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霞
摘 要: 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利用學生的記憶特點,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古詩的記憶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教學方法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文化瑰寶,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表達重含蓄,詩文講究凝練,充滿畫意。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許多古詩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古詩教學在小學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
一、指導古詩學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古詩
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讀懂詩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品味語言,首先要讀懂語句,古詩語言有其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教師要做到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fā)學生悟法用法。課前布置學生通過上網(wǎng)、去圖書館等方法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動學習的品質。為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平臺,如介紹背景解詩題,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介紹詩人及寫作的時代背景,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題目的意思,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然后指導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學生的感情自然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同時開展質疑討論,讓學生讀懂詩意。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小組討論。然后多讓學生交流、評議,培養(yǎng)合作精神。從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學生的自讀自悟能使得教學效率更高。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彼?,要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再采用討論、評議、交流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體會感情,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yè)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增加古詩積累。因此,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要充分體現(xiàn)自主性,拓展學生學習詩文的范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古詩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指導感情朗讀,引導學生體會音韻美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惫旁妼φ坦ふ?,平仄有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古詩以其特具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最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古詩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秀經驗,下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活水”,采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其次指導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指導他們反復誦讀。宋代萬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敝挥凶寣W生反復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三、融情于境
古詩語言精練,意境十分深遠,它往往包含了非常豐富的語言、意義。在古詩教學中,在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體會古詩的意境,加深理解。如賀知章《詠柳》中的千古佳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苯虒W中,我們啟發(fā)學生想象:“春風看不見,摸不著,作者為什么把它比做剪刀呢?”學生說:“春風輕輕地吹過柳條,柳葉響,仿佛春風正在修剪柳葉?!边@樣再造想象,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能使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各種物象所構成的和諧的藝術整體形象。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想象:“是誰在握著這把剪刀呢?”學生的想象進一步被激活了,是“春姑娘”“春天的使者”,還是“風婆婆”“春天的力量”“大自然”……激起了學生思維的靈性和創(chuàng)造的活力,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詩的情韻徐徐展開,讓人思接千載。
四、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入“境”。
1.介紹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詩的作者都有其特定的生活背景和個人閱歷,學生了解了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把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
3.運用直觀形象。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和音樂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就容易理解詩意。
4.豐富情感想象。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再現(xiàn)能力、想象能力,又幫助學生弄懂了詩意,感受了古詩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