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廷強
摘 要:思想品德作為一門社會理論實踐類的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一改傳統(tǒng)“重說教、輕實踐”的教學弊端,理論和實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過種種的嘗試,總結成敗經(jīng)驗,認為在教學中實行“開放式”的思想品德教學,開放導入、開放教學、開放評價,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開放式”;注意力;思想品德
小學思想品德作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就當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來看,學生“知行脫節(jié)”“說做不一”情況普遍,嚴重地影響著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所謂“開放式”的教學,就是要在教學中沖破傳統(tǒng)“封閉式”的教學思想、模式和方法,打破課堂局限性,參與社會實踐,通過課內(nèi)理論和課外社會實踐的結合教學,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的思想、知識、趣味和實踐的統(tǒng)一,提高教學效率
一、實施開放式導入
好的課堂導入,猶如歌曲前奏,悠揚婉轉(zhuǎn);猶如電影序幕,情趣豐富;猶如文章開頭,引人入勝。如果我們在教學的伊始,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其自主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之中,那便是成功教學的開始,便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因此,良好的課堂導入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前提。
開放式的導入,可以是音樂導入。通過播放“平安是?!钡母枨龑W生欣賞和學唱,在美妙音樂的渲染和烘托中,揭示課堂《平安回家》的教學課題。利用音樂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安全防范的意識;也可以是游戲?qū)搿S螒蚴切W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因此,在游戲?qū)胫校覀冊谟螒虻娜の缎陨洗笞鑫恼?,在開放性上下大功夫,趣味橫生、簡單易行的游戲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實施開放式教學
1.開放性的教學內(nèi)容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的好不好,在于教師應用的好不好。因此,對于我們手中的教材,需要我們深入地研讀和探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既要應用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開放教學內(nèi)容,充分結合教材內(nèi)容、社會實際、時代特點進行教學。開放式的教學內(nèi)容,一方面要向生活實際開放。越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案例,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找準教材和學生實際的切合點,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巧妙選擇和整合教學實例,促進學生道德的形成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向社會開放。造成學生“知行不一”的罪魁禍首就是實踐,只有學生深入到社會實踐中,走進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2.開放性的教學過程
德育教學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更應當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歡樂、寬松的教學氛圍,還主動權給學生,讓他們在童趣童樂中自由學習和成長。這也就要求我們要開放教學,突破傳統(tǒng)“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開展“人人參與”的開放式活動課堂。
一方面,突破傳統(tǒng)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可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分析、解答,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互幫互助,取長補短,不但能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升,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可組織小組競賽,通過組與組之間的對抗,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辱感;另一方面要開展人人參與的課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好學生“吃飽”,中等生“吃好”,還要讓差等生“吃了”,讓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都能得到激發(fā),都能學有所得。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典型的“人人參與”的教學模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教學的機會和空間。
三、實施開放式評價
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如何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如何檢測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思考的問題。筆者從事思想品德教學多年,在教學評價的方式和方法上做過多次的嘗試和改革,認為實施“開放式”的教學評價,效果還是較為明顯的。
實施開放式的評價,首先,要調(diào)整教學評價目標。評價不能只看結果,要重視過程評價,例如,學生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參與度如何,參與的態(tài)度如何,思維活動如何,合作能力如何,在社會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心理素質(zhì)如何,關注生活、社會的程度如何,對待生活、社會的態(tài)度又是如何等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評價。其次,要充實教學評價內(nèi)容。在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評價學生認知的掌握,可以是“再認”。應試并不是考查學生思想道德的唯一標準,開放性的教學測試,就是相對于閉卷考試來說,不限制考試內(nèi)容、時間、地點,甚至沒有教師監(jiān)考。學生可以走出教室,走進生活,進行實況調(diào)查,通過自身的參與和了解,進行課題的解答,加深認識和理解。
參考文獻:
李雪紅.小學品德教學拓新[J].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王團蘭