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燕++金立波
摘 要:高等院校科研平臺在科學研究領域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是高等院校的學科建設進程中的重要力量。但二者在融合發(fā)展方面始終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必須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融合模式,以便二者都能取得更大進展。
關鍵詞:科研平臺 學科建設 融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P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68-01
1 高等院校科研平臺發(fā)展概況
1984年,原國家計委組織實施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在此背景下,國內有關大學依托原有基礎建設了第一批科研平臺,由此以科研平臺模式開始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工作。經過近三十年的發(fā)展,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高校有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研究與發(fā)展機構6097個[1],高等院校內科研平臺建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級到高級的演變歷程。
隨著科研平臺的發(fā)展和壯大,它們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傳承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
2 高等院校學科建設發(fā)展概況
學科建設是國家教育部門為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所做出的一項重要舉措,自1986年至2006年先后三次大規(guī)模組織學科評選工作,2006年第三次學科評選共評選出286個一級學科,677個二級學科,2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學科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對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提高國家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
學科建設是高等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科建設層次能夠反映出一所高等院校的辦學能力和水平,學科的級別、數(shù)量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代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和水平。高等學校學科建設水平是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的具體體現(xiàn)形式。
3 科研平臺建設與學科建設相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
(1)科研平臺與學科建設都存在條塊分割現(xiàn)象。行政管理劃分不合理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對學科建設的認識程度以及諸多客觀原因導致各學科之間發(fā)展的不平衡,同時學科自身也存在排它性,最終導致學科發(fā)展條塊分明的現(xiàn)象??蒲衅脚_條塊分割的現(xiàn)象相對學科則更加明顯,有些科研平臺由學校一級行政主管,有些科研平臺由學院二級行政主管,科研平臺更多的對上級主管部門負責,而不對學科負責。
(2) 科研平臺與學科建設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xiàn)象。科研平臺相對學科建設來說,建設周期相對較短,資源更容易集中,總體投入更能體現(xiàn)“立竿見影”的業(yè)績效果,成為管理者喜愛和追捧的對象,進而容易造成對科研平臺建設集中投入過多,對學科建設投入相對過少的現(xiàn)象。
(3)科研平臺建設與學科建設存在爭奪人才資源的現(xiàn)象。人才是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一般情況下,學科首先占有聚集人才的優(yōu)勢,有招收本科生、研究生的資格,有授予學位的資格,掌握人才資源配置的主動權;科研平臺具有整合人才資源的優(yōu)勢,可以跨越學科的界限吸納人才,但往往不具有招生權,博碩士研究生招收和培養(yǎng)需要依賴學科資源配置。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平臺與學科之間在人才資配置方面的矛盾,出現(xiàn)爭奪人才資源的現(xiàn)象。
(4)科研平臺建設與學科建設考核體系缺乏融合?,F(xiàn)行科研平臺考核體系中缺乏針對學科定性或定量的明確考核指標,有些平臺考核標準中雖提及學科考核,但也是含糊不清,缺少明確說明。二者在發(fā)展建設過程中都有各自的考核體系,科研平臺應對的是上級部門針對平臺建設的考核體系,導致重平臺建設,輕學科建設的局面。學科建設考核體系相對更加復雜,科研平臺建設往往成為學科建設考核體系中的一個非必要指標,導致學科建設過程中輕科研平臺支撐的現(xiàn)象。
4 科研平臺建設與學科建設之間的關系
科研平臺建設與學科建設在發(fā)展中交叉、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附關系,相互支撐、協(xié)調發(fā)展。學科建設過程中應把科研平臺建設提升至重要位置,科研平臺也理應為學科建設做出貢獻,承擔責任。
(1)科研平臺的建設成效反映學科建設水平。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中最活躍的因素,科研平臺建設又是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基礎條件,科研平臺的建設成效最終必將反映在學科建設的水平上,成為學科建設的有力支撐。
(2)承擔學科建設是科研平臺應盡的義務??蒲衅脚_往往都有固定的場所和設施,更重要的是科研平臺能夠組織優(yōu)秀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和設備資源,發(fā)揮最大效能。同時,高等院校對科研平臺建設進行了長期、持續(xù)、大量的投入,平臺理應擔負相關學科建設的重任,并做出應有貢獻[4]。
(3)學科隊伍建設是科研平臺人才團隊的源泉。科研平臺是大學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和聚集的主要陣地[5],人才的源頭來自于學科隊伍,科研平臺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培養(yǎng)和凝聚學科人才形成技術團隊,必須有學科隊伍作為必要的支撐條件。反之,學科隊伍建設同樣需要高、精、尖的人才,二者都需要日積月累的儲備和經營。
5 科研平臺建設與學科建設的融合模式
(1)在管理上,要把平臺建設納入到學科建設中來,使其成為學科建設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學科建設考評體系中,平臺建設應成為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倡導建立和發(fā)展以學術為核心的組織結構,減少行政管理對學科之間融合、學科與平臺之間融合的干預,加強學科與平臺的融合。
(2)學科建設過程中,優(yōu)先支持學科內科研平臺建設,把平臺建設作為學科技術發(fā)展的原動力,通過平臺建設提升學科的學術水平的研發(fā)能力,提高人才隊伍素質。
(3)平臺建設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對多學科的整合和包容的特性,使科研平臺成為綜合學科和交叉學科成長的基地。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2013年高等學??萍冀y(tǒng)計資料匯編[G].2013,12:2,10,28,36-42.
[2] 金立波,黃海,尹海燕,等.高等院??蒲衅脚_承載作用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8):112-116.
[3] 國家重點學科評選項目簡介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zdxkps/zdxk/[EB/OL].
[4] 沙愛民.建設特色高校創(chuàng)新平臺,促進社會行業(yè)技術進步[C]//第二屆“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文集.33-37.
[5] 胡建華.大學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9(4):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