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勇
(大方縣第三中學,貴州 大方 551600)
“單親家庭”模式及其子女教育問題淺探
羅克勇
(大方縣第三中學,貴州 大方551600)
摘要:“單親家庭”是當今社會比較突出的一種家庭模式,如何對“單親子女進行教育,是我們作為家長、作為老師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有機地配合起來,才能真正完成這一任重而道遠的教育任務,才能讓學生順利地走向生活的彼岸。
關鍵詞:“單親家庭”模式單親子女教育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jù)資料表明,中國近五年的離婚數(shù)每年都在100萬對以上,離婚率每年以1/1000的速度遞增。而隨著離婚問題的日益突出又衍生出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離異型的“單親家庭”。再加上農(nóng)村勞動力的轉(zhuǎn)移,外出打工的人數(shù)劇增,留守兒童人數(shù)隨之增加,無數(shù)的準“單親家庭”就衍生出來。那這些“單親家庭”的子女該怎樣教育呢?要教育好這些孩子,我們先得了解“單親家庭”的模式及其特點。
家長首先要明確一個觀點,那就是:單親家庭,是一種正常而普通的家庭模式,是和雙親家庭、三代同堂家庭、無父母家庭、叔姑姨舅雜居的家庭等各種家庭模式是一樣的,沒什么特殊。家長不要主觀地給孩子灌輸“他不幸”“她抬不起頭來”“她可憐”等意識,只要給孩子一片明朗的天,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長。
由于單親家庭背景不同,結(jié)構(gòu)的不同,種類極其繁多,我們現(xiàn)就按照單親父子、父女、母子、母女這四種模式進行簡單分析。
(一)單親父子家庭:男孩子長到初中以后,兒子逐漸自立,對父親比較強硬的教育態(tài)度可能產(chǎn)生抗拒心理,缺少母親調(diào)節(jié)和緩沖,父子關系可能僵持成勢不兩立的局面。做父親的要注意克制和妥協(xié),盡量把和孩子的關系處理為朋友的關系,并借助女性親屬的介入,使孩子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如姑姑類的人物,對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妥當。
(二)單親父女家庭:由于女孩生理發(fā)育的成熟,女兒與父親的交流可能更疏遠,有些女兒的小脾氣可能得不到父親的寵愛和嬌慣,或者父親過于嬌慣,又不能觸及生活細節(jié),女兒都會對父親產(chǎn)生隔膜,或者懷念母親,而產(chǎn)生顧影自憐的林黛玉式的悲劇性格。這時,父親應找到一個女兒可以傾訴和宣泄的女性長輩來調(diào)節(jié),使女孩得到心理上的依賴,從而更好地達到教育效果。
(三)單親母子家庭:這是比較容易出現(xiàn)教育問題的一種單親家庭模式,因為母親通常對兒子疼愛有加而管教不足。一般來說,男孩子到了青春期,通常很討厭嘮叨的媽媽。對媽媽的話根本接受不進去,這就可能因為過分嬌慣而使孩子長成暴虐的叛逆性格,許多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象都出自單親母子家庭。外圍雖有舅舅的幫助,但舅舅對外甥的管教確實不如父親更有效,而且常常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是,舅舅有時的嚴厲管教會導致母親的不悅,于是舅舅逐漸遠離或逐漸客氣起來,孩子的教育就出現(xiàn)空當。孩子不能在無所畏懼的條件下成長,他們必須有畏懼的人,才能成長得更健康。這時母親一定要把教育和關懷嚴格地劃分清楚,對孩子的關愛可以無限,但對孩子的教育絕不能心軟;母親不要為孩子犧牲一切,反而要在事業(yè)上保持獨立、在家務上分給孩子部分責任,在生活上不姑息不嬌慣,這才會讓你的兒子更敬重你,更接受你的教導。
(四)單親母女家庭:這種模式的單親家庭一般不存在嚴重的教育隱患,只是要提醒做母親的,不要先自己變成怨婦,對孩子沒有有益的影響。這時,母親最好給孩子找一個男班主任的班級,讓女孩通過學校教育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更理性、更社會性,使孩子不致成為一個即使成績優(yōu)良,也仍然目光短淺、性格狹隘的小女人。
將配制好的堿液、吸收液和適宜的滴定液分別置自動蒸餾儀相應的瓶中,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將消化管裝入正確位置,關上安全門,連接水源,設定好加入試劑的量(堿液30 mL;吸收液30 mL;水50 mL)、時間、清洗條件及其他儀器參數(shù)等,即開始自動蒸餾和滴定。
在此,我們要請所有單親家庭的父母,告訴你們的孩子:現(xiàn)在的社會上,只有30%的家庭是雙親家庭,其他的都是單親家庭、空巢家庭、孤兒家庭、同堂家庭、雜居家庭、畸形家庭、寄宿家庭、繼父繼母家庭和雖然雙親健在但終日爭吵的不和睦家庭,你們的家庭只是模式之一,而不是一個殘缺的家庭。
那么單親家庭的家長如何消除苦惱,使自己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呢?我們建議從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其一,家長要調(diào)整思想認識,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對家庭環(huán)境有正確的認識。夫妻離異大多是因為無法化解的矛盾才發(fā)生的,離異雖然出現(xiàn)新的問題,但畢竟讓雙方從更大的痛苦糾纏中解脫了出來。面對新問題,要敢于正視,并逐步解決。對孩子不應長期隱瞞離異的事實,那樣反而增添苦惱。瞞是瞞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實情反而會更怨恨父母。
其二,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班級生活。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班上交幾個要好的朋友,經(jīng)常一起學習,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如果有個別學生說了刺激性,我們不妨找那個學生聊一聊或者寫一封信,或者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況,請班主任以適當?shù)姆绞皆诎嗌现v清道理,造造輿論,讓孩子們能正確對待這種情況。
其三,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及時解開孩子的思想疙瘩。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有些事情會使他們產(chǎn)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發(fā)現(xiàn)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與孩子談心,了解情況之后,能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有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不了,要進行更多的調(diào)查分析,考慮妥善的解決措施。
其四,讓孩子接觸其他長輩,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響。如果是離異家庭,不管哪一方帶孩子,都應該讓孩子與另一方面有接觸與交流的時間,感覺父母之愛。雙方都要講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爭龐”。如果有可能,應該讓孩子與父母同時團聚,這在現(xiàn)代社會不僅應該,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何況還有共同的下一代。還要讓孩子和其他親友中的長輩接觸,擴大孩子的交往面,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此外,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多給孩子當家做主的機會,讓他們多為家長分憂解難,這樣有利于他們盡快成熟起來。如果包辦代替太多,唯恐苦了孩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心理學家分析,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這種心態(tài)如果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tài),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fā)展。因此,單親家庭的家長,既要當媽又要當爸,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尤其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將愛和管教適當結(jié)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我們認為,單親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尤其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不要無原則地遷就、溺愛孩子。在喪偶或離異之后,為人父母者往往更憐憫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擺布,寧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其結(jié)果常常導致孩子處處以我為中心,變成自私、專橫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茹苦養(yǎng)育他們的父母。
(二)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有許多單親家長與孩子相依為命,把孩子當做唯一的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對孩子的生活包辦代替,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還采取種種辦法限制孩子的活動,這也不行,那也不準,生怕孩子出問題,孩子事事不能獨立,沒有機會親自體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風險”,這樣的孩子缺乏獨立意識,一旦離開了家長,便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了。
(三)簡單粗暴不可取。與特殊照顧和過度保護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fā)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形成膽小、孤僻、倔強、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質(zhì)。因害怕懲罰而回避家長,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尋找“溫暖”,容易被壞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長教育孩子切忌簡單粗暴,要注意正確引導。
(四)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失去配偶之后,許多家長便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處處出人頭地,特別是在學業(yè)上。但如果期望值過高,則勢必導致孩子心理負擔過重。
(五)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單親子女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的歧視、偏見,因而在性格上容易變得敏感、憂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長要注意多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重視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給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強、自愛、自勵,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不要逃避社會,要主動與人交往,培養(yǎng)其健康、開朗、樂觀的性格。
(六)注意性別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沒有父親的男孩和沒有母親的女孩,在性別角色的學習中尤其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樣。所以,單親家長應注意調(diào)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適宜的影響,讓孩子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與此同時,教師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視的。以“離婚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為課題做過專門研究的北師大兒童心理學研究所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中的小學生和中學生,在父母離異后逐步產(chǎn)生良好適應的重要原因,是學校教師的工作。為此,中小學教師應積極挑起保護和教育單親子女的重擔。如何妥善有效地完成這一重任呢?我們必須慎之又慎,制定可行的方案,找出有效的辦法,有的放矢地保護和教育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愛,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學校和班集體的溫暖。我的建議如下。
(一)用友情彌補親情:單親家庭的學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愛,教師要處處關心他們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次誠懇的表揚,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在他們的心里激起層層浪花。當這些孩子有病時,教師要特別重視,安排班干部輪流給他(她)補課,找機會帶著全班同學看望他(她),給他(她)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力量,讓他(她)感受到缺了一位父親的愛,多了幾十個男同學的幫助;少了一位母親的愛,多了幾位教師的呵護,多了幾十個女同學的關心。教師的愛、同學的關心,雖然不能代替父母的愛,但可以彌補父母的愛。生活在一個充滿友愛真情的班集體里,他們會感到生活充滿生機,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別幸運。如果在這些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教師能組織全班同學給他們以祝賀,哪怕只是每人一句真誠的祝福,一個小小的禮物,也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鼓勵驅(qū)除猥瑣:單親家庭的孩子思想負擔重,怕教師知道家中真實情況,更怕同學知道,教師應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這一社會現(xiàn)象;父母的事由他們自己處理,孩子無法左右家庭;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班里組織的各項活動。有一定組織能力的,教師可以把活動中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她),讓他們有自我展示的機會,在活動中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進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三)用交流剔除頑劣: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閑暇獨處時常常感到無聊,也會更多地采用消極被動的方式打發(fā)時光。如長時間地看電視、打游戲機、看武俠小說,忘記教師留的作業(yè),也忘記上學、回家的時間。教師可就近安排其要好的同學與他(她)同來同往,每天督促。教師還可以和他們共同交流打游戲機的危害,看武俠小說的弊病,使他們對這個問題有清醒的認識。若能做到一事一教育,轉(zhuǎn)變就表揚,達不到要求就批評;常提醒,多鼓勵,多啟迪其作為學生、子女、祖國接班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更妙。
(四)用回避保護自尊:現(xiàn)在中小學課本上有關家庭生活的文章,大多是描寫家庭成員和睦相處,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遇到教師講述這種濃濃的人間真情時,感情脆弱的學生會觸景傷懷,淚流滿面。面對老師的提問,有的學生明明知道問題的答案,卻說不知道,不愿回答教師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講解這類文章時,要盡量從感情上給這些孩子以照顧,避免讓他們回答對他們來說很敏感的話題,給學生留下一片感情的藍天,保護他們受傷的心靈。
(五)用愛心撫慰創(chuàng)傷:對單親孩子的教育,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應齊抓共管。班主任應經(jīng)常和科任教師交換意見,并及時和家長聯(lián)系。對教育子女確實有困難的家長,班主任還應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希望他們經(jīng)常更換教育方式。我的班上有一位女生,父親長期把她放在年邁的奶奶家里,她心中的煩惱無人訴說,就在日記中寫道:“同學們的煩惱可以跟媽媽說。我的煩惱只能對藍天說?!辈⑶宜芸炀陀辛水愋耘笥???吹竭@篇日記后,我迅速和她的母親取得了聯(lián)系,把這件事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告訴了她,并給她母親介紹了如何引導教育孩子度過這段感情危機的方式方法。
教師在新形勢下必須肩負起保護、教育單親孩子的重任,而做好這一工作的關鍵在于教師對這些孩子要更有愛心、耐心和誠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幫助并逐步引導他們克服不正常的心態(tài),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一句話,單親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唯有家長和教師不懈地努力,社會全力關注,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章志光,金盛華.社會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顏農(nóng)秋.單親家庭子女成長環(huán)境的辨證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07(08):75-76.
[4]魯曉峰.關注來自單親學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