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方琪
摘 要 教育管理主觀論是對教育管理科學論的批判,強調(diào)了人的意念、價值、習慣和信念在組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將價值的觀念引入教育管理當中,發(fā)掘人內(nèi)心的道德性。主觀論觀點下分析B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有充分發(fā)揮主觀因素作用、關(guān)注人的道德倫理的優(yōu)勢,又有依靠主觀偏好做決策的弊端。因此,應(yīng)該吸收價值論和整合論等其他教育管理理論所長,把握教育管理理論發(fā)展趨勢,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
關(guān)鍵詞 教育管理主觀論 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研究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in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ubjective Theory
——Survey and Analysis Which Takes B Middle School as the Case
AN Fangq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Education Management subjective theory is the science of criticism to education management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people's ideas, values, habits and beliefs i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value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m, to explore one's inner morality. On the analysis of subj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B viewpoint, both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ubjective factor, the advantage of people's moral and ethical concerns, and have to rely on subjective preferences to make decisions drawbacks. Therefore, it should absorb and integrate theory of value theory and other theories director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grasp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rend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management subjective theo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ase study
1 教育管理主觀論及其主要觀點
1.1 教育管理主觀論的產(chǎn)生
教育管理主觀論的產(chǎn)生晚于教育管理科學論,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并在隨后的20多年里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jīng)由“教育管理理論運動”而建立起來的教育管理理論觀遭遇到了教育組織管理主觀論學者和教育組織管理批判理論范式的嚴厲批評。
1.2 教育管理主觀論對科學論的批判
教育管理科學論的兩個基本假設(shè)是教育管理主觀論的主要批判對象。首先,教育管理科學論依靠假設(shè)—演繹機制來說明教育管理科學論的客觀性的依據(jù)不足,并且認為其是最好的理論范式與其科學至上的傾向相悖。其次,教育管理科學論斷言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自然科學為社會科學提供榜樣的觀點也是沒有可靠的根據(jù)的。
1.3 教育管理主觀論的主要觀點
教育組織管理主觀論認為,與其把教育管理理論看成是由管理科學家們建立起來的用來解釋管理行為和探尋管理規(guī)律的理性大廈,倒不如將它看成是一套用來理解人們的現(xiàn)實管理世界及其自身行為的意義。教育組織管理主觀論最重要的理論家是格林菲德(Greenfield,T. B.),他認為教育管理理論“就是用來洞察、理解人們行為的一套套意義”,這種理論既不是單一的、統(tǒng)一的,也不是神圣和高不可攀的,而是五花八門和緊貼學校日常管理生活的,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導引人們?nèi)绱怂?、如此言、如此行的?nèi)在力量和信念。①
2 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主觀論分析
2.1 重視主觀因素作用的發(fā)揮
在調(diào)查的B中學我們了解到,自新一屆領(lǐng)導班子上任以來,B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受到校領(lǐng)導的高度重視。在以前的教學改革實踐中,B中學就已經(jīng)提出要“跟蹤每一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②將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guān)注提到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中。在之后的探索中,對學生心理成長的關(guān)注逐漸融入到了學校特色文化的生成中。由于B中學的管理者意識到人的意圖、價值、習慣和信念是構(gòu)成組織管理的重要因素。他們不是把學校的管理作為簡單的自然客體,獨立于自身的行為、情感和目的的真實存在。③B中學的管理者的管理行為體現(xiàn)了學校是被人所創(chuàng)造的和發(fā)明的社會現(xiàn)實的觀點。
2.2 關(guān)注人的道德倫理
B中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出發(fā)點一直都是學生,重視學生心靈的健康與成長。首先,B中學的生源素質(zhì)相對其他中學而言比較低,有的學生是因為考試失利而進到該中學的,而有的學生則是學業(yè)成績一向不好,因而,大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相對消極。其次,根據(jù)學校老師反映B中學的學生還面臨同伴交往、早戀等問題,尤其是女生,容易掉入青春期早戀的矛盾漩渦里,對自身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再次,學校專業(yè)心理老師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有著開放的性態(tài)度和錯誤的性認知,比如學校中初中低年級學生在課間班級中的公開場合有“性話題”甚至是“性挑逗”行為,或者是某些語言往往都和“性”或“青春期敏感問題”沾邊,因而需要開展有關(guān)性知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健康的青春期性觀念。由此可以看出,B中學管理者是以一種文學藝術(shù)的方式把握著教育管理世界,關(guān)注的是美丑、善惡、與人的道德倫理關(guān)系,通過形象的形式表達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④
2.3 以主觀偏好做出決策
通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B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即心理健康教師身份的特殊性所導致的實踐工作中微妙情形。作為B中學心理活動組織的主要執(zhí)行者,心理咨詢室H老師有著雙重的身份——科研主任和心理課任課教師,這樣的混合角色讓H老師感到很多無奈。從學校中行政級別的角度來講,心理教師是比教研組組長低一級的,沒有權(quán)力要求教研組組長做事情。由于這種情況并沒有或者說還沒有對實際工作產(chǎn)生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校領(lǐng)導對這種情況只是表示無奈,但沒有認為這是很嚴重的一件組織管理上的問題,也沒有要改變這種情況的強烈意圖。正如教育管理主觀論的觀點,所有的觀察都涉及一定程度的解釋,沒有客觀的理論選擇,⑤管理者自身的趣味、價值、主觀偏愛等從根本上決定了管理者的選擇。
3 教育管理主觀論在應(yīng)用中的借鑒與完善
3.1 科學地把握道德價值
與教育管理價值論相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管理者在主觀論思想的影響下,有認為價值完全異于事實且價值只適宜理解的傾向。在B中學心理活動組織的開展中,單一的組織關(guān)系使得活動的開展缺乏監(jiān)督和反饋,H老師的工作以及班主任、科任教師對于各項心理活動的落實情況缺乏客觀有力的評價機制,組織成員都以專業(yè)來判斷人的能力,其他教師認為只有H老師是心理學專業(yè),因此不會輕易對他產(chǎn)生質(zhì)疑,而H老師在落實類似征文這樣的活動時,也會因為是語文老師的專業(yè),從而找到語文教研組組長開展征文活動。在此,可以借鑒與教育管理主觀論之后產(chǎn)生的教育管理價值論的觀點,知道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育管理價值論認為價值正如事實一樣,同樣可以科學地把握和研究。⑥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新審視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工作,制定相應(yīng)的科學評價模式與方法。
3.2 整體審視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
教育管理主觀論認為,所有的觀察都涉及一定程度的解釋,解釋就其本質(zhì)而言,不過是通過特定的理論透鏡查看現(xiàn)象的行為,不存在所謂的客觀的理論選擇。從B中學心理活動組織發(fā)展的歷程中,心理活動組織人員結(jié)構(gòu)基本成直線型上傳下達,特別是心理教師與班主任之間幾乎沒有聯(lián)系。B中學心理活動雖然經(jīng)過了三個階段的提升,結(jié)構(gòu)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效果不甚明顯,心理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之間缺乏溝通,組織關(guān)系單一。教育管理整合論倡導管理理論與教育理論之間的統(tǒng)一,強調(diào)在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之間建立一種更富成效的關(guān)系,反對在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之間做簡單的二元區(qū)分,呼吁從一元的、整體的觀點審視他們的關(guān)系。⑦
3.3 注重教育管理學理論發(fā)展趨勢
21世紀教育管理學理論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五個基本趨勢,即教育管理學理論將從單一簡化體系走向多元綜合模式,將從以“管”為中心的研究走向以“理”為中心的闡釋,將從物化、被動、惟利是圖的人的假設(shè)走向現(xiàn)實的互主體的人的假設(shè),將從描述解釋取向走向批判反思,將從效率理性追求走向價值倫理表達。B中學的管理者如果能夠深刻把握教育管理學理論的發(fā)展趨勢,而不是拘泥于某種教育管理理論,采用多元綜合的模式,以更加具有包容性、靈活性和溫和性的理論,來解決日趨復(fù)雜的管理實踐問題。與此同時,那種以對話文化行動理論為原則根據(jù)的,以“理”為中心的管理學理論,⑧應(yīng)該受到越來越收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員的重視。
注釋
① 張新平.格林菲德教育組織管理理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9).
② 羅立新.建設(shè)學生組織,實現(xiàn)比優(yōu)樂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③ 張新平.外國教育管理學理論發(fā)展50年[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4).
④ 張新平.關(guān)于組織管理的理論與范式的思考[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2).
⑤ 張新平.關(guān)于我國教育管理學發(fā)展中的五個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
⑥ 賀樂凡.對我國教育管理研究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1(2).
⑦ 張新平.關(guān)于教育組織管理批判理論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0(10).
⑧ 張新平.新世紀外國教育管理學理論的發(fā)展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