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初中數學教學普遍存在“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而新課標要求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教學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依然是
“教師耐心地講,學生認真地聽”占多數。在新課標的不斷學習和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利于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從教材的具體內容出發(fā)、學生認知能力及個性特征等方面出發(f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指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以課下的備課為依據,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為主體的主動、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技能得到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導入語是一節(jié)課開始時教師引入新課程所說的話,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該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從課堂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首先,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心理特征等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運動形象化的語言敘述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或者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思考新問題。例如,在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作圓時,先向學生展示一個問題:一個圓鏡子破了,現在只有邊緣的一塊碎片,根據它,你能制造出一個和原來的鏡子一模一樣的鏡子嗎?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破學生傳統(tǒng)印象中數學的枯燥空洞感。
二、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增強課堂趣味性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數學教學應在遵循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將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理解和應用,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其實是另一種方式的學習,讓學生不再拘泥于課堂,而是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例如,在進行負數的學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與負數有關的事物,比如:天氣預報、電梯的樓層、銀行存折上的支出等等。通過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可以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處處是數學。
三、將實踐與數學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情境教學不僅僅是將學生置身于一種情境中,而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數學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綜合能力。將情感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際應用來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貫徹實踐性,而不是讓學生簡簡單單的感受情境,應該讓學生親身去實踐。例如,讓學生扮演測量員、統(tǒng)計員進行實地考察,通過搜集數據,畫統(tǒng)計圖,寫調查報告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是多樣多種的,它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將情境教學高效地進行應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蓖ㄟ^情境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素養(yǎng);通過將情境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艷明.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界,2011(16).
[2]羅繼舟.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淺析[J].才智,2011(20).
作者簡介:李玉華,女,1971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張灣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