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瓊瓊
[摘 要] “樂學” 是樂在其中的一種學習境界,是求知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樂學”的境界,首先要讓學習成為一件樂事,即“學樂”。而數學抽象性、邏輯性、規(guī)范性的學科特點,時常讓數學課堂顯得枯燥、乏味。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此,筆者認為在數學課堂中,要能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把數學知識寓于故事之中,讓枯燥的數字和公式更能吸引學生。本文將談談如何將童話故事引入數學課堂,借助童話故事起到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優(yōu)化課堂。
[關鍵詞]童話故事?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習有三種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歡——樂在其中?!皹穼W”是求知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樂學”的境界,首先要讓學習成為一件樂事,即“學樂”。而數學抽象性、邏輯性、規(guī)范性的學科特點,時常讓數學課堂顯得枯燥、乏味。而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此,筆者認為在數學課堂中,要能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把數學知識寓于故事之中,讓枯燥的數字和公式更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這樣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本文將談談如何將童話故事引入數學課堂,借助童話故事起到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優(yōu)化課堂?!皹吩谄渲小辈攀恰皹分摺钡木辰?。學習起來非常“投入”,幾乎“陶醉”,這樣的人學習不累。
一、借助童話故事拋磚引玉
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創(chuàng)造“有效課堂”、“高效課堂”,那便要從課堂導入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以最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中。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更直接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借助童話故事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能夠更生動有趣的導入課堂,吸引學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例如教學《商不變規(guī)律》一課時,在教學開始時先講一個故事:“今天,花果山熱鬧非凡,我們去看看。猴王正在分桃,請兩位同學扮演猴王和小猴,現場演一演猴王和猴子分桃的故事。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小猴子?!毙『镒右宦牐B連搖頭,“不行,不行,太少了!”“那就給你8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猴子?!毙『镒雍暗溃骸斑€少,還少。”“那就給你160個桃子,平均分給40只猴子吧。”小猴子得寸進尺,“再多給點行不行呀?”猴王顯出慷慨的樣子:“好吧,給你8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小猴子,這下你該滿意了吧?!毙『镒有α耍锿跻残α?。猴王和小猴到底誰聰明呢?學習了這一課,你就知道了。”
用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導入新課,學生們都被其中的情景深深吸引了,都急切的想知道誰更聰明,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被這一個帶有懸念的童話故事點燃了,由生動的童話故事,引入到了新知的學習中。
又如在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故事:小猴和狐貍各自種了一塊地(出示采地長方形正方形)。有一天,他們?yōu)榱苏l的菜地大而爭吵了起來,這時,小熊想了一個辦法,他沿著兩塊地的四周走了一圈,發(fā)現兩塊地都正好是24步,于是他高興的說:“不要吵,兩塊地一樣大?!庇纱?,既復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又突破了周長與面積的區(qū)別這一難點。
借助這樣的童話故事,在課堂一開始,就讓學生提高警惕,思考著“小熊的方法行不行?”不久就有學生想到:“對了,要比較兩塊菜地大小,就要比他們的面積?!睂W生紛紛釋疑。
如上述教學案例所示,借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導入課堂,讓童話的奇思妙想,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活力,讓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更積極、有創(chuàng)新力。
二、借助童話故事穿針引線
在教學數學的算理課或復習課時,時常會因為教學內容較多、較分散,或者大部分是純計算題,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這時,借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借助童話故事,將分散的練習內容串聯起來,使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更自然、順暢,起到穿著引線的作用。
比如教學《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練習課時,口算、估算、筆算、驗算等內容會顯得相對枯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小朋友們,羊村發(fā)來了求救信號!小羊們被灰太狼抓住關起來了,等著大家去解救它們!但是灰太狼在前往牢房的路上設置了重重關卡,大家有信心闖過關卡救出小羊們嗎?”“第一關是口算關......第二關是......”(在每一個關卡設置要復習的不同內容)
通過這樣的童話故事,把分散的練習內容自然的串聯成一個整體,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并且,在童話故事的背景下,學生很容易融入故事情節(jié)中去,為故事中人物的命運而牽掛,對故事中設置的“難關”也會全力以赴,更積極去去解決問題。借助童話故事,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解題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課題效率。
有趣的童話故事,不僅能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串聯成一個整體,更能借助童話情境把課與課之間串聯成整體,讓數學課堂變得更生動、趣味。如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一課時,我想起了之前用過的“拯救小羊”的故事情境,孩子們通過一節(jié)課救出了小羊,當落敗的灰太狼說“我還會回來的”時,小朋友們說:“你來吧,我們還會救出小羊的!”那我這回,便把“灰太狼”再請回來,讓孩子們再和灰太狼“大戰(zhàn)”一回吧!
果然,在課堂一開始,當孩子們看到再一次發(fā)出挑戰(zhàn)書的灰太狼,都斗志滿滿,整節(jié)課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救羊行動中。
借助這個小故事,讓本來略顯單調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教學效果也好了很多。
三、借助童話故事畫龍點睛
生動的故事,不僅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讓孩子融入故事情境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時常能將問題“化抽象為實際”,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從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endprint
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內容時,遇到一個題目,本質是比較“兩個正方形的周長的和”與“用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的大小關系。如果單純進行比較,學生的興趣點必定比較低,因此,我們將問題設置成了一場比賽,將正方形設計成兩個正方形水池,讓小貓圍著一個水池跑兩圈,而小兔圍著兩個水池跑一圈,讓孩子們作為裁判判斷比賽公不公平。在這樣一個故事情境中,孩子們更主動地投入到問題中,真的像“裁判”一樣去思考兩位“選手”跑了多遠的路程,比賽公不公平。
借助童話故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借助故事情境,將純理論的“抽象”的問題,轉化為了一場“實際”的比賽,將問題中的數學信息變得更直觀,更易于分析、理解、解決了。
又如《認識米》的課程中,進行帶厘米、米的不同單位的長度間比較:
師:恩,小朋友們今天表現得真棒,為了表揚大家,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好不好?(學生很開心,認真聽講)從前有對數字寶寶兄弟1和99,數字寶寶1一直很傷心,因為99比它大了好多好多,而它自己只是很渺小的1,有一天,數字寶寶1在路上遇到了長度單位米,米問它:“你為什么不開心呀?”1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米,聰明的米想了想說:“不要傷心,我來幫你!”于是米找來了它的兄弟厘米一起幫忙,米走到了1旁邊,厘米走到了99旁邊,米對1說:“現在,你就比99大啦!”唉?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現在1比99大了嗎?
生:因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比99厘米大。
師:小朋友們真棒,看來當數字寶寶和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做不同的組合的時候,長度大小的比較情況會有很大的不同呢!那下面還有幾組這樣的比較,你能正確的判斷他們的大小嗎?
師:恩,通過這幾組題目,有沒有細心的小朋友想要提醒其他小朋友做這樣類型的題目時一定要注意什么呢?
生:比較時要注意看清數字后面的單位是什么再比較。
師:嗯,說的真棒,真是個細心的好孩子!
在上述案例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厘米與米之間的聯系,學會不同單位間的轉換和長度比較。而單純地進行比較,課堂就容易顯得枯燥、單調,學生注意力、積極性也不高。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把1米與99厘米的比較設計成一個小故事,借助故事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體會到進行長度比較時,首先要注意到單位,正確地進行單位間的轉換后再進行比較。
活用這樣的趣味童話故事,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借助故事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讓數學學習如身臨其境,充分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智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學習的樂趣和主觀能動性。
綜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生動的童話故事,借助童話故事拋磚引玉,激發(fā)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滿足孩子學習數學的欲望;借助童話故事穿針引線,將分散、零碎、枯燥的知識點串聯成整體;借助童話故事畫龍點睛,促進理解,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刺激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傊?,教師要能活用童話故事,激活數學課堂,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有趣。
參考文獻:
[1] 柴榮萍.講童話,聽故事,學數學——用童話故事激活小學數學課堂[J].教育科研論壇,2011(12).
[2] 王繞福.用童話故事來演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J].新課程(下),2011(09).
[3] 李小顯.如何營造快樂的數學課堂[J].學生之友,2010(06)..
[4] 張芳.激發(fā)學習興趣 讓快樂進入小學數學課堂[J].才智,2012(24)
[5] 何雪花.用心打造快樂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