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曉威
摘 要: 本文研究并探索了采用分層考核與分層成績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法,旨在增強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通過改變考核的重點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計算機文化基礎 考核方法 分層考核
1.改革考核方法的意義
1.1課程的特殊性
由于計算機已經(jīng)遍及生活中的每個領域,成為當今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大學生步入校園后必修的公共基礎課。這門課程與高中信息技術(shù)課程在內(nèi)容上有交集,比如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軟件Word等基礎知識,但是因為地域和教學條件的差異,有些地區(qū)的高中并沒有開設這門課程,所以考慮到這部分沒有基礎的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完整地講授所有內(nèi)容,導致教學中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
1.2傳統(tǒng)考核方法的弊端
在傳統(tǒng)考核方式中,學生的最終成績?nèi)Q于期末考試,平時成績只占總成績的30%左右,因此某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輕平時”而“重期末”,片面追求考試分數(shù),忽視平時的實踐練習,認為考前突擊學習或想辦法在考試中作弊就足以通過考試。此外,由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特殊性,導致部分有基礎的學生驕傲自滿,認為憑借自己現(xiàn)有的“優(yōu)勢”,通過考試不是難事,上課不注意聽講、玩手機,不認真做練習,甚至影響課堂教學秩序。
2.分層考核的改革措施
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動手能力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那么如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高校教師。在計算機文化基礎這門課中,制約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基礎兩極分化。目前比較成熟的解決兩極分化問題的措施是分層教學,但是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有其自身特殊性,高職院校更注重的是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計算機基礎課一般是在機房授課,采用合班教學、邊學邊練的教學方式安排教學。不同于英語分級后的小班授課,可供選擇的小教室很多,機房除了要承擔全院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外,還要承擔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課程,沒有太多空閑機房,無法滿足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分層教學后對于教室等硬件的需求。針對各種實際情況,筆者便將分層考核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2.1將不同計算機層次水平的學生分層不分班。
在開學初,對同一授課班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摸底考試,根據(jù)不同層次水平,將學生分層,但不分班。換言之,雖然是合班的大課,也可以在不分班的情況下根據(jù)學生程度的不同分為幾個層次,然后據(jù)此安排座位,以便教師進行統(tǒng)一的答疑和管理。這樣一來,對于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安排難易不同的練習題,基礎稍差的學生可以先從簡單的練習做起,防止部分學生因為跟不上課堂的進度失去學習興趣,最終掉隊;基礎好的學生,老師可以給出一些難度較高的練習,從而解決這部分學生做完練習聊天而影響課堂紀律的問題,并通過分層練習最終有效地解決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的兩極分化問題。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每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的階段性考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雖然考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不同,但都是基于學生所要掌握的必要知識點給出的,因此最終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
2.2將考核學生的重點從“會不會做”變?yōu)椤白羁炷苡枚嚅L時間做完”。
在學生做練習時,建議學生養(yǎng)成和自己比賽的習慣,由于學生在學完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后要參加河北省計算機一級考試,那么教師就可以按照一級考試的要求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一級考試共100分鐘,考試內(nèi)容難度不大,但題量很大,在100分鐘內(nèi)如何使學生能夠又快又好地做完考試內(nèi)容呢?那就要有很快的做題速度。做題速度取決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的“質(zhì)的積累”,所以筆者在每一個教學內(nèi)容的實踐中,要求學生不斷與以往的自己比較,比如第一次做這部分練習需要10分鐘,經(jīng)過數(shù)次練習,做題時間縮短了,那就是進步,而不是一味地與少數(shù)基礎好的學生相比。老師在教學中,也要改變關注的焦點,不是詢問學生某一部分會不會做?而是要問學生這部分最快能用多長時間做完?做題所需時間減少了多少?在與自己、與同學的“比試”中,用“計時挑戰(zhàn)”的方法使學生獲取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并不缺乏自信心,他們都很自信,如果給出目標,他們就會朝著目標努力,很少有學生認為自己做不到。但如果只是讓他們練一練剛剛講授的內(nèi)容,就會有很多學生偷懶,要么走神了不知道練什么,要么覺得很簡單不用練,學生的實踐意愿并不強烈。但如果給出一個練習題,要求學生10分鐘內(nèi)做完,那么大部分學生會愿意嘗試、挑戰(zhàn),如果實現(xiàn)目標或取得了進步,還會覺得小有成就,學習興趣也會提高。
2.3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使學生更注重平時的實踐練習。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中,平時成績只占總成績的30%,所以學生往往會存在僥幸心理,會將“寶”押在期末考試上,認為如果超常發(fā)揮或者耍點小聰明,通過考試就很容易。所以筆者將平時成績的比例提高,使得平時成績也成為總成績的決定因素,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注重平時的實踐練習及測驗,最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4與分層成績評價結(jié)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jù)學生在課程中不同階段的考核成績,可進行二次分層和三次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最終成績評價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二次分層和三次分層時,若學生層次下降,扣除平時成績的10%;若是層次上升的同學,則增加平時成績的10%;若層次原地踏步,則不增不減。這一做法可以使學生在整個課程的不同階段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較高的學習熱情。
3.計算機基礎課的分層考核方式的實施與總結(jié)
針對以上改革方案,以兩個不同專業(yè)的100余名大學新生作為教學改革試點,從教學方式、實踐環(huán)節(jié)、考核方式、成績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明確課程考核的要求,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更突出,自主學習的意識更強,通過河北省計算機一級考試的學生人數(shù)較往年明顯增多,教師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同時,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對于最低層次的學生,由于已經(jīng)是最低層次,層次不會有所下降了,對于部分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會存在懈怠偷懶情緒,這一問題還有待解決。
4.結(jié)語
高職教育突出實踐動手能力,高職課程要適應其發(fā)展需求,應積極探索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筆者通過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嘗試,使得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動手能力明顯增強,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進軍.基于建構(gòu)主義的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9.
[2]陳志延,葉曉燕.關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若干探討[J].科教文匯,2008.7.
[3]王寧析,王冬梅.關于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0.10.
河北省秦皇島市科技局課題: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201302A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