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菲
【摘要】本文結(jié)合最新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題型的特點和要求,分別從語言模因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傳播來探討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模因復制、傳播的特點來引導學生,遵循語言模因生命周期的特點,加強語言中強勢模因的輸入,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關(guān)鍵詞】模因論 大學英語四六級 翻譯新題型 教學
一、引言
翻譯作為語言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不僅考察學習者的英語綜合水平,還考察學習者對母語的綜合運用能力。這一直都是大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翻譯部分經(jīng)歷過幾次改革。1996 年,第一次增加了翻譯題的測試,要求考生在15分鐘內(nèi)完成短句英譯漢題目,這些短句來自于同一份試卷閱讀理解篇章中的某些內(nèi)容。2007 年1 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把翻譯題作為考試的一部分固定下來。這部分共有5個句子,每句已給出其中一部分英文,要求考生在5分鐘內(nèi)根據(jù)漢語的提示把剩下的部分譯成英文,使之成為一句意義完整的句子。
自2013年12月起,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試卷結(jié)構(gòu)和測試題型進行了局部調(diào)整。其中翻譯題型的難度提升最大。翻譯部分由原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大學英語四級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大學英語六級長度為180—200個漢字,翻譯內(nèi)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題材一般為說明文或介紹類的文章。段落漢譯英不僅僅考察學生對母語和英語的理解能力,還考察學生是否正確把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由于翻譯題考察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靈活性強,難度大,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得分甚少。
從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新題型的要求可見,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翻譯水平。這就要求教師也應該對教學策略做出調(diào)整和轉(zhuǎn)變,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翻譯能力的訓練。本文結(jié)合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新題型,分別從語言模因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傳播,來研究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試題及其教學策略。
二、模因論
模因論(memetics)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一種新理論(何自然 2005)。模因是模因論的核心概念,Dawkins認為模因是文化模仿單位,后來又將模因看作是大腦里的信息單位,是存在于大腦中的一個復制因子(Dawkins 1976)。復制是模因的存在方式,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通過模仿而被復制,它就可以被稱為模因(陳琳霞,何自然 2006)。語言的習得始于模仿,從模仿發(fā)音,到模仿構(gòu)詞造句,最后到熟練使用一種語言,這就是一個模因傳播的過程。
Heylighen把模因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同化(assimilation)、記憶(retention)、表達expression)、傳輸(transmission)(Heylighen 1998)。同化是指模因能引起宿主的關(guān)注,并被其納入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記憶指模因在記憶中保留的時長。模因在記憶中保留的時長取決于某個觀點或事物的重要性、關(guān)聯(lián)性和重復頻率等。其保留的時間越長,變成強勢模因的機率就越大,感染其他宿主使自己得到傳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表達指模因被宿主從抽象的記憶模式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有形體。最常見的表達就是話語﹑圖片、文字、行為舉止等。傳輸指模因從一個宿主成功傳輸?shù)搅硪粋€或多個的潛在宿主,傳輸?shù)倪^程就是模因的復制過程。這四個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有一些弱勢模因被淘汰,剩下的能被宿主成功傳播的模因就是強勢模因。把模因論和翻譯教學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按照語言模因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特點,使強勢模因復制傳播的速度和效果最大化,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翻譯策略,提高翻譯水平。
三、模因論與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教學
學生掌握翻譯技巧的過程實際上是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模因論指導的翻譯教學通過內(nèi)化翻譯理論知識,循序漸進地掌握翻譯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從詞、句、段落乃至語篇都經(jīng)過同化、記憶、表達、傳播的過程。通過有計劃按步驟地反復進行翻譯訓練,最終輸出能夠自主應用的翻譯策略,實現(xiàn)有效的目的語言傳輸。
1.同化。在同化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新題型的要求﹑翻譯題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基本的翻譯技巧等,讓學生全面接觸到這些教學模因并理解接受,納入到自己的認知體系。
教師在介紹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新題型的要求時,可以重點突出“新”的內(nèi)容:由原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大學英語四級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大學英語六級長度為180—200個漢字,翻譯內(nèi)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簡言之,即形式的變化﹑字數(shù)的變化﹑內(nèi)容的變化。學生只有清楚準確地了解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新題型的變化和要求,才能有針對性的去備考。另外,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題干的指令也會變成強勢模因,被學生所同化。
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題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積累一定的背景知識,否則無法準確理解原文,譯文也只會詞不達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分門別類的訓練,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自然會接受一些強勢模因,轉(zhuǎn)換成自己的認知。
除了學生自身接受理解一些強勢模因之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結(jié)合具體實例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翻譯技巧,如順序法﹑逆序法﹑增譯法﹑減譯法﹑詞性轉(zhuǎn)換法﹑分句法﹑合句法等。讓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掌握這些翻譯技巧,強化學生同化這些模因的過程。
2.記憶。學生通過同化題目要求﹑背景知識﹑翻譯技巧等模因進入學生的認知體系,但這些模因在學生大腦中能儲存多久則取決于記憶。因此,記憶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階段,會直接影響到被同化的模因能否成功的表達和傳播。
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考試內(nèi)容涉及文化﹑經(jīng)濟﹑歷史﹑社會話題等,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擴大詞匯量,積累一些常用的表達方式。
例如:“用于改善農(nóng)村地區(qū)教育設施和中強中西部地區(qū)農(nóng)村義務教育”“這些資金用于改善教學設施、購買書籍……”(2014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
2014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中的段落翻譯就出現(xiàn)了兩次“改善設施”的表達?!案纳妻r(nóng)村地區(qū)教育設施”的譯文為:“ to improve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改善教學設施”的譯文為:“to improve teaching facilities”。如果學生的記憶里儲存了“to improve facilities”這個短語的話,那么在翻譯上述兩句話時就能翻譯得準確無誤了。
由此可見,加強常用單詞和短語的記憶對翻譯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講解單詞的時候可以通過詞性變換﹑同音異形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此外,學生還需學會如何使用積累的詞匯去表達完整的句子,這就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型,例如:定語從句,狀語從句,賓語從句,強調(diào)句,獨立主格結(jié)構(gòu)等。教師可以通過要求學生做句型的專項練習來加強和鞏固學生的理解,使之轉(zhuǎn)換成強勢模因。這些強勢模因在學生的記憶中占據(jù)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其表達傳播。形成強勢模因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反復背誦記憶。
3.表達。表達是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知識進行語言輸出的過程。正是有了同化和記憶階段的語言知識輸入,才會有語言的輸出。在表達階段,教師應該為學生選擇難度適宜﹑內(nèi)容廣泛的翻譯材料進行訓練。在翻譯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犯一些語法錯誤或單詞拼寫錯誤,教師可以選取某個學生做的翻譯段落,讓全班學生找出其中的錯誤,然后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改之。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正確的語言強勢模因的認知,還能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語言輸入階段的詞匯﹑句型和翻譯技巧等。教師也應該根據(jù)學生在表達階段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性的引導學生吸收強勢模因。
學生做翻譯題的過程就是一個表達的過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能力。模仿不僅僅在英語口語﹑寫作教學中很重要,在翻譯教學中也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學生在做翻譯題的時候可以模仿記憶中儲備的固定短語﹑句型﹑翻譯技巧。例如:
“取得巨大成效”的譯文是:achieve great effects,模仿這個短語的翻譯,可以很輕松地翻譯出“取得初步成效”:achieve initial effects。
“他們有可能在選舉中獲勝?!?/p>
譯文: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y will win the election。
“土豪和大媽可能會被收入新版牛津英語詞典?!保?014年6月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真題)
譯文: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uhao and dama could be adopted in new edition Oxford.
學生可以通過模仿句子中“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的句型翻譯句子。
由此可見,在表達階段,模仿記憶中已有的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需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4.傳播。傳播是表達階段的一個延續(xù)。語言強勢模因通過廣泛復制傳播讓它的生命期延長。在傳播階段,教師和學生都是傳播模因的宿主。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互相檢查錯誤等方式來加強強勢模因的傳播,讓強勢模因可以在學生之間快速復制傳播開來。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補充講解一些翻譯策略和注意事項,把教師宿主的模因傳播給學生宿主,增強學生對強勢模因的吸納。
四、結(jié)語
聽說讀寫譯是對語言學習者的基本技能要求,翻譯一直都是大多數(shù)學習者難以突破的語言學習障礙。從最新的大學英語四﹑六考試翻譯題型的改革可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加強了對學生翻譯水平的考察。本文結(jié)合最新的大學英語四﹑六考試翻譯題型,從模因論視角探討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策略。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模因復制、傳播的特點來引導學生,加強語言中強勢模因的輸入,提高其語言輸出能力和水平。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也有利于模因論在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教學甚至其他學科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2]DAWKINS, R.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3]陳琳霞,何自然.語言模因現(xiàn)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6,(2).
[5]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C].In Proc.16th Int.Congress on cybernetics.namur: 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etique,1998.
【基金項目】2014年長江大學文理學院院級科研項目。項目名稱: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試題及其教學研究——以模因論為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