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艷
摘要: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關(guān)系到“如何教”的問題。特別是作為高校聲樂教學來說,有其自身特殊的一面,所以教學方法的革新,也就成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鑒于此,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際,就幾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guān)鍵詞:新型教學方法 高校聲樂教學 運用分析
一、教學方法的含義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其選擇和運用并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首先是目標性原則。即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始終圍繞著目標的實現(xiàn)而展開,換言之就是目標決定方法的選擇。其次是內(nèi)容性原則。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對教學方法的需要也不同,要求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靈活和科學的選擇。再次是學生性原則。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求教師將學生放到首要位置來考慮,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選擇最適宜的教學方法。最后是教師性原則。每一個教師的素質(zhì)、能力、性格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即便是同一種教學方法被不同教師所運用,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要求教師能夠正視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二、新型教學方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對話式教學法的運用
聲樂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學,集知識性、技能性和情感性于一身,與一般的文化課教學有著較大的不同。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高校聲樂教學所采用的都是“一對一”的教學方法,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以盡可能提升教學的針對性。應(yīng)該說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方法,是充分適應(yīng)聲樂教學實際需要的,但是在具體的運用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其中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教師對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的忽視。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帶領(lǐng)學生一步步進行,先練聲,然后演唱作品,進而再針對演唱進行評析,看似是一個有條不紊的過程,其實教學效率并不高。因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考慮到學生的意愿和感受,學生被當做了一個木偶,只能被教師一步步“牽著走”,使他們的主動性被大大削弱,師生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交流。這一點在普通文化課教學中問題不大,但是對于聲樂教學來說卻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因為聲樂教學知識性、技能性、情感性和抽象性兼具,很多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是需要以教師和學生的充分溝通為基礎(chǔ)的,并在一個和諧、愉悅的師生關(guān)系中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wù)。所以將對話式教學法引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
對話式教學法是一種在國際上廣受認可的新型教學法,其主張師生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各種對話,闡明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以一種探討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比如在練聲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引導(dǎo)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包含自己哪里做得較好,哪里做得不足等,這時教師再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dǎo),這種對癥下藥能夠使教學效率得到本質(zhì)的提升。又比如在演唱作品時,很多學生都對音樂作品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都對一些音樂作品有所偏愛,對此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如果學生想要演唱的作品,能夠和當下的學習實際相契合,那么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愿望,這時候?qū)W生的心情也是十分愉悅的,正是一種難得的歌唱狀態(tài)。而且這種對話不僅局限于課堂上和具體的學習中?,F(xiàn)代教育要求,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的朋友。每隔一段時期,教師都可以和學生進行座談,暢聊聲樂、音樂和人生,了解學生的真實意愿和想法,同時也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擴展和豐富。所以說,對話式教學法是尤其適用于聲樂教學的,需要教師及時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定位,用一種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使教學質(zhì)量獲得本質(zhì)的提升。
(二)分層教學法的運用
新世紀前后,中國高校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擴招,在使更多的學子實現(xiàn)了自己大學夢想的同時,也為高校教學帶來了新的壓力。特別是對于聲樂教學來說,其多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學生數(shù)量激增,而教師數(shù)量卻不變,由此帶來了兩者數(shù)量上的矛盾,教師們疲于教學,教學質(zhì)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在這一現(xiàn)實情況短時間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教學方法的變革就成為了一個有效的彌補渠道。結(jié)合當下實際來看,分層教學法正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具體來說,該種教學法主張將學生按照學習水平、性別、性格等多方面的差異,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分別制定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其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對一教學和集體課教學兩種模式的融合。一方面,因為該層次的學生在多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對此教師對一些共性的問題,可以采用集中解決的方式,從而使教學效率得到數(shù)倍的提升。另一方面,因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數(shù)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又可以對一些個性問題予以逐一解決,充分做到了共性和個性的兼顧。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而且通過這種分層教學,還能營造出一個競爭的學習氛圍,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都會被其它同學看在眼里,這就在無形中給了學生以一定的壓力,促使著他們更加勤勉的學習。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教師就要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核,學習有了明顯進步的學生可以升入高一級的層次。反之,水平有明顯下滑者,則要降低到下一個層次,實現(xiàn)一種動態(tài)的管理。從實踐來看,分層教學法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在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下,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又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更加熱愛聲樂學習,最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朝著既定的目標一步步前進。
(三)多媒體教學法的運用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各級教育的教學條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腦和多媒體也已經(jīng)成為了標準配置。在之前的聲樂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都還缺乏對各種多媒體或音樂軟件的正確認識,認為其華而不實,仍然堅持使用鋼琴作為教學的主要工具。其實這種認識是較為片面的,在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可以有效彌補之前教學中的不足。
首先,其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如一些軟件中帶有的錄音功能,能夠讓學生在演唱后立刻就聽到自己的真實聲音,教師則可以根據(jù)軟件中顯示的聲音波形等數(shù)值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dǎo),并對每一次結(jié)果進行保存,記錄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其次,其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準和節(jié)奏的把握。音準和節(jié)奏這兩大要素對于聲樂藝術(shù)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的。之前的教學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以鋼琴為主要工具,但是演奏者的水平和聽辨能力都有所差距,所以難免保證準確性。但是音樂軟件卻能夠做到這種“絕對準確”,比如音序器軟件Musicator,可以將課堂上常用的發(fā)聲練習曲編制成MIDI文件,以此文件作為發(fā)聲練習的參照,更能保證音準和節(jié)奏的準確。再次,其可以提升學生舞臺實踐能力。舞臺實踐能力較弱是當下聲樂專業(yè)學生的通病,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實踐機會的缺乏。而在音樂軟件的幫助下,則可以模擬出一個真實的演出環(huán)境,幫助學生熟悉舞臺的感覺。比如利用一些軟件的自動伴奏功能,將學生演唱的曲目錄入其中,并選擇合適的配器效果等。這樣一來,軟件就成為了一個小樂隊,激發(fā)了學生的歌唱欲望。最后,其可以提升樂譜的質(zhì)量。樂譜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對于教學和演唱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利用一些打譜軟件,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手寫時候的失誤,而且僅需要輕點鼠標,就可以輕松實現(xiàn)上下移調(diào),移調(diào)后完成后將樂譜以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而打印出來的樂譜相比手寫樂譜會更加美觀、清晰和嚴謹。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整體發(fā)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的質(zhì)量也有了明顯的提升,要想使這一良好的發(fā)展勢頭得到鞏固和延續(xù),則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重新的審視,查缺補漏,揚長避短。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需要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結(jié)合教學實際,主動將一些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其中,使其真正成為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關(guān)鍵。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對其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運用,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用,給更多的教師以啟示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惠敏.高師聲樂教學形式多樣化設(shè)想[J].中國音樂教育,1999,(03).
[2]張利珍.對高師聲樂教學能否引進通俗唱法的思考[J].音樂探索,2006,(04).
[3]牛茹.高師聲樂教學改革芻議[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1996,(S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