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妤
【摘 要】主題班會是高職校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好一堂精彩的主題班會,應加強幾方面的探討。本文就落實十八大精神,“畫”談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班會談一些粗淺看法。
【關鍵詞】主題班會 主體性德育 高校輔導員
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高校輔導員根據(jù)學校教育、教學要求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的一種班會活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怎樣才能緊扣時代發(fā)展,組織好一堂精彩的主題班會,充分發(fā)揮其德育作用呢?下面,我結合落實十八大精神,“畫”談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班會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想。
一、注重時代背景,符合學校培養(yǎng)目標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這次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對中國過去五年工作狀況將進行了總結。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帶頭學習和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心國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通過網絡、手機、廣播等多種形式,同學們能夠了解十八大的進程,關注、學習有關的會議精神。面對十八大勝利召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我系開展了以落實十八大精神,“畫”談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班會上,同學們以十八大為時代背景,結合學校的培養(yǎng)方針,以“畫”為基礎,暢談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小事著眼,講述自己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及對理想學習、生活的規(guī)劃。主題班會的內容從實際出發(fā),緊扣時代主題。
二、以學生為本,結合專業(yè)特色
新時期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須尊重學生個體,實現(xiàn)德育目標人性化。主題班會不等同于常規(guī)班會,主題班會是經過精心組織策劃的活動,而不是簡單的傳達。
在主題班會中,學生不只是接受教育過程的主體,同時又是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的設計者、選擇者和實施者。因此,在設計主題班會時,應注重以學生為本,在本次主題班會的開展過程中,為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實現(xiàn),就要發(fā)動全班同學動腦、動手、動口,全身心投入到活動過程中。落實十八大精神,“畫”談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班會從內容確定、形式選擇到具體活動的實施,都是由輔導員引導,學生組織安排,在整個主題班會的操作過程中,學生始終是活動的主體。并且作為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怎樣將專業(yè)融入主題班會活動中,用專業(yè)詮釋自己的觀點,也是值得思考的。所以在本次主題班會中,我們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專業(yè)特長,首先讓同學們以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心中的祖國,再以解讀作品的形式,“畫”談心中我和我的祖國。同學們用藝術解讀政治,解讀十八大,從大學生自身的理解詮釋一顆愛國之心。將被動式接受教育轉化為主動、創(chuàng)新的自我教育,這樣的德育教育不僅體現(xiàn)了專業(yè)特色,并且能夠引起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內心震撼與認知整合,從而達到育人目的。
三、凸顯學生個性,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
隨著信息的現(xiàn)代化和當代大學生自身特點的變化,他們對目前的主題班會常常產生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認為它就是傳達學習文件、強調常規(guī)管理、歌舞小品。所以,能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題班會的形式將直接影響班會是否能順利地開展。藝術類大學生是敏感的、激進的,他們關注時事,關心國家大事。他們能用藝術的技巧,以繪畫的形式,表達上至國家建設,下至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本次主題班會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學生以“畫”為基礎,以“畫”談為方式,訴說當代大學生愛國情懷。這些作品的內容和題材從國家發(fā)展到農民工生活,從環(huán)境保護到心理健康,從不文明行為到大學生活,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十八大主題。在內容選擇上做到了“近”而“實” ,從實際出發(fā)、從身邊小事出發(fā),緊扣主題,服務主題。在學生參與度上做到了“廣”而“真”,裝飾藝術設計專業(yè)的113名同學都積極參與,結合主題畫出了自己的作品,給每一名學生以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再通過“畫”談的方式詮釋作品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感受。
在主題班會結束后,對113名同學的作品進行了展出,形成了主題班會的延伸,從設計、準備、實施、鞏固、延伸五大環(huán)節(jié)形成完整的教育系列,對班集體建設和學生個體成長都將產生一定影響。
四、重新定位輔導員的角色與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主題班會中輔導員的角色與作用將重新予以定位。輔導員將不再是主題班會活動中的策劃者、參與者與教育者,而是從臺前走到幕后,專心做一個指導者、輔助者與傾聽者。輔導員要開展好主題班會,使之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培養(yǎng)他們學會管理自己、教育自己、鍛煉自己,并敢于創(chuàng)新。本次主題班會從策劃、主持、會場布置、畫的展出都由學生組織安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體會主題、交流觀點,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而輔導員的作用則淡化為幕后的引導和協(xié)助,把握班會主題教育的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活力,挖掘學生的潛力,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避免其消極影響的擴散。
新形勢下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輔導員緊扣時代脈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中因時求變,豐富主題班會內涵,改變主題班會的形式,發(fā)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主題班會深入到大學生群體中,豐富大學生生活的同時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燁.輔導員如何開好主題班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12).
[2] 范蕊,李世康.高校主題班會的定位及具體實現(xiàn)[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6).
[3] 張明.大學生主題班會的現(xiàn)狀調查與優(yōu)化策略[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2).
[4] 張明,秦偉偉.近十年大學生主題班會研究述評[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9).
[5] 崔璨,張玉敏.關于大學生主題班會內容和形式的思考與探索[J].成功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