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琳
〔關鍵詞〕 作文教學;興趣;素材;方法;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9—0052—01
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現象,小學生對作文這項綜合性作業(yè)缺乏興趣,甚至患有作文恐懼癥。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無話可說,二是無從下筆。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有興趣就有作文的動力;有興趣就有作文的潛力。一旦我們的教學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迸發(fā)出“我手寫我心”的熱情,作文練習就會積極主動。那么,在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呢?
一、使生活變有趣,豐富寫作內容
小學生作文難的主要原因是“無話可說”,這源于他們的生活過于單調,所以他們在作文時才會頭腦一片空白,才會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結合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生活,使學生的生活變得有趣。
1. 精心安排有趣的節(jié)日活動。元旦開個迎新會;元宵節(jié)帶學生賞燈觀煙花;母親節(jié)提倡給媽媽做禮物或寫封信等,這些有趣的節(jié)日活動都能使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
2. 精心組織有趣的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手工制作,召開瓜果會等興趣性較濃的活動。學習《觀潮》一文的寫法,組織學生看日出,這樣學生“看”前有準備,“看”中有方向,“看”后有感受,寫起作文來既輕松又愉快。
3. 布置學生感興趣的作業(yè)。學做家務活、學做工藝品、觀看少兒節(jié)目等,這些都能成為寫作的素材。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在作文時才會有話可說,寫出來的作文才能富有真情實感。
二、使指導變有趣,教給寫作方法
要克服“無從下筆”的難題,就要教給學生寫作技巧。對于中年級學生,教師的作文指導不能枯燥地講“審題”、“立意”、“選材”、“條理”等理論性知識,而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使學生“趣”中學作文。
1. 以“電”激趣。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合理利用多媒體,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妙筆生輝。
2. 以物激趣。把實物引入作文指導課,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寫作愿望。如,寫一盆喜愛的花,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盆花,從莖、葉、花的順序,細心觀察其各部分的形狀和顏色。這樣進行作文指導,學生個個興趣盎然,作文也就不難寫了。
3. 以情激趣。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蹦軤縿忧楦械氖?,往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充滿激情的作文導入、課堂素描、課堂表演,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引發(fā)和創(chuàng)設動人的情境,提供鮮明生動的形象,不失時機地去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
三、使評價變有趣,增強寫作興趣
解決了“無話可說”和“無從下筆”的問題,這僅僅是作文教學的低級要求。作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那么怎樣才能真正達到“我手寫我心”的效果呢?這還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富有趣味性的評價方式。
1. 自我評價趣味化。每次習作完成之后,教師應把評價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我評價。讓學生在修改的實踐中去認識正誤,分辨優(yōu)劣,得到習作的審美感悟,從而達到提高認識和寫作能力的目的。
2. 互相評價趣味化。學生互評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快捷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作文優(yōu)劣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采用哭臉或笑臉的趣味化評價方式,讓學生評價別人的作文,看看誰在小組內得到的笑臉多,并談談為什么。
3. 教師評價趣味化。新課標提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認為:作文評價要以鼓勵為主,評價的目的在于喚起兒童對藝術的熱愛,激發(fā)兒童的寫作愿望。因此,教師應帶著鼓勵尋寶的眼光去批改作文,根據學生所寫的作文內容,送給學生有趣的名字。如,“小記者”、“遣詞造句師”、“幽默大師 ”等稱號。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找準學生的情感觸發(fā)點,貼近學生的生活,通俗易懂地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并挖掘其閃光點進而贊賞和評價,多種途徑培養(yǎng)其興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