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家太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實踐應用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掌握解題的技巧、思想和方法。本文中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進行比較分析,以便為數學教師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新課準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設計分析
過去的數學教學模式是“劇本式”的,與新課改的要求不相適應,但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確立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必須對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過去的數學課堂教學注重結果,教師實行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聽,教師講,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新課改下,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注重教學結果的同時,更加地注重教學活動的過程,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取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一、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
在素質教育體制下,要培養(yǎng)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新型人才,必須保持與時代人才需求同步,轉變教育理念,確立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新課標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變課堂教學觀念
教育教學改革主要就是要轉變教學觀念,具體體現在學生地位的轉變和教師教學角色的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按照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和要求開展課堂教學,而新課標下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改變,開展引導式教學活動,教師成為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指導者。學生教學地位的轉變是指學生不再囿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只進行聽課和做題,而是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發(fā)揮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體現了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的教學活動,一切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學新理念。
(二)課堂教學的理念發(fā)生了變化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作為一個無知者必須首先要學習教師所教的知識,向教師進行模仿學習,這對教師而言是一種設置的比較理想化的教學結果。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模式和對課堂教學的理解程度將精僻的數學概念、定理、解法和一串抽象的證明傳授給學生,使原本充滿哲理和智慧的數學知識變得抽象、枯燥和乏味,學生討厭數學的學習。新課標下,數學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變化,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通過實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提高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活動設計要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使理論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和社會,使數學知識在生活的應用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三)改變了課堂教學的策略
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是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構建一個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著名的哲理家柏拉圖說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進化人類的心靈,提高人類智慧和生存的本領。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形成有效的建構性學習。
(四)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
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模式比較單一,形成了復舊、講新、練習、作業(yè)的教學方案,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知、情、意、行的相互關聯和相互滲透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這種“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的單一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進行簡單、機械重復的學習,學生缺乏教學參與的積極性。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應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變?yōu)榻處熍c學生之間是“信息源泉”和“知識傳播者”的合作者和咨詢者,讓學生在實踐中找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中找數學的應用,使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達到數學學習與應用的趣味化。
二、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目標
(一)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發(fā)揮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新課標下,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學角色,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方案,改變教學主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動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在新的課堂教學體系中,盡可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二)教學設計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應該更加注重知識的應用性教學。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設計一些切合實際,而且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教學活動內容,讓學生以身邊的事物理解數學知識,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聯系其他學科的知識點,讓學生積極參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地體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設計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先進科技成果的研發(fā)不是單個力量能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合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師應該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把班級的學生分成幾組,組織學生的合作學習、交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同時也做到了因材施教和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與發(fā)展,彌補一籃子統(tǒng)一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實現“不同的人在教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設計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把數學知識方法應用到每次的探索活動中去,使學生在“觀察、歸納、比較、設想和證明”思維活動中體驗和分享數學學習帶來的無窮樂趣,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發(fā)現學生思想的火花,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
三、結論
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好壞的衡量標準是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討論意識和問題意識。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輕松走進課堂,在愉快且又適度緊張中學習,讓學生帶著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在自由自在中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翔宇,張丹.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幾點認識[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沈常青.有效提問:數學課堂教學的不懈追求[J].教育科研論壇,2006(47).
[3]魯志鯉.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3(8).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3]GHB1324。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