網絡成癮是一種心理障礙和異常行為,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另外,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問題突出,完善大學生網絡成癮預警與干預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即在已有的心理咨詢部門中,擴大專業(yè)心理咨詢隊伍的同時加強隊伍的深度研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專業(yè)醫(yī)生配備,制定科學的心理問題預防救援程序。其次,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在父母的陪同下對新生進行網絡成癮內容教育及心理普查,定期更新心理健康檔案。加大力度對新生和新生家長網癮危害的警示教育,提前讓學生家長引起重視,并讓大學生學會自我調控。再次,把班級心理委員和寢室長列為主要干部角色,在明確自己工作重心及職責前提下,加大培訓力度和自主學習能力,一旦發(fā)現身邊有網絡成癮的同學,積極配合好相關老師的學生管理工作,從而進行有效干預。
參考文獻:
[1] 楊國峰,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的成因和對策研究,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3):84-86
[2]徐俊冕等.醫(yī)學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18-20.
[3] 顧海根.青少年網絡成癮預防與治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