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宏麗
作文教學在新課標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卻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主題和內(nèi)容嚴重脫節(jié);內(nèi)容千篇一律沒有個性、沒有真情實感等。究其原因,既有教師指導方面的失誤,又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下面我將說幾點有關作文教學方面的思考。
一、作文教學應該從基礎抓起
有的教師認為低段語文教學只要抓好基礎就可以了,至于作文教學,考試不做重點要求,教學就可以不在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雖然不要求低段學生寫一篇完整的作文,但是在這個學段可以鍛煉學生寫一句完整的話,由一句完整的話,再到一段完整的話,最后形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教師只是在中、高段著手抓寫作,揠苗助長,將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甚至會有學生厭煩寫作。所以,在低段就應該逐漸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完整性、邏輯性,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
大部分學生寫作文時最大的問題是內(nèi)容空洞乏味,不切實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去模仿名篇佳作,但是學生往往曲解教師的意圖,只要是碰到相近的作文題目,學生幾乎就會原封不動的照抄過來,這樣的作文,讀起來內(nèi)容空洞乏味,沒有真情實感,又怎么能打動讀者呢?所以,小學生在平時就應該多積累寫作素材。關于這方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第一,多看。學生應該到教室以外的世界走走,對大自然的一些現(xiàn)象和動、植物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還可以增長學生的生活見聞,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事可寫,有話可說。第二,多讀。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些課外書刊,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享受漢字的美妙,在別人的故事中體會人間的真、善、美,并且學會用優(yōu)美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所看、所想。第三,多說。教師應盡量提供給學生和小伙伴交流、探討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教育學生養(yǎng)成日積月累的好習慣
巴金曾經(jīng)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的習慣開始。”的確,一個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乃至一個人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其實,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是有素材可寫的,只是有時候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或是那些眼前的美好景物,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詞窮”現(xiàn)象,這時候日常的積累便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了,學生可以從自己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中篩選出符合情景的語句,這樣就會為文章增添亮麗的色彩,增強文章的文學素養(yǎng),漸漸地活學活用,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四、運用講、批、評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首先,教師應該盡量幫助學生做好題目分析,讓學生感受到寫作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去寫作。在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時,要及時提醒學生用到自己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這樣學生的寫作慢慢地將會如行云流水般順暢;其次,評語內(nèi)容的形式要多樣化。由于種種原因,教師給學生作文的評語內(nèi)容單一,通常只是集中在內(nèi)容、書寫、語言表達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其實,教師可以盡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章節(jié)指導,在指出學生不足的同時,也要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并加以表揚,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文的信心,也可以增加學生寫作的動力,也為學生進一步修改作文提供依據(jù);再次,師評和生評相結合。大部分教師都是自己評閱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去評定每個學生的作品。我們經(jīng)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教師可以試著放手,讓學生之間互相評閱作文,這樣在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的機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毙W生作文教學之路雖然艱辛,但只要我們老師多探討原因,多注重挖掘學生潛能,多提供恰當好處的指導,即使有再大的困難,我們也可以從中摘取成功的果實!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