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常志
摘 要: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
關(guān)鍵詞:高中;作文教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76-01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其中書面表達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對學校作文教學頗多指責,而教師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學投入多、產(chǎn)出少。教師的煩惱是費盡心思,但吃力不討好,教學效益不高。學生的煩惱是越寫越寫不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學生厭寫導致教師厭教,教師厭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去調(diào)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當然學生就厭寫了。我個人認為要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對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只是注重升學的限制,往往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僅僅強調(diào)的是寫作手法、寫作的知識以及片面的寫作技巧,這些問題往往就造成學生對于語文的基礎(chǔ)知識不夠全面,沒有將生活與寫作相結(jié)合,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生活現(xiàn)象缺乏了解、缺乏觀察。造成了作文枯燥無味,沒有通過實際的生活然后結(jié)合自身具有的語文知識來對生活進行描述、對生活的看法發(fā)揮自身獨特的一面。這種教學影響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沒有對高中語文進行全面的寫作了解,不能夠綜合的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寫作。
對于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中,還存在的現(xiàn)狀就是,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于文章的構(gòu)思不夠清晰,在表達上缺乏相應的情感,這種寫作的思路就有可能在寫作的過程中造成脫離題目或者是偏題的現(xiàn)象,造成整篇文章的失敗。還有就是在寫作中,教師可能會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一些范文或者是寫作的模板,由于教師的指導不足,長時間就會影響學生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對于文章的創(chuàng)作水平,這就使得學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愛上作文,就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在聽說訓練中融入作文訓練。聽、說、讀、寫是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平時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說話訓練,讓學生談?wù)勛x后感或者發(fā)言,對學生發(fā)言中出現(xiàn)的條理不清、遣詞造句等問題及時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將自己說的寫成文章,讓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表情達意的需要,從而體會到口頭作文的樂趣。其次,在鑒賞訓練中融入作文訓練。作文教學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而學生普遍存在內(nèi)容空洞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就某些題目告知學生如何搜集材料,也可以品評例文,在品鑒的過程中學習寫作方法、技巧等,從而開啟思維,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讓學生鑒賞優(yōu)美的語段,再用這些詞語寫作。
2、收集寫作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只有頭腦里有大量積累存儲的信息,寫作文的時候才會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浮現(xiàn)于眼前?!伴L期積累,偶然得之”,這也是培養(yǎng)靈感的基本條件。古人說“無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能收集并寫出文章的事物可謂浩如煙海,寫作信息無可限量。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要善于引導和誘發(fā)學生去融入生活、體驗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根本,脫離了生活的作文,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魯迅在《作文秘訣》一文中說道,寫作要“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因為寫作如無真情實感,豈非無病呻吟,故作賣弄?能有感人魅力?因此,失去了“真意”,也便失去了作文的根本。那麼,“真意”應從何而來呢?這是大家都明了的事,應從生活中來。實際情況也應是如此,學生作作文,大多數(shù)是記真人,寫真事,描真景,狀實物,談已見,抒真情的。要寫這些“真”,就要感悟和體察生活。
通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從而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獲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來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枝繁葉茂。所以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把生活中的點滴----所聞、所見、所感及時寫下來,不斷的充實頭腦資料庫。
3、強化材料意識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的這些總結(jié),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導引學生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注意積累寫作素材,并引導學生把積累的語言材料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如《邊城》這篇課文的精髓就是對人性和自然的贊美,文中不乏優(yōu)美的句子,如“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有學生就模仿原句將其改寫成了:“我們像花朵一樣在溫室里養(yǎng)著,用作業(yè)代替了運動,把網(wǎng)絡(luò)代替了交流,厚厚的鏡片下早已不見清明如水晶的雙眸。”讓學生模仿創(chuàng)造,不僅可以找到類似具有深刻性的主題,也能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手法,為文章?lián)纹鸸羌?,找到靈魂。通過在日常教學中強化積累,對作文材料兼收并蓄、廣采博取,可使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從而避免了文章內(nèi)容空洞、簡單堆砌詞匯的不良現(xiàn)象,這正是作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4、美化語言意識。
描寫語言平淡、說理語言空洞、記敘語言蒼白,是當前學生作文在語言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修辭方法來突出語言的生動、形象,或是學會引用名人名言來加強說理的力度,還可以突出細節(jié)描寫來提升情意的真切感,模仿名篇佳作來掌握寫作技巧等。例如,有一位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表姐接過毛巾,擦試著額頭和脖子上的汗,然后又把毛巾還給我,輕聲地說了聲:謝謝!”這一段描寫雖然把一系列的動作都描寫了出來,卻沒能把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記敘中的描寫有效結(jié)合起來。
文章是寫淑女擦汗的細節(jié),可我們并沒有感受到“淑女”的特點。因此,筆者指導學生采用“細節(jié)顯情”法,通過對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等的特寫,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從而把人物寫活,收到細微之處顯真情的效果。于是這位學生將這一片段修改如下“:表姐小心翼翼地接過毛巾,不慌不忙地擦試著額頭和脖子上的汗,然后又輕輕地把毛巾遞還給我,靦腆地說了聲:謝謝!”適當加上細節(jié)化的處理,就能自然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效果大有不同。教師可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恰當?shù)孛阑Z言,特別是開頭和結(jié)尾,通過使用修辭,使文章彰顯動人和個性色彩,有力地升華主題和渲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