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2013級新同學:
你們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華中科技大學,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活力的華中大!
今天,我跟大家聊聊華中大的關鍵詞之一:開放,權當是大家入學的第一課。同學們務必要明白,只有讓自己的心靈開放,你們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首先,你們的心靈要對自己開放。這話的邏輯在哪兒?你真正懂得自己生命與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嗎?你真正地面對自己了嗎?你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丑陋嗎?能夠理性地面對自己考的高分嗎?你真正有獨立精神嗎?你有如尼采所言的“勇敢地成為你自己”的自覺嗎?我常??吹接猩贁?shù)同學抱怨,快畢業(yè)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幾年的大學生活一無所有。我不否認學校的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我敢斷言,那種現(xiàn)象的癥結首先是那些同學的心靈沒能對自己開放。如果稀里糊涂、懵懵懂懂,你連面對自己的勇氣都沒有,還抱怨誰呢?心靈若不能對自己開放,你充其量只能成為某種工具,可老夫子早已有言,“君子不器”啊!心靈對自己開放,意味著你要有獨立精神,你的心靈不會被役使。請記住,獨立精神是你作為智慧生命而存在的根本。心靈對自己開放,意味著你要有批判精神,包括對自身的批判,那樣能讓你成長得更快,進步更大。這些都是你作為生命而存在的真正意義所在、尊嚴所在。
你們的心靈應當對社會開放。比爾·蓋茨就認為大學生應該關注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從社會中,你們可以學到在學校難以學到的東西,可以悟到在學校難以體驗的東西。從世界大勢、國家發(fā)展,到民間疾苦等都值得你們關心。心靈對社會開放,就是說你們要有意識地關注、觀察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尤其是假期的時候,做一點社會調查,對于你們了解社會是極有幫助的。如果在大學期間,你的心靈就能對社會開放,那么在你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后,就不至于驚慌失措。心靈若不能對社會開放,你就只能龜縮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最終,社會也會把你的前途龜縮在一個小胡同里。對社會開放,還意味著你要客觀地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客觀地感知社會中的丑與美。心靈不能真正對社會開放,主觀意象、表象或者片面印象就很容易占據(jù)你的心靈,那只能使你誤入歧途??床坏缴鐣械拿溃憔秃茈y得到時代的恩惠;看不到社會中的丑陋,你自己也就很容易被“污染”。
你們的心靈應當對他人開放。人都是社會中的人,肯定得存在于社會中,自然少不了與其他人打交道,尤其是當你踏入社會以后。在與他人的關系中,你永遠不要把與別人的交往當成實現(xiàn)自己預期目標和目的的工具,否則你不會有朋友。另一方面,你也不必擔心自己成為實現(xiàn)別人預期目標和目的的工具,不然,你就會恐懼與別人的交往。把別人當成和自己一樣的生命存在,對他人的尊重與信任,也會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與信任。你們還要記住,別人身上的很多東西是可以大大豐富自己的人生的,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當然,前提是,你的心靈要對他人開放。華中大提倡讓學生自由發(fā)展。你要明白,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你才能體驗和享受現(xiàn)實世界中的自由。而對他人的封閉,恰恰意味著自身的不自由,意味著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不自由。而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不自由,很容易使你陷入虛擬世界。此外,你們需要接觸網(wǎng)絡、接觸虛擬世界,但千萬不能掉進虛擬世界的陷阱,不要用虛擬世界中的自由去替代現(xiàn)實中的自由,那可能會毀掉你們的未來。
你們的心靈應該對教育開放。我常常看到一些同學進校不久就要求轉專業(yè),也經(jīng)常聽到有些同學抱怨說不喜歡某些課程。選擇某一專業(yè)或某些課程真有那么重要嗎?在大學,與其說是學習某一門課程,不如說是學習某一種能力。請注意,并不是說專業(yè)和課程沒那么重要,學習可以馬馬虎虎。恰恰相反,你們要通過對專業(yè)及其課程的學習去鍛煉自己的能力。雖然華中大的教育強調讓學生自由發(fā)展,可自由發(fā)展的前提也需要學生的心靈對教育開放。如果你的心靈對教育開放,你也就容易體驗到學習中的愉悅,就容易欣賞到學習過程與結果的美,甚至學習中的困難都會激發(fā)你的熱情,學習中的枯燥也會磨煉你的意志和耐心。同學們,讓你的心靈真正對教育開放,你就能把“不得不”學習甚至厭倦學習轉換成樂意學習、興趣學習。心靈的開放能使學習的“必然”轉化成學習的“自由”,那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最后,我還希望你們的心靈要對未來開放。一方面,你們的發(fā)展在未來,如果想在未來有好的發(fā)展,當然就得面向未來,或者說心靈要對未來開放。多了解一點科技的發(fā)展趨勢,盡管那根本不是你的課程學習所要求的;多了解一點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走向,盡管它未必屬于你今后職業(yè)的范疇。譬如說,能源科技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能源科技的發(fā)展對未來社會的產(chǎn)業(yè)結構會發(fā)生什么影響?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會發(fā)生什么影響?盡管目前這些問題未必有定論,但是,如果你經(jīng)常關注、思考這些問題,未來的你將更容易從中尋覓機會,你也就更容易自由發(fā)展。另一方面,從大學的本質和國家未來的發(fā)展看,你們的心靈更應該對未來開放。哈佛校長福斯特有言:“大學的本質是對過去和未來負有獨一無二的責任——而不是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對當下負責?!贝髮W絕不僅僅是面向當下的風向標,她更應該是引領未來的發(fā)動機。同學們,那么你們自己呢?你們的心靈對未來開放,國家才能有真正的未來,你們自己也才能有更好的未來。今天,誰也無法替你們準確地描繪國家的未來和你們的未來,未來還需要你們自己去思考、領悟和面對。不妨多關注一下,未來如何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如何健全民主與法制……那些都和你們的未來有關。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毙撵`對未來開放,你們就將是真正的“少年”,中國也將是未來之國!
謝謝大家!
(本文為李培根校長在華中科技大學201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稿,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