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禮承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不少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實踐性研究,形成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體育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提高了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以下我將結合教學實踐,對當前比較成熟的幾種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歸納、整理。
一、技能掌握式的體育教學模式:
1.含義及教學指導思想:此模式也經常被稱為“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因此這種模式受到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影響,比較注重系統(tǒng)的運動技能傳授,因此,也可以說是一種以系統(tǒng)理論為基礎,主張遵循運動技能掌握的規(guī)律性來安排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
2.教學過程的結構特征:教學的單元設計是以某一項運動技術教學為主線,以一定難度的到達標準來判斷單元規(guī)模的,多采用中大型單元,單元內的排列主要以技術的難易度為順序。教學課的設計以技能的學習和練習為主線,注重對技能掌握效果的評價,有人也稱這種教學過程為“三段制”教學過程。
3.具體案例:如:A教師進行初一男生跨欄跑教學,單元由5課時組成,內容按課題難度依次排列;每次上課先進行一般性準備活動,再進行專項的準備活動,然后進行對跨欄技術要領的講解。隨后是練習與中間講解,最后進行技能學習情況總結和放松活動后下課。
二、注重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體育教學模式:
1.含義及教學指導思想:也經常被稱為“快樂體育的教學模式”,是近年在國內外的快樂體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思想是主張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體驗到運動的各種樂趣,并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逐步形成學生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志向和習慣。該教學模式主要是遵循運動情感變化規(guī)律來設計單元和教學課的。
2. 教學過程的結構特征:由于運動的樂趣來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學生體驗樂趣的教學途徑也比較多樣,類似的教學模式也比較多。但其教學過程的共同特點是具有一個或幾個體驗運動樂趣的環(huán)節(jié),有時這些環(huán)節(jié)互相連接、層層遞進,使學生能體驗到運動、學習、挑戰(zhàn)、交流和創(chuàng)造的多種樂趣。這類教學模式多采用游戲法、挑戰(zhàn)性法、集體性比賽法、小群體學習法等教學方法。
3.具體案例:如B教師進行初二男生的跨欄跑教學,單元的前半部分,教師先采用游戲法讓學生跨越不同形狀、不同高度的障礙物,充分體驗跨越障礙進行比賽的樂趣;隨后逐漸轉入跨欄跑階段,學習中讓學生自定目標,并向各自的目標挑戰(zhàn),體驗運動學習的樂趣;單元的后半部分,教師組織學習小組間的比賽,采用超過自己最好成績的比例作為得分的相對評價方法,各小組內自定比賽的策略,互相幫助,爭取勝利。最后,單元結束時教師讓學生寫出學習的體會,總結學習成果并以此加深學生對運動樂趣的體會。
三、注重在教學中進行身體鍛煉的體育教學模式:
1.含義及教學指導思想:也經常被稱為“課課練教學模式”,是從八十年代初盛行起來的教學模式,是在重視通過體育教學進行身體鍛煉,謀求學生的體質增強的教學思想下的教學模式,強調按人體活動和機能變化規(guī)律來考慮教學過程。
2.教學過程的結構特征:教學的單元設計也是以某一項運動技能學習為主線,與前述的第一種模式相似,然后根據所教運動技術的特點組織相應的一套身體素質練習作為鍛煉身體的內容;在每一節(jié)課的后半部分,加進一個“身體鍛煉”的環(huán)節(jié),時間在5—10分鐘左右,要求鍛煉的內容與運動學習的練習相對應,追求身體的全面鍛煉,多采用循環(huán)練習法等。
3.具體案例:如D教師上初一的跨欄課,單元為5課時,在每堂課都安排了以上肢運動為主的一套練習(因理解跨欄是以下肢為主的運動),如俯臥撐、啞鈴、引體向上、推小車等。有時還配成循環(huán)練習,練習后進行放松和總結、下課。
四、情景和模仿式的體育教學模式:
1. 含義及教學指導思想:也經常被稱為“情景教學模式”、“形象教學模式”等等,是一種適應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利用低年級學生熱衷模仿、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年齡特點,進行生動活潑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模式,主要遵循幼兒認識和情感變化的規(guī)律來考慮教學過程。
2. 教學過程的結構特征:教學的內容多是一組身體練習,小單元較多,在課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有一個“情景設定”,或由一個情景來貫穿整個單元和課的教學過程,如:“夏令營”、“猴子運動會”、“小八路送情報”等,讓學生學習和練習用情景串聯(lián)起來的各種運動,多采用講故事、情景誘導、保護與幫助的方法。
3.具體案例:E教師是一個農村小學教師,上小學三年級體育課,內容是身體基本活動和武術,單元為5課時。該教師利用學校的場地條件,將一組過花樁、獨木橋、爬桿、過軟梯、跳輪胎群的運動和武術中的拳術、棍術組合起來,編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讓學生邊學邊練,邊模仿,使學生在想象中既學會動作,又體驗克服困難的精神,師生關系和睦,教學充滿樂趣。
五、發(fā)現(xiàn)式的體育教學模式:
1.含義及教學指導思想:也被稱為“問題解決式教學模式”或“創(chuàng)造式教學模式”等,是主張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既懂又會,并使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的原理,掌握靈活的運動學習方法,提高體育教學“智育”因素。這種理性的為終身體育服務的教學模式,主要遵循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來考慮教學過程的。
2.教學過程的結構特征:這種教學模式在設計時,先將運動教材中有關原理和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組成“課題串”和“問題串”,每個問題都有其驗證、討論和歸納的方法,然后將幾個大的問題分別放在各節(jié)課中;課的教學過程一般有問題提出、驗證學習、集體討論、歸納問題、得出結論等幾個學習階段,運動的學習和練習則緊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問、設疑、討論等教學方法。
3.具體案例:F教師進行高一的跨欄跑教學,單元按課題“什么是跳欄、跨欄、跑欄”,“跨欄為什么要攻欄”,“攻欄的要素”,“如何練習攻欄的動作”,“你的同伴的攻欄動作如何”等相互有關聯(lián)的問題,放在8個課時的單元中進行教學。如第三節(jié)課時,課題是“攻欄的要素”,教師先讓學生測量自己起跨點到欄的距離和下一欄第一步著地與欄的距離,以誘導學生認知攻欄的技術結構,在實地驗證和討論中得出攻欄與速度、身體柔韌性與技術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方向,并實踐了如何理性地進行運動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